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于火红年代 > 第621章 京东方

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621章 京东方

作者:新科奶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7:12:03 来源:小说旗

孙祖杰视察的第一站就是京师市东方电子集团,它的前身就是着名的京师电子管厂,跟随他一起视察的有市府范秘书长,经委刘主任,电子工业局的陈局长。

这样一个阵容前去视察,由此可见京师地方对于京东方的重视,而孙祖杰这么重视电子管厂是非常有理由的。

京师电子管厂在华国电子工业领域的地位和长汽一样,属于老大哥的角色,是156个援华项目中的一个,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企业。

而计划经济下,京师电子管厂建成以后,却几十年没有得到继续投资,而世界电子工业恰恰在这一时期开始了爆发式发展,所以建成初期的那个先进的电子管厂现在技术上早就已经落后非常多了。

在加上国企一些固有的弊病,所以时至今日,这个昔日拥有上万职工的大型电子企业已经是奄奄一息,变成了京师地方最大的负担之一。

说起来,十分讽刺的是,就在京师电子管厂的隔壁,他们与松下合资的显像管厂正处在发展的巅峰期。毫不讳言地说,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华国电子产业的真实写照,而孙祖杰前十几年所做的,事实上也是脱离这个体系,另搞一套。

事实上欧派电子的崛起,同样剧烈冲击着华国原有的电子工业体系。某种意义上,孙祖杰也是造成目前京师电子管厂困境的元凶之一。

孙祖杰坐在汽车上,听着陈局长介绍着京东方的现状,他有些感慨的说道,“我搞欧派电子的时候,在电子管厂我也想挖几个人,结果愣是没有挖动。

我记得打电话给周厂长求援的时候,他骄傲地告诉我,电子管厂尽管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弊病,但是我们重视人才,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留住人才。

周厂长说得没错,我当时确实没有能成功挖人。唉,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骄傲的774厂现在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真是物是人非呀!“

说到这里,车内一片安静,孙祖杰在华国的电子产业的企业和研究院所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原因就是他把天翼和欧派带到了非常高的层次。

天翼已经是世界一流的电子企业,而欧派则是国内电子企业的模板,欧派的成功表明华国人是会搞半导体的。

所以孙祖杰上任,也许有人不欢迎,但是市经委和电子局是真正的欢欣鼓舞,别的不说,他们目前最大的难题774厂应该有机会活过来。

774厂在华国电子工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谁也不愿意这样的企业在自己的手里倒闭。问题是774厂已经连续亏损了七年,没有足够的把握,谁也不敢往里面投钱呀。

另外还有一点,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774厂的人仍然保持着内心的骄傲。前几年,京师市的明星企业京钢一度想兼并774厂。

那时候,京钢实行承包制,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实力,但同时又受到不能扩大钢铁生产规模的限制。于是,在京师市政府的支持下,京钢试图介入半导体集成电路进行一次转型。

当时,在任的774厂张厂长是这么回答的,“固定资产值2亿多元,但是你不能出2亿多元就行。

我告诉你,五六十年代,京师市最有名的两个企业是东周和西周,我们是东周,你们是西周。就是到了80年代初,你们的利润额也连我们厂的零头都不到。

你们之所以能有发展,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得到了国家的政策,实行定额承包制,超过定额的全留给企业,所以你们才发展。我们渴望这样的政策,但没有,我们必须年年如数上交。

现在你们来接管我们这个厂,我不是看不起你,你们京钢没这本事。”

面对半死不活,还这么牛气、这么骄傲的774厂,谁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步步踏入深渊。

但是774厂长期陷入亏损,也为他们赢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那就是改制。1991年张厂长提出对774厂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向社会融资,被上级接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到了1993年,濒临倒闭的电子管厂已经完成了改制,变成了京东方,走上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与其他人把此时的京东方看成一个大麻烦不同,孙祖杰却对这家企业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孙祖杰知道,为了让企业活下去,几年间,774厂先后让上万名职工下岗,工厂困难,能够拿出来补助的钱少之又少,但是这些离开的职工并没有多少怨言,也没有发生什么过激的事情。

而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营,剩下的大约2600名员工还是筹集了650多万元人民币,有些人甚至拿出了5年的工资。

孙祖杰还知道,京东方现在的负责人王东盛当上厂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厂里的班子成员背上包,在硬座车厢里坐了两三天,远赴深南,赴欧派电子参观学习。而学习的半个月间,王东盛一行人穷得舍不得租房子,一直在门卫房间里打着地铺。

这种傲骨,这种拼劲,这种对工厂的特殊情感,也许是京东方在未来凤凰涅盘的关键。国家曾经给无数个企业提供过巨额资金,可是最后活下来,发展壮大的又有几个?能做大成京东方的恐怕只有这么一家吧。

所以,孙祖杰到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视察京东方,他需要为这个正在拼命求存的企业打气,并且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们的辛酸。

孙祖杰的车队达到京东方之后,他并没有去看什么电子管生产车间,而是把厂长王东盛,班子成员还有厂里过去的老领导等几十人全部叫了过来,开了一个会议。

“同志们,厂子的生产线就不看了,更好的更先进的,我看过无数次,我可以自信的说,对于怎么搞电子半导体,我绝对不比在座的任何一位同志差。

今天我过来,就是为了京东方的脱困和未来发展问题,首先我说一说774厂长期的亏损问题。

我相信你们过去确实有不少问题,比如技术落后、经营不善、观念僵化等等,但实事求是的说,774厂衰落的主要责任是国家,不是你们。”

说到这里,孙祖杰顿了顿,见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他,很多人的眼里透出了难以置信的眼神。

孙祖杰接着说道,“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政策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认为技术比国外落后,就应该扔掉并引进先进的外国技术。

但是在扔掉旧技术的同时,往往企业也连同一起被扔掉了。那些突然失去任务、市场和上级帮助的企业,连一个过渡期都没有,就开始要自负盈亏。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动,并不完全是企业的错误,具体到774厂的衰落,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说到这里,突然间有好几个老同志热泪盈眶,他们不由自主的鼓起掌,而其他的人也立刻鼓起掌来,因为孙祖杰说了一段难得的公道话。

孙祖杰挥了挥手,继续说道,“虽然京师电子管厂从1957年就开始生产半导体,但是国家穷,你们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像样的成果。

在我看来,半导体技术变化很快,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必须保持长期而且越来越多的巨额投资,企业也必须拥有足够充分的决策权,否则就无法应对不确定的技术和市场变化。

而这一点,过去的京师电子管厂和咱们国家几乎所有的电子企业都无法做到,这也是各地电子元器件企业大面积困难的根本原因。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京东方确实还非常困难,但是你们已经可以完全自主,这一点就为京东方未来的脱困打下了基础。

而我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的发展计划能够得到我的认可,我将会通过高新产业孵化基金和京师的府尹专项资金,对你们进行投资。王东盛同志,你已经上任一年多了,我想你应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

孙祖杰这段话一出,小会议室内部的鼓掌声就更加热烈了,骄傲的京东方人知道,他们苦苦支撑了十几年之后,终于等来一个转机。

所有人都知道,孙祖杰的能量,他既然敢这么说,那一定就可以办到,所以大家的目光慢慢汇到总经理王东盛身上,这个脑子一热,毅然接下了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京师电子管厂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