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于火红年代 > 第665章 华裕

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665章 华裕

作者:新科奶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7:12:03 来源:小说旗

孙祖杰说完,杨希目瞪口呆,“祖杰,你真应该去外务部门,你这一肚子坏水哪里来的?”

“哼,外务部门搞错了一件事,韬光隐晦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更应该争取国家利益,要用巧劲,要交朋友,他们就显得太僵硬了,太没有预料性了。

我国成为石油净输入国已经是必然,而且未来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与各大产油国的关系就非常重要,总是买国际价格的石油,那我们亏到哪里了都不知道。

另外还有铜矿铁矿……”

“铁矿?我们国家铁矿石不是挺多的吗?”

“我们国家主要的铁矿石品味都不高,偏偏宝钢联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只吃富铁矿,这一块需求量一年现在就有千万吨以上,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要是不早一点布局矿石,未来这些钢铁企业就是帮人打工的命!

矿产资源是一方面,我们的企业现在正在大规模的在海外扩展,当地使领馆也要做好服务。这些都是应该谈的应该做的,但是我看他们就缺乏这一块的意识。韬光隐晦只是一种策略,与争取和维护我们的正当利益毫不冲突。

连一个小小的南朝都敢搞东搞西,咱们要是客气了,还不是阿猫阿狗都敢搞东搞西,韬光养晦是不称霸,不出头,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静静的听孙祖杰说完,杨希却感慨了一句,“祖杰,你要想做好这些,现在的地位还不够呀!”

“呵呵,你说的我懂,但是有些东西只能顺取,不能逆拿,你要好好品一品这里面的道理。”

孙祖杰说完,就不再说话了,杨希不高兴了,说话说到一半,哪有这样的。

“你呀,还有很多人,把一些事情都想得太早了,想得太简单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谁知道未来十来年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现在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帮着领导多分担分担,吃苦受累,甚至于对名声有碍的事情总要有人做的,我不仅要做,还要抢着做。”

杨希眼前一亮,“你是说?”

“知道就行了,早点休息吧,我明天还有一堆事情。这些该死的不列第亚人到处埋雷,我要是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还真要开染坊。”

不管杨希怎么百爪挠心,孙祖杰都怎么再继续说下去,到了第二天孙祖杰去了自己起家的地方华裕。

孙祖杰与华裕的关系很好,华投很多人都出身华裕,所以视察时的气氛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是他发现,庞大无比的华裕集团,此时内部的问题也很多。

80年代初,华英展开关于港岛前途的谈判,为了有利于港岛平稳过度,当时国家对港的经济策略就是“扩大中资、稳住华资、拉住英资”。

所以在港岛,华裕四面出击,对原有自营业务国货零售、加油站、油库、纺织等领域加大投资,参股隧道、公路、移动通讯等基础设施,新介入房地产、半导体、皮革、制衣等实体项目。

与此同时,华裕还以外资身份投资了内地的啤酒、电力、纺织、压缩机等行业,财务参投了部分中小企业。

而华裕纺织业是当时出口创汇的大户,华裕纺织曾被誉为华裕的半壁江山,是华裕集团八十年代得以迅速发展的功臣,创造的价值常年稳居集团整体利润一半以上。

集团迅速的多元化发展呈现出无序性,企业数目迅速增多、产业跨度大,业务关联度低、交叉经营严重,子公司、孙公司日渐臃肿。

从国家外贸巨头转型多元化集团,华裕一度陷入了有利润就做的盲目实业化,各领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大而不强、专而不精。跨行业、跨地域、跨管理模式的投资,导致了集团的组织能力与战略资源被摊薄。而集团与下属公司在战略、投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责不明,更扩大了经营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集团架构上的紊乱伴随着财务管控的弱化,发生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投资和担保失控、同类业务分散经营、二级公司违规炒股票、期货给集团造成巨大损失等问题。集团也曾制定尝试用严格的财务管理约束下属企业“不准代开信用证,不准放账,不准对外担保”,但效果并不明显。

除此之外,由于外贸部门的催促,华裕集团在九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海外拓展,但是刚刚走出国门的华裕还非常稚嫩,失败的项目多,成功的项目少。

与俄罗斯合作的芯片厂,不仅受困于当地多变的政局环境,双方的工作习性及思维方式也几乎全无合拍之处。

反反复复一年多,项目几乎没有进展,而这边,当年的小兄弟华投两条六英寸线已经完工,新的两条八英寸芯片生产线也开始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华裕在倭国,美帝的子公司寸步难行,业务开展一遍空白,甚至于华裕在倭国,反而陷入了当地“黑社会”的骗局。

所以在这一次视察时,孙祖杰就提出了这两点,他认为华裕集团也需要转型,针对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机构臃肿和财务混乱做出整顿,对全集团的债权、债务、投资项目、财产实物等资产数据进行了摸底,开始向自己动刀。

孙祖杰认为华裕集团的在港业务要做大做强,要在在港岛民生行业立住足、站住脚,在这一块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要大胆投入,就算亏本也是值得的。

而对于这一次盲目的国际化,孙祖杰的说法是关闭,全部关闭,趁着你们还有钱,等你没有钱了,你关它都关不了。

孙祖杰在座谈时,还自揭家丑,“华投这些年算是发展的很好,甚至被中枢当作发展的典型,但是华投信托的事情表明我们对于一级子公司的管理都有些失控。

华投如此,华信、光大都是如此,所以才有这一次光大信托危机的爆发,同样作为多元化发展的典型华裕,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也非常突出。

所以这一次来港视察,我对大家伙就一个要求,未雨绸缪,修好内功,要防范于未燃。

企业经营者,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忧患意识,要是市场形势发生了突变,我们的产品卖不动了,我们的生意伙伴不进货了,我们还可以支撑多久,我们的资金能不能支撑到我们成功转型。

我也不瞒大家,华投现在正在进行整顿,我和任总对华投的未来发展定位是投资加实业,我们的投资以海外高新产业和初级的矿产资源为主,而实业方面,我们将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串联起航空、汽车、造船、电力电器、重工等行业。

华投即将准备启动规模空前的干线飞机制造计划,所以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准备将苏东的国际贸易板块相关的企业和子公司分拆出去。这一次过来,我也准备和诸位商量一下,华裕愿不愿意收购华投的这一块业务,将你们的贸易板块做大做强。”

孙祖杰话音刚落,华裕的宁总只觉得呼吸一窒,因为控制着苏东贸易的华投贸易板块这些年的发展实在太诱人了。

华投这些年对于华裕的赶超,根本原因就是八十年代这两家企业在八十年代的发展思路不同。

八十年代,在华裕华信光大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在港岛攻城拔寨的同时,华投却将金融投机的庞大收益放在了国内实业发展,迅速建立起电子和汽车两大核心产业。

借助这十几年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华投迅速超过了华裕华信,原因就是八十年代华投花大本钱搞得汽车电器等领域实在太赚钱了。

相比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华裕,华投旗下企业的技术水准更高,瞄准的又是国家的产业空白,自然可以攫取到更高的利润。而除此之外,华投在金融投机和苏东贸易上也赚到了远超华裕的利润。

华投迅速赶超之后,华裕这才如梦方醒,也开始加大在国内的投资,但是他们看到了,别人也同样看到了,所以作为后来者的他们事实上相当憋屈。

现在孙祖杰为了造飞机,竟然舍得把几根柱子之一的华投贸易卖出去,那么华裕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接盘。

尽管到了94年,苏东贸易的利润率开始下降,但是这毕竟是一块不成熟的市场,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一块总比成熟的欧美市场要好。

但是华裕现在虽然家业大,但是摊子也大,他们手里的现钱毕竟有限,所以怎么买下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孙祖杰笑着说道,“你们在港岛的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增发股份嘛,要是资金不够,就拉上别人,我相信感兴趣的人肯定不少!”

孙祖杰之所以要卖掉华投贸易,就是因为现在苏东贸易已经差不多到了顶点,现在卖出去折现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那还留着干什么,以这几年的利润,卖出几十亿港币是最起码的,这样一来,造飞机起步的资金不就有了吗?

而对华裕来说,买下华投贸易对于他们补充自己的贸易网意义重大,所以孙祖杰相信华裕一定会接下他的好意,果然从宁总的表情中,孙祖杰就知道事情差不多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