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嫡女超凶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见证

嫡女超凶 第一百六十二章 见证

作者:天不缚苍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7:45:45 来源:小说旗

公孙太后正逗苏珞玩,忽然听人来报说太上皇来了,心道:“前两日本宫才与陛下说过,莫不是那些话儿起了效果?不行,本宫还是得先去与太上皇见上一面儿,以免他说出什么话儿伤了珞儿的心。”

这样想着,公孙太后吩咐一个嬷嬷看好苏珞,然而便随了报信的宫人走了出去。

于是乎来到慈宁宫的唐上就看到了在宫门前等他的太后。

他还以为太后是得知他要来,特地迎接的,当即跳下龙辇道:“太后情深至此,朕甚是感动!”

公孙太后嘴角直抽抽,心道:“这厮怕是误会了什么...”

不过既然是好的误会,她也没必要点破,即顺着说道:“臣妾与陛下一体同心,自是念着陛下的。”

然后方切入正题:“陛下亦许久未来臣妾这儿了,怎今日想起来到臣妾这里来走走?”

唐上道:“朕来看看珞儿,不知太后方便不方便?”

“自是方便的,说来也是陛下来得巧,珞儿今日用了午膳并未歇息,反而精神十足,正在院中玩耍呢。”公孙皇后一面说一面引唐上进去。

“珞儿虽从母姓,亦是陛下的孙儿,陛下原很应该亲近些的。”

“这孩子长于野,陛下也该担待着些,别将教导皇子们那套拿了来才是。”

唐上点点头,拿教导皇子的那套来对民间长大的孩子,想要获得亲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说道:“太后放心,这点儿朕还是知道的。朕知珞儿喜欢甜食,今日来特带了些御膳房新制的点心。”

公孙太后揭开唐上身后小内侍提着的匣子看了看,里边是一道单笼金乳酥。

这道点心是纯乳蒸就,每块占一只笼屉,色作金黄。做法是牛乳煮沸,点醋,像做豆腐一样,使牛乳渐渐凝固,沥干水分,以帛裹,压实,口感上佳,于小儿也很有些益处。

“陛下有心了。”太后微微福了福,即亲自引他进去。

正在玩耍的苏珞见他二人,果断放下手中的物什朝他们走了过来。

“皇祖母,皇爷爷今日怎么来了?”

公孙太后不答,唐上将匣子递了过去,说道:“皇爷爷知道珞儿喜欢点心,特命御膳房做了一道单笼金乳酥,送来给珞儿尝尝。”

苏珞也不推辞,当即拣了一块来吃,而后道:“皇爷爷拿来的这道点心味道是极好的,用了以后口齿留香,真真是好。”

唐上喜笑颜开,说道:“珞儿若是喜欢,皇爷爷日日给你送。”

苏珞却摇了摇头,道:“皇爷爷,珞儿虽然喜欢这道点心,然而是物便不可贪多,再好的东西日日享用也会觉得腻烦,所以还是不用麻烦了。”

这是物便不可贪多的道理很有些深刻,许多苦读多年的大儒都未必悟得出来,没想到苏珞一七岁孩童竟能说出这番话来。

公孙太后朝唐上福了福,道:“珞儿聪慧有佳,文武双全,臣妾恭喜陛下。”

唐上满面红光,连连道了几声好,说道:“十七虽不顶用,却给朕生了个好皇孙,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呐!”

“都是文宁的功劳,干十七那小子什么事儿?”公孙太后轻飘飘来了一句。

事实上她也是真这么想的,比起不听话的唐孟,她更愿意相信珞儿是随了苏沫来了。

唐上也用不着在这件事情上跟她唱反调,因笑说:“太后说得也是,那小子小时候哪有珞儿这般机灵可爱。”

然而这话却没说得好。

只见苏珞猛地抬头,道:“不许说父亲坏话!母亲说过,父亲虽然不着调,但父亲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

这话将二人都惊住了。

公孙太后忍不住对唐上道:“陛下,看来沫儿那孩子将珞儿教导得很好啊...”

“早知如此,当日陛下便不该犹豫,也不至于闹出这些事儿来。”

唐上老脸一红,道:“这...朕又不是神仙,哪能见得到这么久的事情?再说了,当日朕并非是不许孟儿和沫儿的亲事,只是说缓缓再说。”

“朕也没做错,当时沫儿立下大功,朕若真立即许她卸甲成亲,百姓难免对朕和朝廷有些个猜忌。”

公孙太后叹道:“陛下就不知道先答应下来,再择日赐婚择日成婚么?当日臣妾也劝过陛下的。”

“都是从前的旧事了,就不要再提了。”唐上已有些不耐。

这话儿私底下提提也就罢了,而今当着小辈的面儿却是让他很没面子。

这是苏珞突然出声道:“皇爷爷,旧事不能不提的。母亲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过去的旧事那边是历史,既然是历史就该被记住的。”

唐上再一次被震惊。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他衷心叹说:“你娘亲若非是个女儿身,必是治世之能臣啊!”

早些年间他做皇帝的时候身边还有这样的人,可到如今,那些人老的老死的死,已十不存一。

他的皇儿虽荣登大宝,可身边也只有初一、苏方等寥寥数人可用,还都是武将,治世之能臣可以说完全没有。

如今朝廷上就靠着年迈的左右二相,只是二相已垂垂老矣,又还能够撑得了多久呢?

“女儿怎么了?娘亲说过,女子也能顶半边天!”苏珞直接怼了回去。

如果是说他父亲他会不愉快,那别人只要提起他母亲任何不好的地方,他都会生气。

要不是考虑到眼前人是自己的皇爷爷,这会子他已是一记降龙掌劈过去了。

唐上仿佛没看出来他的愤怒,笑呵呵道:“没说你娘亲不好,只是女子不得入朝为官,这是千百年来间的规矩。”

“古往今来虽不乏女中豪杰,可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最后也都选择相夫教子,如你母亲一般封将领兵打仗还立下如此奇功的却是没几个。”

“只是可惜你母亲最后还是选择了感情,不然她或许会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位女宰相。”

最后三个字说出了,公孙太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不想在唐上心底里,苏沫那丫头有如此之地位。

不过细想起来,那丫头武功盖世,有大功在身,又有如此学识,的确有相才。

而苏珞听到唐上夸奖他母亲,心里头喜滋滋的,因说道:“那可不?母亲她可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母亲也不喜欢荣华富贵,只想和父亲还有珞儿一起过逍遥自在的日子。”

一听说这话,公孙太后和唐上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瞧了对方一眼——他们,可能找到这些年苏沫和唐孟躲着他们的原因了!

“那...珞儿觉得,在皇祖母和皇爷爷这儿,自在吗?”公孙太后突然问道。

苏珞想了想,说:“皇祖母和皇爷爷这里好是好,可规矩太多,珞儿不喜欢。”又道:“珞儿想,父亲和母亲也是不大喜欢这里的。”

“可是这里有好吃的点心,珍奇的珠宝,还有世间最巅峰的权力和富贵。”唐上道,“除了清修的道长们,朕从未见过人不喜欢这些。”

苏珞道:“可父亲和母亲都说,他们经历了奢华,却不喜奢华也不眷恋奢华,只想安安静静过普通的日子。”

话虽然这么说,可苏沫和唐孟的身世,他们的武功,就注定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唐上:“......”

细细想来,这两个人还真有可能是例外。

先不说苏沫,就论他的十七子唐孟。

那家伙,就是个十足的武痴,什么荣华富贵对那家伙来说都比不上一本武功秘籍,遇上苏沫后还可以被冠以“花痴”之称,倒是个真不慕荣华的人。

至于苏沫,这人武功高到了极点,又是大家子出身,自幼是被苏臻冲作男孩儿教养,见足了世面儿,想来对世俗间这些个玩意儿也是不大看得上。

公孙太后的关注点却在另一个点上。

“再不喜荣华,这些年也该回来瞧瞧,一走这么些年连个信儿都没得,可十足的叫人担心。”

苏珞嘻嘻道:“其实父亲和母亲常领我回京城的,只是他们并不露面罢了,每回到小舅那儿都是珞儿去的呢。”

唐上忍不住道:“那他们...怎不回宫里来瞧瞧...”

“是呀,怎么不回来呢?”苏珞摇了摇小脑袋,说道:“嗯嗯嗯,其实是父亲说,这座四方城进来容易出去难,不许珞儿和母亲来呢。”

这话一出,唐上和公孙太后心态原地爆炸——

好家伙!这个不孝子!亏他们还担惊受怕这么些年,原来这不孝子竟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陛下,臣妾以为寻找孟儿之事,还需得紧着些,旁的那些不甚要紧的事情,都大可以先放一放。”公孙太后眼里仿佛燃起了火花。

唐上点点头道:“太后说得很是,那小子自己不孝也就罢了,还拦着沫儿和珞儿,实在可恶!”

“有本事他就躲一辈子!否则,待朕找到他非得给他些颜色瞧瞧不可!”

苏珞听了两人的话,忽然说道:“皇祖母、皇爷爷,你们别生气好不好?珞儿把珞儿和父亲母亲住的地方告诉你们,原谅父亲好不好?”

“当真?”唐上有些诧异。

原想着从苏珞口中得到消息还要费些功夫,不想竟有这般的意外之喜。

“自然当真。”苏珞冲公孙太后嘻嘻一笑,说道:“就请皇祖母做个见证,珞儿将父亲居住之处告诉皇爷爷,皇爷爷就得原谅父亲,不能再计较父亲的过错了。”

公孙太后朝黑下了脸的唐上瞄了一眼,而后笑说道:“好,皇祖母给珞儿做这个见证。”

唐上沉着脸道:“何需什么见证?朕一言九鼎!珞儿,你尽管说来,朕保证不与他计较了。”

心里却在想:朕不与他计较,不是还有他皇兄么?回头让皇帝替朕好好教训教训那小子。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他那位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儿子,此刻却是在纳兰皇后的糖衣炮弹下沦陷了...

只见坤宁殿中,纳兰皇后一面给皇帝布菜一面说道:“陛下,臣妾知陛下要来,特制了这鱼子羹,您尝尝,若爱吃臣妾以后日日都给您做。”

一会儿又说:“臣妾在母后宫中看到珞儿,那么小一个小人儿,心中又是喜爱又是怜惜。他日陛下若找着了十七弟和弟媳,不要为难他们,只叫他们好好待珞儿便罢了。”

皇帝最是吃这一套,当即说道:“皇后都如此说了,朕如何不听呢?他日若果真找着了十七弟,朕定依今日皇后所言。”

纳兰皇后道:“那若是母后或是父皇出面阻拦该怎么办?据臣妾所知,父皇母后甚是疼爱珞儿,说不定会为了珞儿而惩处十七弟...”

“皇后放心便是了。”皇帝笑了笑,“父皇和母后怎么着也会给朕一个面子,再说了,即便是父皇母后真的罚了十七弟也不会出什么事儿。”

怎么说唐孟都是唐上和公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就算罚也不会罚得太重。

况且若是他这个做皇帝的说了话,唐上和公孙太后要罚唐孟时总会考虑考虑他的面子上过不过得去。

听皇帝如此说,纳兰皇后便笑开心了,说道:“甚好甚好,如此臣妾便放心了,来陛下,试试臣妾这三鲜鱼子羹。”

“这三鲜鱼子羹是臣妾祖传的方子,别看这小小的一碗,要得时且不容易呢。”

“先是得把鸡肉、海参、玉兰片切成小丁。鲜鱼子洗净放入小碗中,加鸡汤、鲜姜,上屉蒸半刻钟取出。”

“然后将汤锅放在旺火上,加入清水,烧开后把鸡肉、海参、玉兰片依次放入汤锅内,开锅后捞出。”

“最后汤锅中加入鸡汤,再把鸡肉、海参、玉兰片和豌豆放入汤锅内,同时放入各种调料,找好口,开锅后撇去浮沫,淋入香油倒入汤盘中,再将蒸好的鱼子撒在汤的表面方成。”

皇帝听了,不由一笑:“一碗鱼子羹竟这样讲究?皇后费心了。”说着,捏住瓷勺送了一口入口中,汤汁鲜味浓,鱼子在嘴中爆开口感委实不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