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118章 找建宁卫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118章 找建宁卫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太子殿下,单单儒家学说不足以教导皇长孙殿下,与其独学儒家,不如让陛下和皇后教导。”

朱标也明白这个道理,皇帝就是皇帝,需要的不仅仅只有仁义,还需要手段、耐心,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他其实想让方时来教导,然而一旦做出这种决定,就会让人认为,大明三代都坚持变法,这与他所想的温水煮青蛙不同。

目前大多文官都认为变法只是朱元璋的想法,朱标还是想以仁义治国,这才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甚至有人认为,朱标一直在劝谏朱元璋,就是不同意变法,毕竟在朝会时朱标就是这么做的。

“大才难寻,孤一时也不知道找谁来教导雄英。”

方时声音不急不缓:“启蒙之期年轻学子足矣,殿下不妨在国子监找找。

这些学子还未进入官场,未有利益纠葛,一心只想学以致用。”

“孤找个时间去看看!”

话落,朱标转移话题:“你来找孤有什么事?”

“儒学提举司!微臣最近在准备通过两浙盐务,来改变儒学提举司,希望太子殿下能帮忙劝劝陛下,暂缓对两浙官员的处置。”

朱标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笑着开口:“你怎么知道父皇会处置两浙官员?孤跟你说过有关盐务的事吗?”

“太常寺卿!”

方时低垂眼眸,轻声解释:“微臣在交出细盐配方之前,便已想了一系列计划,盐务一事自然会去了解。

既然陛下遣人调查两浙盐务,都尉府也一定会在暗中调查,以都尉府的能力,想要找到里面猫腻轻而易举。”

“为何盐务要跟儒学扯上关系,从各府县学校入手不更好?”

“事情不够大,最终目的也不是儒学,而是与军纪有关。

只有从卫所出发,回归卫所,才能让那些文人无话可说。”

朱标想起了蓝封,近些日子方时频频去信到福建,应该就是为了这事。

他没有追问到底,方时既然能带着变法方略去坤宁宫,便说明他不是有意隐瞒。

“行!父皇那边孤会劝说。”

话落,朱标顿了顿,嘴角微微翘起:

“你确定把变法方略放在坤宁宫会安全?父皇可不会轻易放弃。”

“微臣相信皇后!不过,还得请殿下表现出知道变法方略的样子。

若是可以,晋王殿下也可不经意透露出,以后说不定就没有两税法。”

朱标笑着摇摇头:“你这胆子就不能小点,居然让孤给你当挡箭牌。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对方不会轻易对你出手。

各地惠民药局的大夫陆续进京,太医院那边也准备的差不多。

唯有一点,丹溪先生驳斥一方通治,而大部分大夫坚守前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此一来,很多大夫会不知所措。”

方时好奇问道:“不是只考医德吗?”

“既然来了,医学十三科便全考了,如此才能选出大才。”

用戴思恭是朱丹溪的嫡传弟子,用丹溪心法作为考核标准也是正常。

而且朱丹溪的辨证论治思想,也是方时一直想要的,他没不可能阻拦。

“医学一道微臣着实不知,若丹溪先生之法可以更好救治病人,自然而然便会有大夫向其学习。

医学考核三年一次,明年不行,往后还有机会,那些大夫不会说朝廷不公,只会在想自己学艺不精。”

“也是,只是为科举探路罢了!”

两人交谈之时,蒋瓛带着奏疏急匆匆走进谨身殿。

“陛下,通过乌香已经找到康泰背后之人。”

说着,蒋瓛将奏疏呈上。

朱元璋快速浏览一遍,眼中有些疑惑:

“华中?你确定没找错?这小子是贪财,可对于咱还是很敬重,不可能做出这事。”

“微臣也不信是淮安侯,不过乌香确实是来自淮安侯,这是他亲口承认。

乌香来源暹罗国,这是福州府一个商人送于淮安侯。

而淮安侯觉得乌香不能令其成仙,便随意丢到一个角落,若不是微臣上门,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

朱元璋瞥了眼奏疏,语气平淡:“能接触到乌香的杂役全死了,福建那商人想必也已经死了,没必要再派人去。”

“福建商人既然能拿到乌香,说明其不顾朝廷禁令出海贸易。

没有官员或卫所支持,一个商人是不敢这么做的。

若商人死了,说明这商人背后之人就是幕后凶手。

若商人没死,也说明这幕后之人,对于淮安侯和海贸异常了解,才会通过乌香来控制康泰。”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沿海卫所和州县府衙不能信,你让原先在沿海卫所的探子先去查查。

若人手不足,去找建宁卫,方小子最近一直和蓝封联络,顺便看看蓝封到底在做什么,需不需要帮忙。”

“微臣明白。”

朱元璋并不是很在意商人出海贸易,只要不影响到粮食产量和沿海百姓生命安全,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现在想的是暹罗国是不是和安南一样,其国内土地也是一年三熟。

什么白银、什么黄金,在朱元璋看来都没有土地重要。

有了土地,粮食则源源不断,有了粮食哪怕年年天灾,大明社稷也能一直安稳。

今日方时提着变法方略进入皇宫,很快便在有心人之间流传开。

当天夜里,鲍恂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一个让鲍恂意想不到的人,前四辅官之一赵民望。

“仲孚兄,这么晚来打扰你,还望见谅!”

伸手不打笑脸人,哪怕心中在不爽,鲍恂也是笑着回应:

“士振兄不是已经致仕,我还以为你已经回乡了。”

赵民望细细打量了下书房,又看了眼门外,才随意找个位置坐下:

“钱唐没走,我也留下看看,没想到居然看到钱唐又变成尚书,太出乎意料了。”

鲍恂早已注意到赵民望动作,明白他想说些重要之事,便对着屋外喊了声:

“二十步内不许有任何人靠近。”

“是!”

片刻后,鲍恂缓缓开口:“说吧!这么晚过来找我,到底是为了何事?”

“仲孚兄就不害怕吗?”

赵民望答非所问:“宣承部很明显是方时所为,他是真的想要掀翻千年之制。”

“方司柬是学易,我也是学易,该变得总要变,士振兄找错人了。”

“可我怎么听说,仲孚兄一直不同意删掉尽心篇第三段,这又是为何?

你我都明白,方司柬的解释更符合为官之道,尽人事,听天命只适合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