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264章 缓个十年八年也无妨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264章 缓个十年八年也无妨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李存义想了半天还是没想明白,不由得疑惑出声:

“大哥,你怎么就能确定李珍背后之人是方时?若真是方时,那李珍为何还要派人去山东?”

“李珍应该也不知具体情况。”

李善长语气平淡:“你们忘了钱唐在提出的各州府县也需要八部?

加之近日来,方司柬已经好几次前去工部找薛尚书,而李珍的好友薛源就是工部侍郎。

最重要的范敏是死了,可范敏身后的人一直没见踪影,而唐侍郎原先又是范敏推荐进来的。”

“那怎么办?出手也死,不出手也是死!”

唐庸瞥了眼李存义,心中暗暗鄙夷:

[白活这么久时间,若没有韩国公,都不知道怎么死。]

“韩国公,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是主动向陛下认罪补齐税银,还是将那些人拉进来?”

李善长摇了摇头:“你知道的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拉进来没有意义。

主动认罪的话,陛下恼怒之下你的命是肯定保不住。

他要的不是你,是范敏身后那些人,清理了那些人,变法就可以开启。

你既然来了这里,陛下定然已经认为范敏身后之人是存义以及老夫,更甚者连其他与我交好的勋贵都会被怀疑,所以你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什么!”

李存义惊呼一声,脸上满是恐惧,双腿开始颤抖:

“大哥,那怎么办?你要是被陛下怀疑,那我们不是死定了!”

李善长理都没理李存义,转而看向唐庸:

“把税银送回曹县,想个办法让张年把税银花在县里,修路修城造工坊,怎么都好。

告诉他,若不这么做,那么所有前往曹县的商人都不会顺利。”

“张年此人……”

话未说完便被李善长抬手打断:“我知道你的意思,张年此人只关心治下百姓,不会参与朝堂之争。

他不敢冒险,也不会拿治下百姓冒险,哪怕事关变法,他也不会冒险。

巡检司还未变,货物在关口和漕运压两个月,足以让商人破产,也足以让曹县回到原来模样。”

说完,李善长一脸嫌弃看向李存义:

“你自己随便找个大地主或没有兵权的勋贵接触下,做完后在家中待着便好。

剩下的交给我即可,我也想试试方司柬手段。”

“是!”

李善长也不想动,更不想与朱元璋作对,可惜唐庸就这么过来,他不动也不行了。

所幸朱元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便是范敏的幕后之人,他现在只需让朱元璋打消怀疑即可。

想要让朱元璋打消怀疑,只能让他觉得自己是支持变法的,又不能直接说,只能从方时这边入手。

李善长没有猜错,在唐庸进入李府后,朱元璋便收到来自锦衣卫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怀疑到他。

将殿阁大学士赶走后,朱元璋将情报递给朱标:

“咱怎么说来着!这老家伙就是不想安度晚年,安稳日子过不惯,总要冒险。”

看了眼奏疏后,朱标轻叹一声:“再查查吧!李存义与韩国公虽说是两兄弟,可两人性子相差太多,韩国公不一定知道李存义所做之事。

按理说,唐庸现在还不知道李珍准备对他出手,现在去找李存义或许只是巧合,两人本身就有猫腻。”

“你没看到吗?李善长今天也去看了李存义,这唐庸背后必定是李善长,说不定范敏、周严、曲阜都与李善长有关。”

朱标不置可否:“不管是不是,现在都不能对韩国公动手,北伐在即,此时对开国功臣动手,军心必定动摇,说不定连纳哈出都要再想想要不要归顺大明。”

“也对!”

朱元璋微微颔首:“确实不能随便动手,不说有没有证据,起码得找个好点的理由。

把这事跟方小子说,让他去对付李善长。”

听到这话,朱标眉头一皱:“还是让儿子来,方司柬最近没空。”

“不!一定要方小子去!”

朱标忍不住拔高声音:“爹是不相信儿子吗?

儿子觉得这么多年,爹应该能看清方司柬为人如何。

哪怕儿子比不上方司柬,但儿子相信方司柬为国为民之心永远不会变。”

朱元璋气的跳脚,大声嚷嚷:“咱什么时候怀疑方小子?不孝子,你把咱当什么人了?”

朱标缓缓起身,头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句话,气的朱元璋恨不得原地退位:

“儿子只想说,方司柬是东宫的人,您老人家要是再试探他,儿子就缓个十年、八年再登基。”

“逆子!你敢!”

朱元璋满脸无奈,这个儿子已经完全可以当个好皇帝,就是差了点猜疑之心。

[或许真如方小子说的那样,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同。]

[算了!以后再说吧!等退位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察看。]

朱元璋没有怀疑方时为国为民之心,也不信方时会想谋权篡位,他只是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他从云南之政看出,方时好像特别热衷于给百姓灌输华夷之辨的理念。

方时不仅仅在灌输民族理念,还在国子监灌输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当然这其中夹杂着利益。

没有苦难,一切信仰都无法成形,他也只能从利益角度出发,来引导这些新科进士。

“因此,我说历朝历代一直都没变,当权贵无法从普通百姓身上汲取到利益时,他们便会将目光转到敌人,甚至自己盟友身上,这也就是朝代末年党争真正的由来。”

话音刚落,一名年轻人站起来出声询问:

“敢问方司柬,党争宋时才出现,何以说是历朝历代均有?”

“汉之世家、唐之门阀都属于党,何为党?为了共同目标和利益联合在一起的人群,这就是党。

党争不是只有朝堂上有,家里也有;当一个家庭无法从外部得到足够多的利益,那么家庭中就会形成党争。

一个家庭每日就赚一人口粮,这时候是给男吃还是给女吃?双方为了活命必然互不相让,如此就会爆发骂战,最后刀剑相向。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源头上阻止刀剑相向,阻止家庭、朝廷、国家崩溃。”

“东西就那么多,总有人会分不到东西;而且遇上大范围天灾,这也不是人力所能战胜的,就像元末时期的蝗灾。”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个理念!”

说完,方时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剥极必复’四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