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310章 不足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310章 不足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在朱元璋看来,此举已经算是放了那些勋贵一马,他们应该感恩戴德。

然而在勋贵们看来,朱元璋这是在卸磨杀驴,得知自己要砍头后,那些勋贵在牢狱中对着朱元璋破口大骂。

这引来朱元璋极大不满,直接找了个刺头,从砍头变成凌迟,吓得其他人再也不敢说话。

郑遇春和黄彬两人则长长出了口气:

“虽然没有权力在身,起码命是保住了,富贵什么的以后再说。”

听到黄彬自我安慰的话,郑遇春苦笑一声:

“还不如像陈镛那样死了,人死债消,我们还没死,权力没了,我们那些敌人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怕什么?我们是退了,可有人还在,那老家伙敢不保我们试试看。”

郑遇春自嘲一笑:“我这是自作聪明,等出去了就找延安侯去,希望他能不计前嫌,带我们一把。”

“还是等出去后问问你女儿再做决定,听成儿说曹玉那丫头已经松口了,只是条件有点高。”

“行!”

方时此次计划说成功也算成功,说失败也算失败。

成功的是他拉拢住大部分官员,可以随时开启变法,不怕他们前期阳奉阴违。

失败的是,敌人藏得越来越深,资本异化的现象可能会因为变法而加剧。

在方时看来,他要面对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其他可以阴谋诡计,可是变法不同,更何况是一国之变法。

他目前只能将自己知道的与别人商量交流,然后求同存异,在实行过程中尽量解决各种问题。

不仅是他,朱标也有同样的疑问,为此,朱标特意召集八部尚书及自己所信任的大臣,一同商量变法一事。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想与各位探讨大明变法一事,希望诸位能尽展所能,为大明百姓做好职责。”

“臣等遵旨!”

朱标微微颔首,随后对着站在不远处的内侍们挥了挥手,不一会儿这些大臣面前都摆着一本书。

“诸位面前的是变法大纲以及大明第一阶段目标和各种小目标。

说是变法大纲,不如说是以后大明治国方略,诸位先看看,有何不懂可以向方司柬询问。”

众臣翻开书本细细看了遍,片刻之后,吏部尚书赵好德率先开口:

“何为生态文明?”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利用天地万物改善民生谓之文,如大日一般驱散百姓愚昧谓之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天地和谐共生,此乃生态。

所谓生态文明则是通过改造和利用天地万物,使大明国度内的所有百姓人人都不再担心物资不足,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圣贤之道,最终人人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有人嘴巴张的老大,李景隆吞咽下口水,一脸难以置信:

“方司柬、方爷,你确定你不是在开玩笑?”

方时嘴角缓缓上扬,语气说不出的轻松自在:

“瞧你说的,又不准备在我有生之年完成,五百年完成也好,五千年也好,只是个目标,一步步去做就行。

一代一代传下去,总有一天会完成。”

“若后世子孙不孝呢?”

话刚出口,朱标直接开口:“此目标已经写入皇明祖训,不孝子孙不配为大明君主。”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坑子孙啊!明知做不到,还要这么做,简直不当人。

不过想到唐玄宗,这些大臣又觉得这方法好,免得后世君王因为自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那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又是什么?”

“经世济民、经世济民最主要的是让百姓不再为生活物资所担忧,经济建设就是朝廷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发展民生,使百姓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

社会……”

等方时说完,众大臣陷入了沉思,他们从未听说过这些言语。

半晌之后,才有人出声:“方司柬,此变法大纲我已经看完,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不再有饿死冻死。

书中提到发展工商两业,这话我是赞同,然而还有一个问题若不解决,商业根本无法发展。”

“什么问题?”

“道路!大明各布政司地理不同,有些地方山林茂密、山川纵横,比如福建、贵州!

有些地方拥有大量平原,却洪水频发,如湖广、河南!

更有些地方常年不下雨,黄沙漫天,如陕西等地。

这些地方要么不好修路,要么修了没几年就坏掉,想要让商品流通天下,道路必须先要解决。”

方时眼神一亮,这种大才以前怎么没发现,大明朝廷就没有庸人。

“前段时间邸报所说的大明贤士玉牌获得者:杨喜,大家还记得吗?

他钻研出一种新的粘土,不仅可以用来修路,也可以用来建房。

目前,皇商杨德、赵正等人已经联合成立大明建筑商会,专职道路修建。”

“道路修建是全大明一起开展,还是先从一地开始?”

“会先从市舶司附近的城池开始,从市舶司赚到钱后,再慢慢铺设到全国官道,然后是各里各村之间。”

“若按书中所言,大明人口还很不足,纵然二十年后人口翻两番,还有很大不足。”

“所以才要改革巡检司以及成立教育司,朝廷需要杜绝溺婴、献祭等事。

任何残害婴儿、孩童之举一律剥皮萱草、没有任何余地。

想要税收不从农田出,就必须发展工商业,而工商业需要大量的人口。”

说到这,方时顿了顿,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目前问题不在人口,而在于官吏,我所写的变法方略只是基于整个大明。

而大明各地风俗民情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尽管承志部一直在教导,然而时间太短,培养不起来一批有用的基层官吏。”

沐英沉声开口:“何不把云南官员调往各地,他们已经有变法经验。”

“杯水车薪!”

方时轻叹一声:“原计划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再开启变法,到那时云南官员也带出一批能用官吏。

加上承志部教导以及大明退伍将士,勉强也够用。”

“那为何不再等几年?”

方时苦笑一声:“等不了!你信不信,现在要是说暂缓变法,不仅百姓要闹,官员们也要闹。”

闻言,李景隆嘲笑出声:“你这叫自作孽,谁叫你心肝那么黑,没人想的到?

你说,这天下还有比你更无耻的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