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7章 将错就错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7章 将错就错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不过,既然马皇后认为方时想用墨家思想治国,方时决定再定个志向出来:

“正本清源还是可以做到的,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就该革新;有些人跪下了,就该一辈子待在耻辱柱上。

微臣相信,就算孔子复生,也不会认这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后人。”

[革新?后人?]

马皇后瞬间想到了曲阜,脸上警告之意尽显:

“祸从口出!就算你能做到,也要放在心里,别到处瞎扯。”

“微臣相信皇后,所以才吐露些心声,别人微臣是一个字也不会透露。”

马皇后轻轻摇头:“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该说你单纯还是说你聪明?

本想着给你安排个文官家的女儿,现在看来是不行,你给我出了个难题。”

“随便就好,像微臣这种穷鬼,有妻子就算不错了。”

“噗呲!”

马皇后笑骂道:“胡说!东宫司柬多少人上赶着呢!

我听太子说了,你准备今天呈上奏疏,细数处置那些官员的利弊。

现在也快下朝了,你先去东宫,太子怕都等不及了。”

“是!微臣告退。”

方时走后,马皇后重新捧起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这小子年纪轻轻,心怎么就这么大?]

[重八想要清理胡惟庸都要一步一步来,你开口就是正本清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算了,好不容易出个人才,给标儿的那些臣子,老的老、死的死,这个还是要保住。]

想到这,马皇后放下书本,往御膳房走去,她得跟朱元璋好好商量商量。

随着胡惟庸的倒台,大量的工作压在朱元璋身上,为了及时处理政务,朱元璋不得不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

这四辅官不仅仅辅佐朱元璋,更是东宫的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

王本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标对其学识也是赞叹不已。

“太子殿下,既然陛下有意重开科举,虽未确定时间,却还是要提前准备,是否先发一些经典给北方士子?”

朱标点了点头:“确实要提前准备,四书五经原本先开始印刷,至于注释孤再跟父皇商量下,到底是用朱文公的还是用康成先生的。”

听到这话,王本轻声劝道:“蒙元科举取士,以朱子集注为主,天下士子大多推崇晦庵先生。”

朱标轻叹一声:“这也是父皇迟迟不开科举的原因,北方虽有江汉先生(赵复)传播理学,可毕竟不如南方,更遑论幽云十六州之地,如今还只是章句之学。

先不说这个,陕西卫军屯田之事安排了怎么样?此事关乎明年北伐,不得不慎重。”

“已经抽调三分之二前去屯田,定不会耽误明年北伐之……”

话到这,一名内侍从门外进来,王本停下来静静等待着。

“太子殿下,方时方司柬求见。”

“方司柬来了,快请进来。”

说完,朱标眉眼带笑:“王卿等会也看看,说不定会有惊喜。”

王本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朝廷官员名字,并没有发现方时这个名字,不由得问了一句:

“方司柬是刚上任的吗?”

“嗯,他和王卿一样,都是朝廷遗落民间的大才。”

话音未落,方时已经走了进来,对了朱标行了一礼之后,就站在一旁等候。

看到方时一副毕恭毕敬,老态横秋的样子,朱标忍不住打趣:

“方司柬,你是十八不是八十,怎么还不如孤有活力。”

“礼不可废!”

朱标摆了摆手:“有这心就足够了,一些形式不必太在意,在孤这里放轻松点。”

话罢,朱标又指了指王本旁边的座位:

“你坐到春官王本旁边,孤想问问你的意见。”

“是!”

等方时坐下,朱标将科举一事,简短的说了一遍。

“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去做?”

方时想了一会,才缓缓开口:

“南方富庶之地,士子本身就比北方多,加之晦庵先生传道之地一直在南方,若以四书章句为主,北方士子必定弱于南方。

微臣能想到的办法只有分榜取士,异地为官。

北方以康成先生为主、南方以晦庵先生为主,再以这些士子当官后的情况,来决定以后科举是沿袭蒙元旧制,还是重新创立。”

王本摇了摇头:“如此还是有了区别,双方治学不一,就容易造成治国理念不同,前宋党争之事,大多也是因此。”

方时看了眼王本,心中暗暗赞叹:

[不愧是四辅官,这见识我是拍马也赶不上。]

“王春官说的是,方某有些想当然了。”

王本会心一笑:“方司柬也启发了我,南北分榜确实是个好办法,朝廷可以降低北方士子的难度,提高南方士子的难度。”

[还是要朱子集注吗?]

朱标暗自一叹,他其实心中更喜欢方时的方法,朱子集注的弊端他比任何人都看的明白。

选了朱子集注,就给了朱元璋愚弄读书人的机会,往后大概率是不会出现治国大才。

[不行,得再拖延一下,爹想要用商鞅愚民之法来愚弄读书人,却忘了空谈误国。]

[一旦成功,天下士子全部研读朱子集注,单单三纲八目就得逼疯一群人,就算自己将来登基了,也难以改变。]

[唉,理学是好的,一旦与父皇的想法沾染上,将来也会变了样。]

想到这,朱标目光晦暗不明,淡淡开口:

“单单一个科举还不够,北方不仅仅有士子,还有百姓,让百姓归心才是最关键的。”

王本微微低头,余光瞥向朱标,仿佛要看穿什么:

“陛下已经决定迁徙人口去山西,利用南方百姓来潜移默化,想来已经足够了。”

“不够!”

朱标果断摇头:“幽云十六州失去太久时间了,就算父皇让四弟就藩北平也不够。

科举不仅仅事关北方士子,也关乎北方百姓,朝廷必须要利用好科举一事,让北方百姓感受到大明的好。”

[都在温饱线上挣扎,科举与百姓有个屁关系,不过这托词找的好,谁也说不出什么。]

[看来朱标是不同意王本的建议,也不知道为什么。]

想了一会也没头绪,方时从怀中掏出奏疏递上:

“太子殿下可以看看这个,或许可以让北方百姓知道,大明跟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只有大明才是真正将百姓看在眼里的。”

朱标接过奏疏,刚打开就愣了下:

“你这奏疏倒是跟别人都不一样,不仅没有赞美之语,连个敬语都没有。”

“第一次,微臣下次改。”

“别,这样很好,孤就喜欢开门见山。”

朱标一边看着,一边打量着方时,实在想不通年纪轻轻的一个人,怎么这么了解这些当官的。

半晌之后,朱标将奏疏递给王本:

“你也看看,若是没问题,孤就将这奏疏递上去。”

王本看了眼,心下一惊,不说内容,就说这写奏疏方式,就值得所有人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