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 > 写给自己的复盘与总结

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 写给自己的复盘与总结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6:30 来源:小说旗

开篇明义,这不是完本感言,也并不是写给为数并不多的读者老爷们,而是写给自己的,一个关于这本书创作中的缺陷的复盘。

一本书写完,无论成绩如何,都有必要全篇复盘,总结教训,这样才有进步的可能,对吧?

而文字的书写,本身又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这本书的成绩显然并不理想,尤其有复盘的必要,完本后我打开了后台,将从上架,到完结的约七十万字篇幅的订阅,进行了统计,找出下跌的部分,总结问题。

现在,则做个更为“系统性”的总结。

开诚布公,聊一聊这本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大,最严重的问题,无疑是【节奏】,写上架感言的时候,我说过,想要在这本书里,尝试解决数据崩盘的顽疾,结果显然是失败的……捂脸。

为什么失败?

归根结底,是我始终没意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直到这本书的创作中,才极为迟钝地意识到,症结在节奏上。

说来惭愧,因为缺乏天赋,学东西慢,导致写了几年书,愣是对节奏缺乏清晰的认知,始终模模糊糊,说不清,道不明,不像很多厉害的同行,很容易就能掌握,直到最近,才有了些明悟。

而订阅的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

具体到这本书,影响节奏的原因主要有三。

1、两段剧情的衔接,不够干脆利落。不会画句号。

比如一个**写完,下一个剧情的铺垫做完,善后工作完成,这里应该画个句号。然后立即进入新剧情,但在这个衔接的部分,会显得拖沓,我会纠结于,如何让两段剧情衔接的顺滑,会为了追求这个效果,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无聊的“过渡”,消解**导致的剧情“惯性”,而实际上,这个处理是有问题的,如果做个粗俗的比喻,就像是小便时候,尿液总是排不干净……应该追求的是减少过渡,甚至没有过渡,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进行了尝试,从追订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2、细纲的缺位。

我的细纲始终写的很不认真,虽然相比于过去,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提高,但仍旧远远不够,而细纲的不充分,会极大地破坏节奏。

为什么细纲写不好?以往,我将其归结于懒惰,但最近我意识到,不止于此。写细纲的前提,是写好大纲……这部分,我曾经尝试过认真写,比如在开书前,写完全本的大纲,但实际上,这反而令我在开篇上束手束脚,留下了不太美好的记忆。导致在这本书上,没有对大纲进行清晰的设计,而只是有了一个很粗略的,大概的思路,就开始了连载,如今反思,其实做大纲还是很有必要的,而束缚手脚的,也从不是大纲,而是细纲。

过往也看过一些很厉害的作者,写书是不用大纲的,成绩也很好,我一度认为这没什么问题,但最近觉得,还是要有,前段时间李诞写了本工作手册,里面引用了北野武的一段话“喜剧是一定要有个边界的,没有边界的漫无目的想,什么都创作不出来”,恩,这里特意找原文抄录过来,虽然这段讲的是“主题”,是喜剧,但小说想来也差不多,大纲就是剧情的边界,因为没有大纲,我在想剧情的时候,往往是几个故事模型轮换,这就导致,有时候构思不及时,当前剧情写完了,下一个剧情还没确定,这就非常要命,在这本里,就出过这个问题,引以为鉴,如果有个大纲,也许可以倒逼我写好细纲。

当然,最要命的,还是想不出有张力的剧情,想不出适合用的好的桥段,这个最难解,也最头疼,思来想去,只能是多看书,积攒素材和故事,多尝试一些套路的使用,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烂熟于心,这个问题想不出解法,只能花时间和字数练习。

3、给信息的方式方法

这个问题是我最早意识到的,很多题材里,主角都需要了解世界观的背景信息,这部分也是没办法省略的,可想要将背景信息写的好看,很难,稍不注意,读者就会觉得无聊,乏味,但又绕不过去,这本书里,每次写到这部分,都会很头疼,写的难受,读者看的也不爽,又不能不写,所以一直在想,怎么解决,去看大神的解法,诡秘做的真好,用塔罗会解决了信息交换的问题,写几章都不腻,大奉沿袭了这个写法,老鹰……手法最朴实无华,直接用大章节字数淹过去了……前两个不能生搬硬套,大章节的解法虽然很无赖,但确实有用……将背景信息用对话的形式,夹在前后两个剧情之间,一个大章节抛过去,最简单粗暴,另外,如果可以,最好还是先留个期待感,然后抛背景……或者,想办法将背景设定打散,平均洒在一整块剧情里的某几个环节内……都可以,这里做过思考,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尝试。

啧,光第一个节奏就说了一千七百字……写饿了,泡个面,明天再写。

……

第二天。

总结完节奏这个最大的坑,第二个,想说说人物,不同于节奏的溃败,在人物塑造上,这本书应该是有进步的,这里的进步并不是说,我塑造出了什么好的人物,并没有,而是说,一些尝试,基本按照预想完成了。

在上架感言里,我说过,这本书之所以在开书时候,宁肯降低主角逼格,爽感,也要坚持这么写,很大程度,是为了练习人物塑造。

这个题材,如果抬高主角逼格,凸出尊卑上下级的关系,肯定会让主角与配角的人格出现不平等,而我觉得,人格的高低,会严重影响角色间的互动,这是我从创作沙盘过程里获得的教训,而想要塑造人物,互动又是关键。

在这个思路下,我尝试用一些手法,有意识地塑造人物,虽然很粗糙,生疏,但行为无疑是积极的,应该保持下去。具体的手法,尝试的路线,没必要详说,大体上,是对打标签和cp化这两方面进行联系,人物的塑造和节奏不同,后者可以从订阅上清晰看到进步与否,前者很多时候,只能凭感觉……我个人认为,整体上是有提升的,这从前后出现的人物上可以做对比,朱一闻的塑造前期失败,所以他很长一段时间神隐,没戏份,因为我觉得人物形象模糊,后来在长白山剧情尝试拉了下,稍微好了一点,苏宁死,奔丧那阵又拉了下,稍微又好了一点点……但还是不合格,这说明了第一印象的重要。雪莉的塑造有点可惜,这个人物我是想过用力塑造的,但后来玩砸了,反思下,问题出在画风和定位上,雪莉的画风一度与故事整体不符,定位更是模糊,虽然戏份不少,但缺乏彰显魅力的剧情,到后面,直接丢过去,和乔索索组cp了……玖月同样有点无力,开场是可以的,但随着成绩下滑,剧情无力,我没有闲暇给她更多的发挥空间,这个人物有点高开低走……还有……算了,不细说,至于没有记忆点特别深的人物,主要是因为篇幅原因,没有空间进行人物性格转换深挖,这部分倒没什么说的,有过经验。

还有……对了,在写沙盘时候,我意识到了“三人一台戏”的设置,也进行了实验,很明显能感觉到,想要将人物互动写的活泼生动,三个人的组合是最合适的,不只是人物,包括一张地图,如果想要读者熟悉它,用三个标志建筑物来锚定,也很有效,以后有机会尝试。

第三个问题,是结构。

在这方面,我过去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仅限于说,例如诸天流,一个副本连一个副本这样的结构,或者一个个的单元剧,或者传统玄幻题材,主角先在一个小地图,将实力和名望提升到顶点,然后进入更大的地图,重复上述过程这种。等等。

更近似于,整本书大的框架。

后来,慢慢回想起上学时候学的一些,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这些文章结构,但仅限于回想,没什么深的感悟。

再后来,逐渐开始意识到,更细化的,在剧情排布上的结构安排,开始模模糊糊,摸索着使用,比如第一卷和第二卷的衔接,又比如,魔都卷整体的剧情,是高低高的曲线。甚至尝试了两次双线结构,模仿影视剧的推进方式,两条剧情线一起推,然后集中一点爆开(这一点被吐槽了,说剧情切换的频繁,影响了阅读体验……)东京卷也做了结构安排,当时还有些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有所提高,当时这样做,也的确有一些帮助,比如说,对一卷剧情的掌控感更强,写着有底气,但现在想想,这里的尝试还是非常粗浅的,更倾向于“剧情排布”,和一些好作品提到的结构,不完全是一个东西,那段时间,我心里觉得结构很重要,但并不清楚它到底为啥重要,结构这个东西对小说的意义在哪。

这个问题,直到我完本,重新审视整本书,并去重新看了大奉和大周(诡秘段位高,看的迷糊),才有了一些感悟。

结构好,可以令剧情紧凑,一段段剧情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存在暗线串联,就更有看下去,看到结尾的**。

一个单元剧,每一集独立,彼此没啥联系,读者说放下就放下了,不会想着看到结尾。

而一个结构好的故事,少看一段,可能就看不懂了,像是诡秘就是这样,我去听书,一个走神,回过神来,发现剧情接不上了,看不懂了……只好倒回去重新听,相反的,有些书,跳过了一段,好像也没啥影响,以往我觉得这是“水”的问题,但现在觉得,也是很多剧情间没有内在联系的原因。

在意识到这点后,我重新审视这本书,发现是存在结构的,但这更像是一种摸索中的,迷迷糊糊,无意识去进行的,最明显的,就是上代掌教一千年前,分成几个队伍,寻找彼岸这条线,它实际上,是完成了不同剧情的内在联系的,主角去东京,御三家是曾经的队伍之一,去长安,迟家祖先曾经追随过上代掌教,去蓉城,剑阁曾经也是寻找彼岸的一员,去欧洲,守夜人也是当年的队伍,去天竺,同样……这些剧情,是有联系的,而美姬与四大凶兽则是三千年前那条线……可虽然有联系,但实际上做的并不好,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

其一,是整个结构是无意识去做的,等做完了才醒悟,这就导致,剧情安排上出了大问题,我没意识到,这个结构是有用的,过早地将寻找彼岸计划说明白了,就丢失了悬念,这个操作太蠢了,如果我重新来写,肯定不这样设计,会把悬念留着,每找到一些当年的“前辈”,就留一些悬念出来,后面再抖出来,揭晓。这就是没有预先做设计的结果。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庆余年,这本书我没看,因为怕被风格影响(吐槽,当读者那阵,我特喜欢看的一些书,后来都不敢看了,尤其是文字风格浓郁的作者更不太敢看,怕被带沟里)但在知乎上找了书友总结的大纲,打印出来研究过,范闲走过的故事,经历的剧情,很多都是叶轻眉的暗线,她的足迹,留下的故人与旧事的后续影响,随着剧情推进,范闲一点点挖出来这条暗线,曾经的故事,到后期彻底揭晓,叶轻眉就是连接不同剧情的线,这种才是正确的写法。(当然,看的是读者总结的大纲,不知道想法对不对)

扯远了,说回我这本,问题其二,这种内在联系还是太弱了,这一方面是之前说的,没去做悬念的原因,也是两个剧情,缺乏直接的联系的原因。

我很久前,就听过环环相扣这个词,但始终稀里糊涂,缺乏清晰的理解,之前看过一篇分析一世之尊的书评,其中有一段剧情的设计,让我有点理解了环环相扣,具体到我这本书里,数据曲线最好的,印象最深的两段剧情,是从去蓉城到长白山剧情结束,以及伦敦危机爆发到主角苏醒,这两段的数据保持的很好,我之前总结过,觉得是套路用得好,但用“环环相扣”这个词往回看,其实,是结构衔接的好,一个剧情的结尾,是新剧情的开头,这在蓉城剧情上表现的很清晰。

不过这个就比暗线结构难多了,思来想去,想要加强这方面,根本上,还是要写好细纲,多学套路。

关于结构的反思,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做暗线,做这种长篇福的大结构,这是在准备阶段可以做到的,至于环环相扣,对我还是太难了,需要继续琢磨。

第四个问题,是换地图。

这个是最无奈的部分,这本书的数据下跌,除了节奏问题,频繁换地图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写沙盘的时候,我就被换地图狠狠教训过,以至于出现阴影,理想情况,是尽可能少换地图,甚至不换,但这个题材的绝望之处在于,必须频繁换地图……没办法不换,面对这个情况,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减少换地图的割裂感,其中,去东京前,为了把地图换好,用了好几章来铺垫过渡,结果是惨烈的,这个行为严重破坏了节奏,得不偿失,好在,教训带来了经验的增长,在后续的地图更换中,没有再出现长篇福的过渡,对于换地图,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这算个收获吧。

第五个问题,是重复。

这本书在开书时候,我预想的推动剧情的“引擎”有三个,一个是妖魔出现,解决。一个是收新成员,一个是遗迹。其中,关于遗迹部分,写的最差,具体不细说,很简单的原因,没必要长篇大论分析,而前两个,很容易出现,慢慢重复的问题,关于收新成员,在朱一闻、宁错、雪莉后,我意识到套路重复,开始从忽悠新成员,变成收服老成员,这个过渡我自己是满意的,吕青之后,就几乎没有重复最初的套路了。

但打妖魔的套路重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也尝试过改变,但效果很差,这也是很常见的问题了,很多成绩很好的书,之所以慢慢失去吸引力,都是因为套路重复。

这里很要命的一点是,套路这个东西,如果只是重复,虽然会成绩下滑,但多数读者仍旧爱看……很无奈,读者嘴上会骂,说套路重复,但真正订阅的读者,不太在意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但下滑是很平稳的,甚至曝光多的话,未必会下滑,反而可能增长……

往往是,读者还没腻,作者先写腻了,自己受不了了,写的想吐,恶心,写不下去。努力把套路玩出花,增加新鲜感是一个办法,我以前写书时候尝试过,有用,但新鲜感总会消失的,而如果抛弃套路,大概率雪崩。

这个问题以后肯定也会遇到,最近在想解决办法,要么,是提高心里耐受程度,改变自己,就算恶心想吐,也坚持重复下去,要么,是想办法用新的套路,取代旧的,这样的话,虽然也有影响,但是我能想到的方案中,最好的。

以这本书为例,忽悠新成员写腻了以后,改成收服老成员,套路也变了,但效果不错。

像是大奉,从最初的破案套路,慢慢转入玄幻套路,也是个学习对象。

但我觉得,想要完成过渡,必须要在书最初的设定上,就留下转换的空间,如果这本书不是“继承”,而是“打造”,不存在曾经的人教,那就没法完成套路的切换,解决重复问题,这里我的想法是,以后写书,在开篇时候,做大纲的阶段,就要考虑到套路的切换问题,否则到后面,意识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就晚了。

基本就是这些了,五千多字的总结,算是这本书获得的经验教训,写出来,一些本来想的不太清晰的东西,果然明白了很多,写作是最好的思考方法啊。

但写下来只是第一步,如果没办法解决以上的问题,没有真的,踏踏实实按照上面的反思去做,那么,这些总结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发出来,也是个自我监督的作用,希望我不是白写,而是在后续的创作里真的去改变,保留好的,改掉坏的。

不知道有没有读者能看到这里,毕竟这些东西本身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挺没意思的,如果的确有读者看到了这里。那提前祝您中秋快乐吧。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