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301章 朱棣:削藩就让他们削吧!

自从上次吃了大亏,京城暗桩一千多人被一网打尽,他和姚广孝对苏尘就不敢再有一丝轻视了。

此时,

朱棣经他一提醒,立刻想到了苏尘还有后招。

“军师,什么后招?谁胜谁败啊?”

这时,

姚广孝缓缓站起来,走到木栏边上,悠悠地说:“殿下啊,苏尘今非昔比啦……贫僧不敢断定谁胜谁败,只能说,看看这两本书也就知道大概了……”

哦?

朱棣聪明过人,一下也反应过来——

李善长没有苏尘有钱啊!

李善长搞的削藩策小册子,非常简陋粗糙,而苏尘的几个版本都是精装的,不说的别的,光是投下去的钱,就是两样了……

唉!

朱棣忍不住叹息说:“李善长老了……但是,如果这次苏尘又赢了,朝局呢?岂不是……?”

他忽然打住了。

而姚广孝又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心思?

“殿下,苏尘大张旗鼓收徒,也是铁了心要扶朱允熥了……朱允熥为人偏激、懦弱……这次又是他起头闯的祸,在皇上眼里,应该已经没有位置了……”

嗯嗯!

朱棣深以为然——

父皇一向喜欢朱允炆!

本来就讨厌那小子。这次还闯了祸,当然就更没谱了。

但是,

这次情况真的不同,如果苏尘赢了,那岂不是朱允熥也赢了?

到时候百官怎么看?

藩王怎么看?

都难说的很……

想到这里,

他忍不住提醒姚广孝:“军师,果如方才所料,如果苏尘赢了李善长,朱允熥也势必要声望大涨啊……这小子的性格本王也知道,望之不似人君啊……以后就不好说了……”

姚广孝点点头:

“诚然,但苏尘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法家……如今世人都说苏尘事管仲,但这并非好话啊……朱允炆只要站稳了儒生这边,赢面仍然很大,苏尘的实力再强,也难于翻盘……再者,他们势均力敌,殿下不是正好隔岸观火吗?”

嗯,

朱棣也站起来,望着南方的夜空,喃喃说:“削藩,削藩,谁才是真的削藩?本王看,削藩之日,就是本王起兵之时了……”

……

与此同时,

京城王广洋府中,气氛已经很紧张了。

众人完全没料到——

这场《纪非录》惹出的祸患,忽然就变成削藩了?

一开始也只有翰林院的几个闲置的人才鼓噪,没想到竟然愈演愈烈,连书册都已经有了好几本!

百官仇恨藩王,那固然有理,但要说到光凭一本《纪非录》就要削藩?那也太儿戏了!

这几天,

京城里虽然也时常能看到锦衣卫,但他们也是不闻不问,似乎对眼前的一切也都是放任的态度。

王广洋凭经验就知道——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危险!

于是也不管锦衣卫盯不盯着,派人去把大家请来了,连方孝孺、吴沉也都来了。

众人无暇品茶,寒暄几句,方孝孺就一脸忧虑地说:“恩师,各位,我方孝孺的确说过削藩,但完全不是他们那个意思啊……如今京城里,连妇孺老幼都在说削藩,在下十分恐惧啊……”

嗯,

众人也都黯然点头——

你方孝孺平常最是谨慎,可偏偏还真说过要削藩。你名气大,人人都记得呢,就是想躲也躲不了了……

这时,

王广洋叹息一声:“奉和啊,皇上心里有数……你不用太过忧虑……市面上这些言论,自有人负责嘛……那么多锦衣卫,难道也查不出来?放心吧,没事的……”

方孝孺拜谢一声,却还是感到不踏实——

最近,

一些风声慢慢地往这边靠过来,让他越来越感到不安。都说是王广洋和苏尘联手炮制的削藩言论……

而万一有什么瓜葛牵扯在里头,这把火一下就会烧到他头上了,到时候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胡桢掌握刑部,最近也派人去查了一些,这时安慰说:“奉和啊,那些谣言不要听……广洋说得对,最后总会查清楚的……”

聊了一会儿,

王广洋又问:“近日苏尘在干什么?”

一提到苏尘,

众人一下悚然起来——

毕竟,

这波的漩涡中心,毫无疑问又是苏尘了!

现在市面上都说是他主导了整个舆论,连《纪非录》都说是他弄出来的……这个关口上,还有谁敢跟他来往?连贸易衙门那些人见了都远远避开了……

温祥卿笑了笑说:“苏尘啊,肯定也是焦头烂额啦……不过要说他炮制的,我是不太相信!依我看啊,还是那个十八子!”

嗯嗯!

众人一起点头——

就是李善长!

干什么事扯着别人的名义,

这次又打着苏尘的名号兴风作浪呢!

想到这里,

众人都是一脸鄙夷。

呵呵,

王广洋笑了笑:

“不说这些了!今日叫你们来,是感觉要出事啊……说不清楚是什么,但小心一点总是好的!你们回去打个招呼,谁也不准上书什么的!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对对!

“就该待在家里!”

“肯定要出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应该打招呼!”

“……”

众人也都经历了多次风浪,也猜到了如此情势之下,皇上其实也早就洞若观火了,只等一个借口发难呢。

……

果然,

第三天上午,

贡院那边忽然聚集了很多人,为首的几个是翰林院的学士,下面大多数是等着殿试的举人,外加许多滞留未归的各地秀才,加上一大波围观百姓,一下子就闹出了偌大声势。

不到一个时辰,场面越闹越大,许多在职的京官也来了!

王国帧、李福、宋友德等人领头,拿出已经写好的上书,许多人就开始联署签名。

正午不到,一行人浩浩荡荡,跟着三个学士走向皇宫。当日闹了一整天。百姓都以为消停了,不料第二天、第三天竟然愈演愈烈!

到了第四天,

各地官员也开始联名上书,先是直隶应天府,然后是浙江、江苏、江西、,然后是其他各省。

与此同时,

有藩王就藩的几个地方,大同、太原、北平、西安、南昌、桂林等地,王府门口竟然也有人群聚集。

官绅不闻不问,一时之间,整个大明朝似乎一夜之间就翻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