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339章 苏尘:迁都洛阳?那好看了,燕王一定跳起来

老朱既然动心迁都,就说明骨子里是想削藩的。

想到这里,

苏尘也忍不住感慨:老朱还是牛逼的!他也没想着让藩王做大,只是时间来不及了……

“那我同不同意呢?”

苏尘一下倒是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同意迁都,

接下来几年,燕王那边很可能会提前动手?

朱棣那个人是绝不死心的,甚至有可能迁都诏书一下,他就要搞事了。

而老朱那边呢,

其实也洞若观火,就算同意迁都,可能也是稍后几年的事。

想到这里,

他当即调出各路暗桩情报,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一条:

【皇宫夺舍太监回报:数日前,皇上收到一份秦王密奏……皇上极其机密,从来没有提过……】

【皇宫夺舍护卫回报:日前,李善长、王纯、陈迪到奉天殿告状,被皇上一顿奚落,临走时,皇上让李善长看一份奏报,不知内容如何……】

哦哦,

“原来如此……”

苏尘立刻明白了——

也许是秦王提出的迁都!

因为燕王这两年极其嚣张,不仅夺了淮西部将的兵权,还把手伸到其他王爷那边。秦王、辽王、晋王首当其冲,兵力被他拿去很多,说是打北元,但打完之后也不归还。几个塞王对朱棣也早就不满了。

秦王提出迁都,应该就是鱼死网破!与其让燕王一个人做大,那还不如大家都被朝廷削弱!

老朱看到奏报,也就动了迁都的心思,李善长刚好去告状,就顺势让李善长拿回去参详,李善长就搞了这么一份打着他苏尘名义迁都的奏折……

“特么的!”

苏尘啐了一口,站起来踱了几步。

“我就来个一问三不知?”

他想了想,感觉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会陷入圈套,那还不如干脆就装傻?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随便他们去!

如果没猜错的话,朱棣一定会拼死反对!

李善长呢,打着他苏尘的名义,则会拼命去推!

两个一碰撞,必定惹出大事……

“那就不管了……”

“反正到时候打燕王也不费力,在南京还不是一样能打死他……”

“留守就留守吧,省得跟他们天天勾心斗角呢!”

苏尘于是放下这件事,只是简单下令——

【雨化田、常威等听令:严密监视李善长和几个塞王,两个时辰一报。】

……

但消息传出,整个朝野却是炸锅了。

淮王府中,

刘三吾、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不明就里,坐在中堂上乱成一片。

朱允炆想了好久,不明白为什么要迁都?

他这时见刘三吾一言不发,于是问:“刘师傅,你说,王纯提议迁都,究竟是何用意啊?”

额,

“淮王,迁都之议,也不是第一次了……老臣记得,洪武初年,就有人提出要迁都北平……额,后来也有说迁都武昌的……多的去了,老臣以为,不用去管!在哪里都一样,只要勤政爱民,就算在僻远之地,也会万民来归……”

嗯嗯,

这些人都是儒生,一听就觉得有道理,个个都一片赞赏。

朱允炆心想——

关键不在这里啊!

关键是这个奏折是打着苏尘新政的名义,那苏尘会怎么想?

藩王呢?

几个塞王见迁都洛阳,难道就不会往深里想?

一念至此,

他忍不住提醒:“各位老师,本王在想,如果真的迁都洛阳,几个皇叔会怎么想?还有安国公……奏折说,迁都之后,应天只留下一个南京留守,由安国公充当,他会同意吗?这一大盘的新政,到底是在洛阳好,还是在南京好?”

哦……

几个儒生这才反应过来。

方孝孺想了想说:“殿下,果然迁都洛阳的话,塞王就更容易受到朝廷节制,对九边之安定,未尝不是好事……只是,燕王……呵呵……”

他这几年频频吃亏,也不敢一根筋乱说了,话到嘴边,又生生忍住。

嗯嗯,

朱允炆非常推崇方孝孺,又问:“方师傅,朝廷辖制九边,固然对国家有利,你说的对,燕王恐怕不愿意啊……”

哦……

众人一下凛然起来——

淮王这是还在怨恨暗杀呢!

也难怪,

被自己四叔暗杀,谁受得了?

那已经是明摆着要夺嫡了。

这次迁都洛阳,燕王一看形势,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啊?

这时,

齐泰忍不住说:“殿下啊,一定要加倍小心……臣以为,此议包藏祸心啊……”

嗯嗯!

朱允炆一点不傻,赶紧问:“齐师傅,你说?何以见得?”

额,

齐泰想了想——

反正只有跟着他了,

藏着掖着也没有意义!

“额,淮王,奏折说,是为了利于天下贸易,故而迁都洛阳……这,臣以为,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李善长一伙历来如此,干什么都扯着别人的旗号……到时候天下大乱,他们好火中取栗而已……”

嗯……

众人一下沉默不语。

朱允炆感慨一声:“齐师傅说的是……掩人耳目罢了……只是,本王以为,燕王必定不肯善罢甘休啊……刘师傅,此议,本王该当如何应对?”

刘三吾七十多岁了,就算当了一辈子腐儒,也见过一些事情了,笑着说:“殿下英明……此等不经之谈,老臣以为,不必理会!”

嗯,

朱允炆也笑着点头说:“就这样吧……各位师傅,既然是李善长、王纯提出的,就让他们议吧……廷议之上,各位师傅不必多嘴。”

“是。”

众人一起躬身行礼。

……

次日,

群臣本来以为会有廷议,不料老朱根本没有召集,反而下了一道明诏,让李善长、付友德等人先行勘察,回奏之后,再行廷议定夺。

当晚,

李善长把付友德请到府中,又把一众亲信也叫来。付友德本来约了汤和,但汤和称病,就只好带着几个淮西人一起来了。

淮西人到现在已经死了差不多了,仅剩的就是付友德、汤和、耿炳文、郭英、沐英等人。

付友德本来对朝政已经完全不看了,但迁都这事,却让他感受到很大压力——

淮西二十四将,的确已经差不多没了,但二代还有很多,各人的部将也仍然还有很多。其中一部分跟着蓝玉出家了,但各地仍然还有不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