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68章 胡惟庸:我才疏学浅,不知道这是不是讽刺皇上

诗词?

胡惟庸一下来感觉了。

但表面上,他却还是装得什么也不知道,笑呵呵地又陪着众人喝了几轮,然后派人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去。

睡到半夜,

胡惟庸忽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忙活了十几天,

胡惟庸终于拿到了把柄,做好了布局。

……

这天,

苏尘正在中书省上班划水,偷偷翻阅《天工开物》,想着再弄点什么干货出来,让蓝玉献给老朱。

正午时分,

正要回家吃饭,忽然有人送来了一个案卷。

“苏大人,这是苏州指挥千户呈上的诽谤案,请苏大人签押后,赶紧送到汪相国那里。”

哦哦,

苏尘看也没看就签收了,但忽然眼睛一瞥——

诽谤?

怎么又搞这个?

他下意识地打开,扫了一眼,上面写的是苏州衙门迁到了张士诚王府旧址,许多江南文人写诗祝贺。后面还摘抄了一些诗句。

完了!

苏尘一下想起来——

高启案来了!

虽然这个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都以为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了。结果呢,现在被人挖出来。一大波文字狱真的来了!

与此同时,

他耳边传来刺耳的叮叮声。

【叮!】

【特别预警!检测到胡惟庸启动了明初文字狱,已经告发蓝玉用诗词谋反,请宿主尽快处置。】

卧槽!

这?

苏尘差点跳起来。

这太狠了吧?

蓝玉怎么可能会诗词谋反?

他会个屁的诗词啊!

但系统一提示,他就完全明白了——

胡惟庸不知怎么挖掘出了这个事,然后又拿到了蓝玉的把柄,要把江南士绅和蓝玉集团绑在一起打!

“特么的,胡惟庸你是真狠……”

苏尘再次感觉到,胡惟庸的危险指数真的是最高级,每一次出手都能把人整得死死的。

他再次看了一遍这份案卷,确定里面没有提到蓝玉,那就说明:胡惟庸可能要等案子起来之后,才对蓝玉下手?

他赶紧命令所有暗桩、血滴子,放下所有的事,全力以赴探查,重点是胡惟庸与其党羽。

……

但事情进展出乎意料得快,

次日一大早。老朱就召开朝会了。

奉天殿上,

老朱拿着玉如意,一边挠痒痒,一边踱来踱去,一副心不在焉的姿态。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把所有事情都交给胡惟庸了。

这时,

胡惟庸已经念完了苏州都指挥使蔡本的奏章,然后注意扫视群臣,最后停在了汪广洋身上。

“各位,这篇《郡治上梁文》你们都听到了吧?咱没什么学问,也不知道什么叫‘龙盘虎踞’,什么叫‘龙虎战斗’?也不知道什么叫‘昔张吴王’?呵呵……厉害啊,厉害……如此高才,胡某佩服啊……”

啊?

这?

这明摆着是捕风捉影了啊。

群臣一看胡惟庸一脸痞子样,说出来的话又是恶毒无比,个个都吓得后背发凉。

这时,

胡惟庸又念起了诗——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气,东海初生贯日虹。

欲与龙庭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哈哈,

“太壮观了!王气充沛!好诗,好诗啊!”

胡惟庸大赞好诗,一边得意洋洋地大笑,显然是暗藏杀机,所有人更是面无人色。

大家偷偷看老朱,只见他踱来踱去,一边挠着痒痒,像是事不关己一样,脸上还带着一丝诡异的笑容。

这时,

汪广洋已经猜到了——

胡惟庸准备用名士高启的诗文来掀起大案,打击江南士绅!

这要是不挡回去,退朝后立刻就会被江南打死的。

“胡大人!这只不过是一篇寻常文章而已!这位高启先生,也早已隐居多年,不问世事!写此文也是数年之前了,不知道胡大人要作何文章?”

哦?

呵呵,

胡惟庸笑了笑:

“那么,胡某请问汪相国,昔张吴王是什么意思?这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朝前身即为吴王!但却是朱吴王!这个高启,在洪武年间重提张吴王,是何居心?”

“那不过是文章而已!”

汪广洋也差点跳起来。

嚯嚯?

胡惟庸见他硬顶,又加码了:

“要是寻常文章,自然无需理会!可这是苏州府衙的上梁文!苏州府衙又被你们搬到了哪里?你们啊……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苏州府衙搬到了张士诚王宫的旧址,又写文赞叹龙盘虎踞!又说什么张吴王?你还说寻常文章?”

啊?

你!

汪广洋一下吓傻了——

这尼玛说着说着就说成了“你们”?

好像我汪广洋是幕后主使吗?

苏州府衙搬到哪里,我怎么知道?

他偷偷看老朱,见他仍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也瞬间明白——皇上这是放纵胡惟庸这条狗咬人呢!

想到这里,

他顿时万念俱灰。

这时,

刘伯温干咳一声说:

“胡相国,自来文章容易巧合,这样牵强附会,实在没有道理啊……皇上,臣以为,此文虽然不妥,但未经流传,应该没什么大碍……”

说着,

他就看着老朱,一脸的恳求之色。

哦哦,

老朱点点头,忽然说:“胡惟庸啊,你怎么说?不就是篇文章嘛,有那么严重吗?”

额,

“皇上,如果只是一篇文章,那倒没什么,可臣这里却收到了许多啊?”

哦?

啊?

所有人又都看向胡惟庸。

老朱也忽然认真起来,催促说:

“还有啊?说说,都说说,说出来听听……”

咳咳,

胡惟庸于是大声说:

“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额,这是户部签事陈养浩的诗,胡某才疏学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孟姜女哭长城吗?但是,臣就纳闷了?本朝没有修长城啊?”

嘶!

群臣顿时悚然。

接着,

胡惟庸又念了: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是杭州一个教授写的。胡某不知道这个则,是不是贼的意思?只不过,胡某听杭州百姓说啊,光天之下,就是光头和尚啊,又说是光头和尚做贼啊……”

啊?

完了!

刘伯温、汪广洋顿时面无人色!

这“则”字,的确可以通“贼”!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说成是和尚做贼,那不是明摆着讽刺皇上吗?

这一刻,

所有人也都觉得不对了!

照这样搞下去,那谁也不用说话写文了。

不料,

老朱这时却频频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