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沪风疆韵 > 第34章 不一样的甜

沪风疆韵 第34章 不一样的甜

作者:琅翎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3:32 来源:小说旗

尹秋干活的时候全神贯注,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的时间。

渐渐地,她也习惯了在新疆这种工作和生活分开的节奏。

到了下班的点,她跟着张饶一起从办公室走了出去。

回去的路并不长,但却是个放松心情的好机会。

等尹秋推开门,这一天的工作疲惫也基本都消散了。

尹秋一眼望去,没看到屋内的人,却瞧见桌上摆放着一份慕斯蛋糕。

她正疑惑着,就看见徐远风从厨房里走出来。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居然买了甜点?”尹秋打趣道。

“这是我自己做的。”徐远风一脸骄傲,“你来尝一尝,都是用的新鲜原料。”

恭敬不如从命,尹秋用勺子在蛋糕上小小地挖了一勺,送入口中。

蛋糕在口中融化的瞬间,奶香味充斥在唇齿之间。徐远风的糖加得非常克制,甜味若有若无,却又恰到好处。

“好吃!这真是你做的吗?”尹秋有些震惊——在上海,她自然也吃过徐远风做的点心,但这次的奶香味如此浓烈,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我说过了,这可都是用的当地的新鲜材料。你要知道,上海超市里即便是保质期只有几天的牛奶,也是经过了巴氏消毒法或者高温灭菌法处理过了,风味流失再正常不过。”

徐远风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他自己的那一份吃了起来。

“我还给阿依莎大婶做了一份。为了避免忌口,我特意没用慕斯蛋糕中常见的吉利丁作为凝固剂,而是用了制作凉皮的豌豆淀粉。”

尹秋闻言,仔细地看了看手上的慕斯。

当然,她也看不出来什么。

“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做甜品呢?”尹秋托着腮发问。

“因为我正好看见有人卖牛奶,刚从养牛场出来的那种。”徐远风挠挠头,“我从来没有闻到过如此浓郁的奶香,就想着买一点回来,做成甜品。”

“明天我就要开始给各个本地企业教企业运营课程了,所以可能会晚一些回来,到时可别着急。”尹秋轻描淡写地说。

徐远风愣了一下,随即变了脸色。

“你是不是又把一些分外的事揽在了自己身上了?我劝过你多少次,工作内容之外的事情没必要做。到时候有了成绩跟你无关,但捅了娄子你是第一个被拿出来‘祭天’的。这么久了,我也说了这么多次,你怎么就学不会!”

“你不做,我不做,大家都不做,就等着这里的企业倒闭,企业家返贫吗?”

尹秋有些生气——在她看来,徐远风这种话,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只考虑自己的发展和未来。

“要知道,这次你人工智能项目的测试机会,是这里的政府给你的。你要是抱着这种心态,只想着自己手头的工作,而不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工作与当地的发展相结合,那么这些科技都将是空中楼阁,根本称不上是现实科技。”尹秋补充道。

徐远风哪里说得过她?也实在是觉得心累,懒得争辩了,最后只得低起头,口是心非地连连称是,眼睁睁地看着他费尽心思营造的缓和场景不欢而散。

第二天上班前,尹秋还不忘瞪一眼徐远风。

尹秋到了中心时,迎面撞上了准备离开的江主任。

江主任正准备去乌鲁木齐开会,这次与会的都是各地级融媒体中心主任。

张饶告诉尹秋,暑假在即,各地的融媒体中心都要开足马力,吸引各地的游客。同时拿出了几个带货方案,希望尹秋能给一些建议。

不过融媒体中心利用直播等方式帮助当地企业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将运营知识传授给当地企业,才能从根本上为当地商品打开销路。

所以尹秋只是简单地浏览一番,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一些细节上的建议后,认可了张饶的想法。

张饶清楚尹秋的看法,不过他也无能为力——正如江主任所说,自己不过是半桶水,去给别人企业教学岂不是误人子弟?

当天下班后,尹秋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为各家企业的老板讲了一些运营常识与常见运营方法,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一个小时后,大家才恋恋不舍地退出了网络视频会议。

看着讨论区里一条条的“谢谢尹老师”、“尹老师再见”,尹秋感觉十分欣慰。

收拾好东西后,尹秋走出了中心大门,迎面就看见徐远风站在马路对面。

徐远风见尹秋出来,立刻穿过马路,走到尹秋面前。

“走,我带你去看个好看的。”由不得尹秋反对,徐远风就拉着她的手,向着公交站走去。

“你要带我去哪?”尹秋被徐远风这一出弄得莫名其妙,“我很累,我要回去休息!”

“没事,就去看一眼。”拉扯之中,徐远风直接招手叫了一辆出租,朝着古城驶去。

“你带相机了吗?”在车上,徐远风问道。

尹秋觉得徐远风有些没话找话:“没带,相机那么重,我难道天天背在身上做负重训练吗?”

“那就有些可惜了,但你还是可以明天来。”

“明天?你是看到了什么可以取材的活动吗?”

“对,古城里有不少当地特色的乐队,和我们之前见过的乐队不同,他们将这里的特色乐器融入到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中,非常有……创造性?或者说个性?”

这话引起了司机的兴趣,他先是借着后视镜瞟了一眼两人,随后说道:

“两位是口里人吧,我们这里的音乐非常有意思的,不过……”

“不过什么?”尹秋见司机欲言又止,连忙追问。

“我们这里一些乐队选择用本地的乐器,也算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司机回答,“其实很多年以前,你们那里掀起乐队热潮时,我们这里也诞生了一些乐队。可那个时候这里又穷又偏,就算有钱也不好弄那些进口的乐器,那时看着你们那里的人一个个抱着吉他,敲着架子鼓,我们都很羡慕,但受环境所限只能用一些有特色的本地乐器作为替代。”

“现在的国产的乐器可谓物美价廉,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乐队继续当时的做法呢?”这一刻轮到徐远风疑惑了。

“诶,阿达西你有所不知,一旦产生了使用本地乐器替代部分西洋乐器的习惯,就很难改回去了。而且,一些用来练习的本地乐器,可是相当便宜,家里的孩子只要对音乐感兴趣都能买一个来玩玩,新疆这边很多的吉他手,小时候都弹过冬不拉或者都塔尔这类乐器。”

“当然,现在的新乐队用传统乐器的也少很多了,”司机补充道,“主要是这里的传统乐器很少有直连音箱的。做大型演出,就只能使用拾音器。可拾音器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不过二位远道而来,想必是来听与众不同音乐的吧。”

司机的话语中,既有对生活变好的感慨,也有着对当地民族音乐的惋惜。

民族乐器不能走出当地,所以小众。又因为小众,所以与科技发展脱节,无法与外来乐器相抗衡,就变得更加小众。

看起来,似乎陷入了死循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