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 第245章 请各位做好心理准备

格里高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口袋里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快步走到生产线旁,仔细检查着刚刚制造出来的晶体管样品。

";这...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震惊,";纯度和精度竟然比莫城实验室的样品还要好!";

彼得罗夫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强作镇定,故意挑刺道:";李科长,任何人都可以摆放一些设备,但真正的技术在于工艺流程。你们恐怕只是在表面上模仿,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吧?";

李长生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走到一台复杂的设备前,按下几个按钮,设备顶部的玻璃罩缓缓升起,露出内部精密的构造。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晶体管掺杂设备,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气相沉积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掺杂浓度,将误差控制在0.001%以内。";

李长生一边介绍,一边指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只见一名工程师熟练地操作设备,将一片硅晶圆放入,几分钟后取出,晶圆表面已经完成了精确的掺杂。

另一名技术员立刻将晶圆送入检测仪,显示屏上瞬间跳出一串数据——掺杂均匀度:99.994%。

格里高利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是毛熊最顶尖的半导体专家之一,深知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毛熊经过多年研究,最好的掺杂均匀度也只有97%左右,而眼前这个数据,竟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这...这不可能是你们自己开发的!";一位身材矮小的毛熊电子专家忍不住失声喊道,";我们的研究所花了五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你们怎么可能...";

李长生不慌不忙地指着身旁的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复杂的计算公式和工艺参数。

";谢尔盖教授,您是掺杂技术领域的权威,想必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参数和公式是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得出的,与贵国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

谢尔盖教授走上前,仔细研究着黑板上的公式,脸色越来越苍白。这些计算和推导过程,展示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而且在理论上比毛熊的方案更加先进和合理。

彼得罗夫心中警铃大作,他必须找出这些技术的漏洞,证明这不过是龙国人的障眼法。

";李科长,晶体管制造需要极高精度的光刻技术,而这种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请问你们是如何突破这一难关的?";彼得罗夫咄咄逼人地问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

李长生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实验室的另一侧,打开了一扇厚重的金属门。房间内,一台造型奇特的大型设备正在运行,几名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

";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光刻机,精度达到1微米级别。";李长生平静地说,然后指示一名工程师演示。

只见工程师娴熟地操作设备,将一片硅片放入,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在硅片表面曝光出一系列复杂的微型电路图案。

过程完成后,硅片被取出,放入显微镜下检查。投影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微米级的电路图案,线条整齐,边缘锐利,没有任何模糊或重影现象。

";精度:0.85微米,良品率92.7%。";操作员汇报道。

彼得罗夫的表情彻底凝固了,他的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西装前襟,手指深深陷入布料中。0.85微米的精度!这几乎等同于漂亮国顶尖实验室的水平,而毛熊最先进的光刻技术,精度也不过2微米左右。

格里高利的眼睛瞪得滚圆,嘴唇微微颤抖,连说话都不利索了:";这...这...您是如何解决光学系统的散射问题的?我们一直困扰于...";

李长生不等他说完,就走到一台展示柜前,取出一块特殊的光学镜片:";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石英晶体材料,通过特殊的研磨工艺,使其具有极低的光学散射系数,同时,配合改进的掩模板定位系统,将精度提高到了亚微米级别。";

他将镜片递给格里高利,后者小心翼翼地接过,举到光线下仔细观察,眼中闪烁着惊讶与不解——这种光学纯度,在当前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

彼得罗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必须做最后的挣扎:";李科长,制造一些样品是一回事,但要真正实现晶体管计算机,还需要解决无数的系统集成问题,尤其是逻辑电路设计、信号传输、抗干扰等关键技术...";

李长生看了一眼陈国安,老所长会意地点点头。

";彼得罗夫顾问说得没错,";李长生语气平和,";不如我们去另一个实验室,看看我们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进展?";

彼得罗夫的心沉到了谷底,他预感自己即将看到更加震撼的场景。

";各位,接下来请随我去看下一个展区。";

李长生的声音平静,但在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他领着毛熊专家团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印有";绝密";字样的厚重钢门前。

";请各位做好心理准备,";李长生淡淡地说,";接下来您们将看到的,可能会颠覆您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

彼得罗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尽管刚才的参观让他有些震惊,但他仍然不相信龙国真的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他看来,晶体管计算机还只是理论构想,即使是漂亮国也尚未真正实现。

钢门缓缓打开。一股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实验室中央,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工程师正站在一台设备旁紧张工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实验室中央的那台设备——体积只有一张书桌大小,外壳呈灰白色,正面布满了整齐排列的开关和指示灯,上方是一条缓缓移动的穿孔纸带。与毛熊那种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相比,这台机器显得小巧而精致。

工作人员见到李长生一行人进来,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恭敬地站到一旁。一位年长的工程师走上前,轻声向李长生汇报了几句,李长生满意地点点头。

";请撤掉防尘罩。";李长生吩咐道。

两名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小心翼翼地移开盖在设备上的帷幕,完整地露出了那台机器的全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