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 第306章 玉石方法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第306章 玉石方法

作者:一只山竹榴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3:31:48 来源:小说旗

\"这个接口的焊点必须在显微镜下完成,肉眼看不到的误差也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他对电子组说道。

\"光学系统的反射镜必须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否则无法实现精准光刻。\"他又叮嘱光学组。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科学家们的额头上渗出汗珠,却无人喊苦喊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着他们,让疲惫都变得无关紧要。

第一个夜晚,没有人休息。

简易床铺被搬进了总装室,但几乎无人问津。咖啡和茶水不断地送进来,支撑着大家的精神。

李长生比任何人都投入。

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眼神始终明亮,动作依然精准。

有人悄悄议论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秘方,能够连续工作如此长时间而不显疲态。

第二天中午,组装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曙光一号'的轮廓开始清晰可见——与同时代庞大如房间的电子管计算机不同,它体积小得多,主机箱大约只有两个书柜那么大。

\"太不可思议了,\"老周站在半成品前,喃喃自语,\"我曾经在北极熊见过他们的计算机,占满了整个房间,还有专门的冷却系统。而我们这台…………\"

李长生拍拍他的肩膀:\"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计算机会更小,更快,更强大。\"

傍晚时分,基地外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滴轻轻敲打在窗户上,为紧张的工作增添了一丝宁静的背景音。

总装室里,科学家们已经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脸上的疲惫掩盖不住内心的兴奋。随着组装的深入,他们越来越能感受到这台机器的不凡之处。

\"主控板连接完成,开始自检程序。\"电子组的负责人报告道。

\"机械框架全部就位,稳定性检测正常。\"机械组也传来好消息。

李长生满意地点头,心中的紧张感稍微缓解了一些。但他知道,最困难的部分还在后面。

48小时的期限即将到来,总装室内的氛围越发紧张而振奋。

十二名顶尖科学家,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正在缔造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奇迹。

……

组装工作进行到第四十五个小时,危机突然降临。

\"李科长!光刻系统出现问题了!\"光学组的李教授急匆匆跑来,额头上的汗水顺着皱纹滑落。

李长生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跟上:\"什么情况?\"

\"关键镜片出现微裂,无法达到设计精度。\"李教授领着李长生来到光刻系统前,指向一块看似完好的镜片,\"表面有细微裂纹,肉眼几乎看不见,但在精密测量下显示出来了。\"

李长生戴上特制放大镜,仔细观察。果然,镜片表面有几条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痕,如同蜘蛛网般细微。

\"问题出在材料纯度上。\"李长生很快下了判断,\"石英玻璃的纯度不够,在高精度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应力裂纹。\"

整个总装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能威胁整个项目的严重问题。

\"我们还有备用镜片吗?\"李长生问道。

李教授摇摇头:\"有,但都是同一批材料,很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重新订购高纯度材料需要多久?\"

\"至少一个月,还要看运输情况。\"

李长生沉默了。一个月的延迟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一个月后,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先机。

总装室内的气氛凝重到极点。科学家们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失望和担忧。

就在这时,李长生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道光芒:\"我有个方案,可能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

他快步走到通讯器前:\"立即联系赵刚局长,就说我需要一块上好的和田玉,要透明度最高的那种,立刻送来。\"

\"和田玉?\"科学家们一头雾水。

李长生没有多做解释,转身对李教授说:\"调出光刻系统的具体参数,我需要重新进行一些计算。\"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李长生埋头于一堆复杂的计算中。众人不敢打扰,只能焦急地等待。

赵刚亲自送来了一块拳头大小的和田玉,通体透明,呈现出淡淡的青色。

\"这是从博物馆借来的国宝级文物,据说是乾隆年间的贡品。\"赵刚递过玉石,低声问道,\"你要这个做什么?\"

李长生接过和田玉,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他招来几位工匠,其中有一位是专程从苏州请来的玉雕大师。

\"张师傅,请您按照这个图纸,将这块玉石加工成一个精确的光学元件。\"李长生将一张详细的设计图交给玉雕大师,\"要求精度到千分之一毫米,表面光洁如镜。\"

张师傅仔细看完图纸,吸了口冷气:\"这个精度…………传统工艺很难保证啊。\"

\"我知道您能做到。\"李长生坚定地说,\"我研究过传统玉雕工艺,尤其是宫廷御用的精细技法。古人没有现代仪器,却能创造出极致的工艺品。这种精湛的手艺,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

张师傅沉思片刻,点点头:\"我尽力一试。不过需要特殊的工具和环境。\"

\"一切已经准备好了。\"李长生领着他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各种传统玉雕工具,还有现代的精密测量仪器。

接下来的六个小时,张师傅几乎足不出户。他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测量手段,一点一点地将和田玉打磨成设计图上的形状。玉屑如同细雪般飘落,每一刀都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丝毫偏差。

\"这简直是把祖传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啊。\"赵刚在一旁小声感叹。

李长生专注地观察着整个过程:\"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了太多宝贵的智慧和技艺。现代科技固然先进,但在某些领域,传统工艺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终于,在第八个小时,一件晶莹剔透的玉制光学元件呈现在众人面前。

\"精度检测通过!\"测量员惊喜地宣布,\"误差控制在千分之零点八毫米以内,符合设计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