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 第512章 贤者

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第512章 贤者

作者:溪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5 00:00:34 来源:小说旗

白昼的阳光照亮大地,太阳如同一颗永恒的火球,悬挂在空中,未曾有片刻消失。

太阳之下。

金黄的麦田随风摇曳,农民们低头劳作,衣衫朴素,汗水湿透了背脊。有一孩童倚靠在一棵大树下,捧着一本经典,摇头晃脑的朗诵。

这本经典,叫做《子语》。

一只小鸟从田地中飞过,进入了不远处的城市。

城池宽广,城墙高大。街头巷尾,商贩喧哗,行人匆忙。

墙壁、石柱、街头巷尾,都刻有《子语》中的谚语,供人在闲暇中学习。

哪怕是赶路的行人看得久了也能背下来一两句。

进入城中的学堂,青砖灰瓦。

学堂的大门上,依旧刻着《子语》中的经典句子,字体苍劲有力。学子们一进门,手中捧着竹简,眼中带着几分执着。

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这本经典的影子。

墙壁上、桌案上,甚至书架上,都能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迹。《子语》在这片空间里生根发芽,遍布每一个学子的内心。

原因无它。

因为考取功名需要学习《子语》。要想参加科举,必须得把《子语》背的滚瓜烂熟。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映照在整齐的木桌椅上,空气中带着竹林的清香。

夫子身着灰袍站在讲台中央,手中持着一卷《子语》,神色端庄,学子们屏气凝神,静待夫子开讲。

夫子缓缓展开书卷,沉声念道:“《子语》有言:‘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贤者顺于天。’”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稍稍提高,“今日,就来讲讲这三种人。谁来说,小人是什么样的人?”

堂内一片安静,过了片刻,一个瘦弱的少年站起,声音有些发抖:“夫子,是不是说,凡是追逐利益的人,都是小人?”

夫子笑了笑,声音平和:“这话听着有理,实则差矣。小人喻于利,不是说追求利益本身有错,而是说小人只看得见眼前的好处。”

“为了区区一点蝇头小利,可以撒谎,可以背信,可以伤天害理。这样的人,岂非小人?”

他说着,将手中书卷轻轻一合,目光转向窗外的竹林:“《子语》里还说,‘利者,万物所欲;利者,万物所争。’小人不懂取舍,为了多占一点,哪怕害人也在所不惜。他们心中无义、无德,只有‘得失’二字。”

堂内有学子闻言轻轻点头,却仍有疑惑。

一个学生站起,双手抱拳行礼后问:“夫子,那追求利益本身就是错的吗?如果一家人等着吃饭,难道还不该努力挣钱?”

夫子点头赞许:“此问甚好!追求利益本无错,错在手段。《子语》言,‘取利有道,得利有分,乃善;不择手段,伤人损己,乃恶。’若你靠本事挣钱,不亏待别人,反而惠及他人,那就是君子之行。”

他停顿片刻,指了指前排的几名学子:“汝等当知,小人与君子之别,在于底线。小人无所不为,君子则有所不为。”

此言一出,学堂内一片肃然。一个年长的学子站起,神色郑重:“夫子,那君子又是什么样的人?‘喻于义’中的‘义’,该如何理解?”

夫子缓步走到堂前,声音低沉而有力:“‘义者,行事之准,处世之本。’君子行事,不唯利是图,而是以义为先。义是什么?义是规矩,是分寸,是人和人之间该有的道理。”

他指向窗外的竹林:“你们看竹子,外直内空。外直,是说君子为人坦荡;内空,是说君子心怀谦虚。竹子越长得高,越不弯腰,这就是君子之风骨。”

学子们听得入神,一个年轻人忍不住问:“夫子,那君子岂非很难做到?毕竟,世上诱惑太多,规矩也未必人人都守得住。”

夫子转过身,眼神变得严厉:“正因为难,才称之为君子。《子语》言:‘君子之道,如水过山涧,曲折有规;小人之道,如雨入泥潭,浑浊不清。’”

“守住义,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修身养性,明辨是非。若心中装满贪欲,见利忘义,便永远只能做小人。”

堂内一片沉默,只有窗外风声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忽然,一个学子站起,满脸不服气:“夫子,那贤者呢?‘顺于天’又是什么意思?”

夫子挥挥手,语气稍缓:“贤者的道理,不是我等现在能参透的。只需记住,贤者顺天而行,汝等若想谈贤者,先学会做好君子吧。”

堂中一名少年站起身,神色郑重,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夫子,若成为君子后,与天地合一,是否便能成贤者?”

夫子缓缓转身,看向少年:

“不错。成为君子,修身明德,最终能与天地之道契合,便可谓贤者。但贤者之道,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人人皆能达成。”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继续追问:“那夫子您是贤者吗?”

夫子摇摇头,语气平淡却坚定:“不是。”

堂内顿时哗然,许多学子抬头看向夫子,似乎难以相信。

有人忍不住问:“那夫子,您见过贤者吗?”

夫子神色平静,声音低沉:“没有。”

学子们更加惊讶,有人小声议论:“那贤者岂非只是传说?”

忽然,前排一个少年举手发问,语气中满是疑惑:“那当朝的首辅大人呢?他运筹帷幄,治国安邦,难道不是贤者吗?”

夫子缓缓摇头,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坚定:“首辅大人虽是当世名臣,能平治天下,但他的道未曾至天,尚在君子之境。”

夫子目光沉静,缓声道:“陛下身负天命,执掌万民,但他的道亦未曾至天,更未与天合一。记住,贤者之道,不在权位高低,而在于能否顺天而行,彻悟天人之道。”

学子们听得入神,有人不甘心地追问:“那夫子,世上真的有贤者吗?”

夫子微微闭目,过了片刻,叹道:“勿要再问,世上已无贤者。”

此言一出,学堂内陷入一片沉默,唯有窗外风声低吟。过了许久,一个少年忍不住问:“那究竟什么是‘顺天而行’?”

夫子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

“《子语》云:‘天人合一,道在机缘。’顺天而行者,需明天时,察人心,顺势而为,而非逆天而动。感悟天道,守住本心,待得一时机,便可顺天而行,成就贤者。”

一时间,学堂内安静得只剩竹叶摇曳声。

许久过后,有一人起身问道:“夫子,您说了小人、君子、贤者。可我曾听闻,贤者之上,还有大贤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