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宁,开局觉醒狱神系统 > 第196章 再升两级

穿越大宁,开局觉醒狱神系统 第196章 再升两级

作者:刀见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5:10:33 来源:小说旗

慕容婉依旧不动声色,心里的愤懑之气,已经去了一些,“如此看来,许安此人的才干,还是得到了大部分爱卿的肯定了,张廷敬,你们吏部最近有没有查一查,各地还什么空缺?”

张廷敬不愧是吏部尚书,随口说出了好几个空缺。

“启禀陛下,应天府通知最近出缺!燕北布政使司保平府知府出缺……”

“啊?陛下,许安不过是从六品的右赞善,不宜超规格提拔到正四品的官职上!老臣恳请陛下三思啊!”

左春坊大学士孙世维打断了张廷敬的话。

主和派的几人,也纷纷劝谏。

应天府是在京城天子脚下,所以,应天府的知府不是正四品,而是正三品。

而应天府同知也自然高了一等,属于正四品的高官。

保平府的知府也属于正四品的官员。

许安不过从六品,还是一个闲职,真正的差事还是正七品的知县。

就算用从六品的闲职计算,距离正四品的实职知府,那也是相差了五个等级,皇帝要是真的不管不顾,封了许安正四品的官职,那也太惊世骇俗了一些。

所以,孙世维这个左春坊大学士,内阁第一人,也不得不亲自出马,打断吏部尚书的话了。

被内阁首辅抢了话,张廷敬也丝毫不恼,只静静地站在一侧,等候皇帝陛下的决断。

慕容婉对于吏部尚书,在此时提出这几个空缺很是满意,相当于帮着她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了。

“孙阁老的建言也有些道理,许安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他的能力倒是可以试一试这几个位置!”

慕容婉看着几个主和派的大臣们,一脑门子的皱纹,都快要挤出水来了,这才又转了个弯问道:“张廷敬,只有这些正四品的位子出缺了吗?”

张廷敬徐徐说道:“回陛下,臣倒是想起一处地方出了个正六品通判的缺!只是地方不太好!在燕北布政使司的永宁府!那里是三国交界的地方,兵荒马乱的……”

张廷敬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户部尚书赵启泰打断了,“张尚书此言差矣,臣以为永宁府虽然地处偏僻,也经常面临着匈奴帝国的劫掠,环境确实是困难了一些,可这正好合适许安啊!他是文武双全的能臣干吏!去永宁府才能一展所长啊!”

赵长空立即附议:“许安去做这个永宁府通判,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臣以为,由他分掌清军、巡捕等事宜,非常有利于防御匈奴帝国入侵!臣恳请皇帝陛下降旨,即刻擢升许为永宁府通判!”

“臣等附议!”

六位尚书,所有的侍郎,几位阁老全都附议。

慕容婉心里的一颗大石头落了地,总算是可以提拔任命许安了,同时算是对楚楚有了一个交代,最重要的一点,她这个皇帝也没有亏待了有功之臣!

“传朕旨意,立即擢升许安为右春坊右谕德,领永宁府通判差事!”

众臣微微有些吃惊,怎么又多提拔了一级,不是说好了去永宁府任通判的嘛?

算了,皇帝金口玉言,旨意既然已经下达了,就不好再硬着头皮去死谏了。

反正这一次的右谕德也是一个虚衔,从五品就从五品吧!

总比直接提拔到正四品的知府位子上,要好的多了。

关于许安的提拔任命,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关了。

“启奏陛下,兵部左侍郎陈光斗被关进诏狱,已经有三个月了!兵部事务繁忙,不知陈侍郎何时才能出狱啊?”

兵部尚书见此事议定了,皇帝陛下心中高兴,趁此机会提出了这件事情。

慕容婉也没有当场拒绝,想了想说道:“既然锦衣卫没有查出他贪赃枉法的证据,那就暂且放了吧!”

***

【叮~】

【宿主,大宁诏狱有犯人要释放!】

许安刚从天下粮行出来,就听到了系统的提示。

这个诏狱可真是不一样,这都多少天了,居然一个犯人都没有释放。

今天如果不是系统提示,许安几乎都要忘记诏狱这一茬事情了。

许安真想爆一句粗口,难怪这个诏狱容易进,却很难出,也是大宁所有大臣的噩梦了。

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许安看了一下系统面板:大宁兵部左侍郎——陈光斗,此人生性贪婪,贪墨朝廷发放的军饷、粮草无数,与雁北布政使司巨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连串的黑材料就显示在系统面板上。

许安看得是怒火中烧,“狱神系统,没有我的命令,任何犯人不得出诏狱半步!”

【系统收到指示!宿主请放心,绝不会有任何犯人可以出诏狱的!违抗宿主指令者,还是使用天雷劈他吗?】

许安欣然同意了系统的提议,他还是觉得雷劈的手段,更加让这些人害怕和敬畏!

暂时还是不要换惩罚手段了。

七月的骄阳似火,却也阻挡不了山阳县周边百姓,纷纷到天下粮行卖粮食的坚定步伐。

除了自己家里有地的百姓,纷纷来卖粮食,还一些钱外。

那些地主们更是疯狂。

三百文一石的价格,比正常价格足足高了四五成,这种发财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去呢?

于是,这些大地主们,不远百里地把家里的存粮、新粮都送来天下粮行卖。

他们的队伍那叫一个长啊!基本都是二十辆牛车起步,这都已经算是小场面了。

山阳县百姓们见过最长的车队,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一十八辆牛车。

这一牛车少说也有一百石左右,一百一十八辆,少说也有一万石粮食了。

那天下粮行也是财大气粗得很,店里的伙计说了,别说是一万多石粮食了,就是十万石,他们天下粮行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个事情传出去以后,很多地方比较远的大地主,或者老农们,就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了。

之前,他们害怕的是——辛辛苦苦把粮食运到了天下粮行来,但是人家已经收足了,不再收了就麻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