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912章 风雪送君去

盛唐华章 第912章 风雪送君去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20:29:53 来源:小说旗

正月十八,立春。

子时过后,长安城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父亲!”

伴随着张氏兄弟的一声哭嚎,张府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八百里秦川风雪交加,仿佛在为这位大唐的贤相送行。

张家三郎冒着风雪,亲自前往大明宫报丧。

尽管风骤雪大,丹凤门前的监门卫却一个个冒雪值守,在风雪中犹如泥塑。

“有劳禀报圣人,家父在半个时辰之前薨了……”

张达一脸悲痛的向守卫宫门的监门卫中郎将禀报来意。

天子丧称为“崩”。

王、侯丧称为“薨”。

而张九龄这样的大唐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亦可使用“薨”字。

“张郎君请节哀顺变,末将马上告知宫人。”

这名中郎将不敢怠慢,急忙下令打开丹凤门,向在里面值班的宦官禀报张九龄辞世的消息。

在丹凤门下值班的宦官不敢耽误,急忙冒着风雪穿过御桥、紫宸门,前往含象殿禀报。

自从离开张家回到大明宫之后,天色就变得阴晦不明,这让李瑛心中有种压抑的感觉。

这是一种不详的兆头,或许张九龄没有几天的寿限了,这位大唐贤相估计很难撑过这个正月。

带着这样的心情,李瑛迟迟难以入睡,在批阅完奏折之后,干脆翻出颜真卿从前的奏折,鉴赏起了他的字体。

“时辰已经不不早了,陛下早点入寝吧?”

诸葛恭在旁边催促了多次,但李瑛毫无睡意,反而让诸葛恭先回去睡觉。

“朕心绪不宁,一时难以入睡,诸葛知事先去睡吧!”

就在这时,守卫丹凤门的宦官匆匆来报:“启奏陛下,张相家三郎冒着风雪前来报丧,张相于半个时辰之前已经薨了……”

“张卿啊!”

李瑛闻言心中一阵悲痛,手里的毛笔跌落在地。

“没想到你居然去的如此之快,朕前脚刚走,你就驾鹤西去,是没了遗憾了吗?”

望着皇帝眼含热泪,诸葛恭叹息一声:“人有生老病死,此事自古难全,请圣人节哀顺变!”

李瑛起身踱步,负手长叹:“当年李隆基多次要废黜朕的太子之位,多亏了张相力谏斡旋,朕方才有今日荣登大宝的机会。

如今朕君临天下,本想与张相共治天下,再创盛世,没想到他竟然就此撒手人寰,弃朕而去,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诸葛恭道:“张相倘若九泉之下知道圣人如此心痛,想必也能瞑目!”

李瑛抬手擦拭了下热泪,戛声道:“即刻传朕圣谕,辍朝五日,为张相举行国葬。追赠始兴(韶州)郡公,追授司徒,追谥“文献”。”

诸葛恭弯腰道:“奴婢遵旨!”

李瑛又道:“诸葛啊,有劳你冒着风雪去一趟通化坊宣旨,替朕送张相最后一程。”

“奴婢领旨!”

诸葛恭答应一声,立刻捧着拂尘走出含象殿。

李瑛一个人枯坐在龙椅上黯然神伤,徒为生离死别伤怀。

这也是继贺知章之后,李瑛麾下损失的第二位当朝重臣,又怎能不让他伤感?

诸葛恭冒雪来到丹凤门前与张达相见,表达了皇帝的慰问之情,并与张达一起前往张家宣昭。

风雪稍稍小了一些,在数十名甲士的护卫下,诸葛恭骑马跟着张达来到了通化坊,张宅之中一片恸哭之声。

诸葛恭翻身下马,在张家的灵堂前当众宣读圣谕。

“圣谕:张公为国尽忠,品德高尚,功勋卓着,至死方渝,今日陨落,实乃大唐之哀。

自即日起,辍朝五日,由礼部、太常寺为张公举行国葬。

追赠始兴郡公,授司徒,谥‘文献’,钦此!”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皇恩如此浩荡,张拯三兄弟急忙率领全家叩首谢恩。

张九龄虽死,但以文官追赠郡公,也是莫大的荣耀。

姚崇死后追赠梁国公,宋璟死后追赠广平郡公,张九龄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足可比肩姚、宋二相,足以成为韶州,乃至岭南人的骄傲。

前年,贺知章死后被追封嘉兴县公,追赠太子太师,授勋柱国,相比于张九龄却是略逊一筹。

次日,张九龄去世的消息迅速在长安传开,无数人为之惊愕惋惜,感叹大唐栋梁折损。

礼部尚书东方睿派遣了郎中纪训前来通化坊为张九龄主持葬礼,按照国公的规格盛大发丧,接受满朝文武的吊唁。

关中的这场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天一夜,银装素裹的八百里秦川好似披上缟素,魏巍秦岭、茫茫渭河,仿佛在为一代贤相送行。

来自各省、各州的使者纷纷冒雪来到京城,凭吊张相的亡魂,送他最后一程。

由于交通不便,张九龄的遗躯至少要在家中停棺十日才能下葬,地点定在了长安城东的丰陵,陪葬未来的李隆基。

毕竟张九龄的仕途大部分都是在李隆基手下度过,仅仅只是在李瑛手下担任了三年的宰相,严格来说,他属于李隆基的旧臣。

通化坊距离太安宫不远,乐队的喇叭唢呐声传入李隆基的耳朵中,一连数日不绝,这让李隆基猜测肯定有大人物去世了。

“外面何人办丧事?”

经过连续几天的打探,李隆基总算逮住了一个新来的小黄门问话。

这个前来送饭的小黄门手里提着食盒,摇头叹息。

“回太上皇的话,是张相爷去世了,已经死了五天,朝廷一直在辍朝哀悼。”

“张九龄?”

李隆基有些惊讶。

如果没记错的话,张九龄今年也就六十九岁,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可李祎、萧嵩都是七十四五岁的人了,不也活得好好的嘛!

“你给朕把门开开,让朕出去祭奠一下张九龄如何?”

李隆基觉得这个小黄门老实木讷,便笑眯眯的试探,“张九龄在朕的手底下效力三十多年,朕无论如何都要送他一程。”

“咱家可不敢,这可是抄家的大罪!”

小黄门生气的拎着手里的食盒转身就走:“不要以为我跟你说句话就好糊弄,你再耍心眼,我把你的饭菜全都倒了!”

“混蛋,你给朕端回来!”

饿了一夜的李隆基顿时急了眼,“你不开门就不开门,你把朕的饭菜端走算怎么回事?朕已经一宿没吃饭,把朕饿出个好歹来,你能担待得起吗?”

但任凭李隆基喊破喉咙,生气的小黄门却已经拎着食盒远去。

负责掌管太安宫的主事见小黄门把饭菜原封不动的拎了回来,诧异的问道:“为何把太上皇的早餐又拿了回来?”

“这糟老头子问我何人去世,我好心告诉他是张相爷去世了。他居然想要骗我给他开门,小的一怒之下把饭菜拎了回来,让他吃点苦头!”

这个爱说话的小太监巴拉巴拉的解释了一通。

主事太监点头:“做得好,这个老家伙一直贼心不死,千万别被他跑了。

诸葛主事可是交代了,若被他逃出太安宫,咱们所有人都要活埋!

就你小子话多,罚你禁食一天,老家伙也禁食一天,让他吃点苦头!”

“小的再也不敢多话了。”

小太监老老实实的下去认罚。

李隆基一直等到上午,也没有人再来给他送饭,肚子里早就饿的敲锣打鼓,盛怒之下扯着嗓子大骂。

“你们这些阉贼,竟敢饿朕的肚子,朕杀了你们!”

隔壁的李琚实在听不下去了,从小窗户丢了一个蒸饼过来。

“老头子啊,越喊越饿,这帮兔崽子存心惩罚你呢,给你来张蒸饼充充饥。”

李隆基弯腰从地上捡起,吹吹了上面的尘土,一边吃一边在心里暗自发誓,倘若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绝地翻盘,一定要杀尽太安宫的这帮阉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