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腹黑丞相的宠妻 > 第290章 大结局(1)

腹黑丞相的宠妻 第290章 大结局(1)

作者:尉迟有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43:41 来源:小说旗

“对,陛下也没有印象,阴谋开始的时候陛下还小,十岁以下的幼童哪怕再聪慧,也终究有无法触及之处。隆德廿四年的一场大火烧了藏经阁,宫中所有关于晏氏的记载全部付之一炬,因为晏氏的销声匿迹,民间也渐渐忘却了有关他们的传说……”北郡药王微微一笑,仿佛看见了一个漫长的不堪回首的岁月。

……

当西秦熬过了大雪封城的寒冬,地处北国的北郡府却仍旧一片冰封,二月的春风只眷顾江南,早忘却了这片荒芜之地。

西秦、东兴两家分晋,各自为政许久,竟也有了百余年的史载,以为自己原是正统,莫不称称北郡府一脉为东兴叛臣。

内乱数月,边境战争不断,因叛乱自东兴盛京而起,一路北上,耗费了东兴绵绵军力,祸起萧墙损兵折将,难免元气大伤。

比起东兴的折损,本就一无所有的北郡府叛军,竟凭借着晋阳王世子惊人的计策同战术,稳固北郡三州之外,还占据了豫州数座城池,以济水为界,同东兴划江而治。

白雪皑皑的荒原上,一支打着北郡府藩军旗号的军队正在发掘着地下陵寝。

纵使寒风呼啸旌旗猎猎,将士们的眼底却闪着灼灼光芒,仿佛陵寝之下埋着他们所有人的希望,只要找到藏宝图中隐藏的宝藏,复国大业指日可待!

摸金人这一行当自古有之,惊扰死者灵魂,多为人所不齿,如今以浩大的军队之势充当摸金一职,史册上必将留下羞耻一页。

“主子,有眉目了!”

荒原上军队虽人数众多,窃窃私语的却并没有几人,他们纪律严明干劲十足,全无怠惰的意思,只有风呼呼刮过的声响,刺痛着人的耳膜,刀一般锋利。

雪原的高处立着一道白色身影,若非他的身边伫立着几名黑衣的亲卫,他这一身与雪光同色的白衣恐怕不会引人注意。

一道身着铠甲的身影喊了一声,朝白衣男子奔去,跑了两步又放缓了步子——雪崩不是没有发生过,他们并非第一日开挖,已有诸多经验。

听见有人说宝藏有眉目了,白衣男子却仍不曾回头,仿佛丝毫不为所谓的宝藏所动。

然而,他身旁的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却转头朝来人看去,神色有些微异常,问道:“晏妃冢挖出了什么?”

来人停下脚步,跪地答道:“桑先生,将士们起出了棺椁,可开棺后,却未曾发现晏妃冢有何珍贵的物什,只有这一方锦盒,棺椁中甚至没有别的随葬品。不过,我们却有另一个发现,在晏妃棺椁的正下方,兴许方圆十里的范围内、整个孤堆之下别有洞天。”

那个被称为桑先生的老者,这才注意到来人的手中托举着一方小小的朱漆锦盒,看起来年代已久远,朱漆剥落了些许。

“兴许这锦盒中藏着什么,世子,是否打开?”桑先生虽看起来德高望重,却仍不敢造次,询问白衣男子道。

白衣男子的目光从风雪肆虐的悬崖峭壁间收回,缓缓转身看向了那方锦盒——

晋阳王世子韩晔那双曾经清淡且深邃的星眸如今已变得凌厉且深不可测,他眸中的凛冽比风雪更甚。

他紧抿的唇角微张,开口道:“师父既然觉得蹊跷,不如就打开看看。”

这一声“师父”,显然是唤那位叫桑先生的老者。

可每叫一句“师父”,韩晔虽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如同被万千的针细细密密扎过,一次比一次深上几分,疼得难以自已,却不可为外人道。

“世子……”桑先生叹了口气,他是韩晔武学上的师父,也同样是鹿台山的守陵人。

若是论尊卑,韩晔当为他的主人,他即便岁数再大,也当不起一声“师父”,在鹿台山上逢场作戏时便罢了,如今却大可不必。

然而,他多次提及不敢当这个称呼,韩晔却仍旧不肯改口。

鹿台山师门“覆灭”,死去的多是觊觎宝藏的恶徒,打着拜师学艺的名号来鹿台山寻宝,剩下的那些枉死的人,便真正是枉死了。

复国重任本就没那般简单,死伤在所难免,桑先生倒也不曾为多少弟子可惜,然而他明白世子之所以久久不肯改了称呼,是怕有人忘记那个已死去的女孩……

若他桑颉仍是鹿台山的掌门人,是她尊敬的师父,那么韩晔还是她的大师兄。

或许,韩晔并不是怕有人忘记了,是怕有一天自己忘却了——他将他的丫丫丢弃在盛京法华寺的大火之中,他的余生已没了指望。

桑颉活到如今七十岁,心中明镜似的亮,他不能点破韩晔的心思,只能装作未曾察觉,示意韩武道:“打开看看。”

韩文韩武自从法华寺那场大火之后,行事战战兢兢,已成为韩晔的眼中钉肉中刺,勉强仍做亲卫,兴许是因为战乱继续,他们尚有可用之处,韩晔才未曾处决他们,这种时刻磨折着他们的忐忑心情,比死更难受。

韩武听罢桑颉的话,忙上前来,小心地将锦盒的暗扣拨开——

盒子打开,里头空空,除了一根细长的用明黄色的绢布包裹起来的……竹简。

竹简看起来像是寺庙签筒中的竹签,只是略宽了些。

韩文见竹简一面光滑,看不出头绪,又担心竹简有毒,便先一步将竹简翻了个边,伸手在另一面上抹了抹,上头有几个古晋国的篆体文字。

“世子,桑先生,竹简上有字。”韩文识不得这些篆体字,便捧了给桑先生瞧。

桑先生作为鹿台山世代承袭的守陵人,对古晋国的文字颇有研究,他盯着竹简瞧了瞧,忽地眼眸睁大,急对韩晔道:“是了,世子!这竹简上刻的字正好验证了那个传说,有关晋国国祚的传说!”

“念出来。”韩晔的眉头微微蹙起,也盯向桑颉手中的竹简。

他作为古晋国的后人,知晓一个连东兴百里氏同西秦君家都无所知的秘密宝藏并不稀奇,可桑颉所言的有关晋国国祚的传说他却从未耳闻。

桑颉的手有些发抖,雪白的胡须也颤了几下,像是触碰了什么晦气的东西似的,满脸的恐慌道:“这竹简上刻着,‘晏氏为妃,天下必乱。晏氏为后,泽被九州。’”

“何解?晏氏为后?”韩晔的眉头皱得更深,他不信区区几句神叨叨的话能影响古晋国国祚。

桑先生的情绪却仍未平息下来:“世子有所不知,古老的传说兴许不可信,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人不信。古晋国时候,每一位晋王陛下的皇后皆为晏氏女,晏氏根基稳固,多少能人异士出自这个古老的家族。相传,晏氏为九州天下第一个氏族,曾经掌握着天下近一半的财富和权力,甚至,他们还能操纵秘术,比如,起死回生……”

“荒谬。”起初还能听下去,可当桑颉提起起死回生的秘术,韩晔的星眸锋芒一闪,面色森寒了几分,所谓的起死回生不过是设给活人的骗局罢了!

“若晏氏果真如此厉害,财富权力加上秘术,他们大可一统九州,为何却甘愿屈居帝王之下?甚至本王从未听说过晏氏任何一位能人异士的名号。师父是否传说听得太多,已分不清真假?”韩晔显然不信,语气略带嘲讽。

见状,桑颉却仍旧心平气和地叹道:“晏妃冢,晏妃冢,世子可知这晏妃冢内葬的是谁?”

韩晔不语,桑颉也不卖关子,自行解释道:“古晋国自晋文王时立国,至晋怀王时遭外戚之祸亡国,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原本风调雨顺相安无事。可怀王时坏了祖制,不知是听信谗言,还是一时糊涂,想试试一直以来的传说是否荒谬,遂以百里氏为后,晏氏为妃,刻意厚此薄彼。数年后,晏妃病故,葬于蛮荒之地,无人知其坟冢所在,且奇怪的是,显赫的晏氏也自此销声匿迹。不想再几年后,外戚祸乱,异端四起,数家瓜分晋国,怀王死于离乱之中,晋国皇族流落四海,甚至沦为百里氏朝臣……”

寥寥几语穿越数百年,理清了不少是非功过,韩晔虽为古晋国后人,却着实知之甚少,唯一记得的不过是父亲心心念念的复国大业。

“怀王驾崩前悔悟,自觉不该违背祖制冷落晏氏,曾命人四下探寻晏氏行踪却一无所获……世子只知文王封禅时的鹿台山藏有珍宝,却不知晏妃冢才是真正宝藏所在,如果老夫没有猜错的话,晏妃冢之下,便是王爷同世子找寻已久的藏宝之地……”桑先生的语气十分肯定。

前人的故事,对韩晔来说,也不过是祖先的功过罢了,他无力挽回那些往事,也只愿瞧见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时,又一人带着狂喜奔来,嘴唇冻得发紫,双眸却闪着光亮,跪地道:“世子,坟冢之下果为皇陵所在,属下已命盗墓人探过,皇陵中的宝物富可敌国!”

听罢这个消息,桑先生、韩武韩文皆狂喜,费尽周折卧薪尝胆这些年,总算能瞧见复国大业!

“世子,有了这些宝藏,扩充军备招兵买马皆不是问题,大晋复国有望了!恭喜世子!”

“恭喜世子!”

众人随着桑先生称贺,这的确是件振奋人心的喜事。

韩晔的脸上始终淡漠冷然,并没有因此而露出一丝笑容,甚至,他也不曾着急去看地下皇陵内的宝藏何等富可敌国,只下令道:“既然找到了宝藏便挖吧,北郡府本是荒芜之地,险成我等葬身之处。既然本就一无所有,便不妨放手一搏,待它日光复大晋,汝等皆是功臣!”

以谋逆之臣的身份起兵,无粮草无军饷,被逼至如今的境地已近山穷水尽。

复国之路并不好走,从一开始所有人都知晓。然而,因了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和生死一路的决心,倒令众将士的士气越发高涨。

天色渐暗,荒原上的天灰蒙蒙的,将士们正马不停蹄地发掘着皇陵,桑颉道:“世子或许有疑问,为何揭示晏妃冢所在之处的藏宝图会被封于盛京法华寺的地宫之中?”

韩晔眯起眼:“……且地宫之门只能由百里家成年女子的血来开启。”这是他的另一大心结和痛处。

桑颉缓缓点头,叹息道:“世子记得老夫方才所说,怀王一心猎奇,以晏氏女为妃,立百里氏为后。然怀王违背祖制,心中却也忐忑不安,故而在晏妃死后,派人去寻她的族人,还招揽各地能人异士,试图以引魂灯招魂做法,挽回国祚的噩运。”

“然而,百里皇后善妒,百里氏同几位心腹朝臣又掌控南方兵权,已是有所图谋。他们一面计划谋反,一面命人去寻晏氏族人,终于被百里氏找到坟冢所在,且发现了坟冢下的皇陵宝藏。”

“他们画下藏宝图,盗走用以起死回生的引魂灯,藏于法华寺地宫之中,且以秘术封起地宫之门,彻底阻断了晏氏同晋王的联系。这便是为何地宫的钥匙……世子那块玉佩是由王妃告知下落,而非王爷。百里家的秘密世代只告知太子一脉,百里尧当初起兵谋反,杀害先太子,自然落得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宝藏的来龙去脉他怎会比世子更清楚?如今皇天不负有心人,世子终于寻得宝藏……”

桑颉为韩晔之师已数年之久,作为古晋国皇陵的守陵人,代代相传至今,知晓许多旁人不知的秘辛也不奇怪——

包括那位百里皇后死后仍与怀王合葬于鹿台山地陵之中,且同葬的还有君氏的两位妃子。

这便是为何鹿台山会成为东兴同西秦两国皆不沾染的边境之地,无战事不得出兵,也算是两国对古晋国这个曾经的主子最后的仁义罢。

“听罢师父的话,许多疑惑倒也是解开了,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几百年一般。只是这晏妃冢下的皇陵又是什么来头?倘若怀王病逝后葬于鹿台山,晋国封禅之地早已修成地下皇陵,这笔富可敌国的财富又从何处而来?”韩晔的脑子清醒,绝不会因桑先生几句话便困于其中。

桑颉似乎也正在等韩晔的这个问,他的手中还捧着韩武送过来的锦盒,里头的竹简是关键所在。

桑颉的脸色重新变得凝重,叹道:“世子问得好,老夫正是因此而不安。晏妃冢内这块竹简上的刻文,本就是预言和警示——晏氏为妃,天下大乱。自怀王时起天下二分,至如今三分天下,再未一统,加之突厥数次南侵,天下从未有顺遂之时。晏氏女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她们绝色姿容天赋异禀,而且因为她们活在传说之中,代表着天命所在。其实,世子方才说得对,若晏氏有如此大的能耐,何不一统九州自立为王?”

桑颉瞧了韩晔一眼,见他在听,才敢继续道:“……可世子有一点不明白,老夫在鹿台山时,曾翻阅了古晋国时留下的前朝史籍,发现在古晋国之前,晏氏女的传说就已存在。晏氏为后,九州昌隆,天下一统,这几乎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天命。晏妃冢下的那座皇陵,并非古晋国时的宝藏,也并非东兴或西秦的宝藏,而是在此之前更久,久到兴许传说才刚刚兴起……那个时候的皇族的宝藏所在。换言之,对任何朝代来说,不过是帝王的姓氏在变,而晏氏女从来都存在,已不知是她们依附帝王而生,还是各朝代的帝王依附她们而生。”

“老夫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只是想进谏世子,北郡三州不过是流放之地,即便世子光复大晋,也当存一统九州之志。世子可趁这乱世,命人去寻晏氏女封其为后,借传说之力,借晏氏女天命之所归,成就大晋国千秋基业!”

桑颉的一番话说得生动,韩晔与他相识多年,素来知晓他的性情,并非信口雌黄之辈。

鹿台山的守陵人,自古以来便与史籍打交道,又有口口相传的传统,因此他们知晓的秘辛有时比史载更为详细。

韩晔虽不会全信桑颉所言,可他倒是真正记住了“晏氏女”这个称呼。

得晏氏女,可得天下一统……韩晔不自觉抚上左手腕上的那串辟邪木佛珠,蓦地转过身,背对桑颉,重新望向悬崖峭壁。

风雪肆虐中,他还是最想念那个被他丢弃在法华寺药师塔中的女孩,只要一想到她,仅仅是想到她,天真或哭泣的眼睛,他便无法再去瞧任何别的女人。

得不得晏氏女不重要,若是他的丫丫活着,只要她活着,他哪怕从一开始便没有回头路,哪怕她来历不明身世莫测,他也定会站在她身后——

是啊,他从来都在她身后,他未曾离开过,哪怕苍生覆灭九州战乱,他都会护她,可命运不肯给他机会……

韩晔深深地吸了口气,寒风灌进喉管……他的丫丫终是不在了,母亲父亲都不在了,韩家被弃于北郡府荒芜之地,他年幼的弟弟也早已死在十年前,孑然一身的晋阳王世子,除了复国大业,还能有什么指望?

若是所亲所爱皆已泯灭,不如收起那些爱人之心和彻骨疼痛,将自己活成傀儡模样,从此……只问国运天道!

韩晔星眸中的伤痛被风雪刮过,已然化为乌有,放眼望去,河山尽在脚下,他定会让史册记住他的名字……

……

闭上眼,总有梦不分昼夜侵袭而来。

“赫,昨日有小太监和我说,护城河畔好多人在放风筝,风真大,风筝飞得好高,咱们也去放风筝吧?”

“赫,可以带上黎戍他们啊,比比看谁的风筝飞得高!”

“你难道不会放风筝?赫,你到底会不会啊?我反正是不会。”

“赫,那两个人在亲嘴,我都看见了的……”

“赫,你去做大将军,我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北疆,一起做大将军吧?”

“赫,最最讨厌的就是你了!”

“赫,状元桥的烤红薯,你喜欢吧?天天吃烤红薯,天天都开心吧?天天都背我回去吧?”

“赫,我知道你绝不会背叛大兴,不会背叛司徒家,我们以后都不要吵架了好吗?”

“赫……”

“赫,为什么不来找我,我太疼了,周围都是火,我被压在坍塌的药师塔下头,动不了,出不去,都是火,都是痛,你为什么不来找我?为什么不来找我?我一个人在这里,我找不到你……”

睡梦中的人猛地惊醒过来,自床上坐起,大口大口地喘息。即便睁开了眼睛,他还是忘不了梦中的一幕幕——

从他五岁时第一次逗弄尚在襁褓中的她,到他牵着她的手蹒跚学步,再到带她爬树下河打架,厮混成为盛京城四纨绔。

从她长成少女懵懵懂懂地说要嫁给长得最好看的人,到她任性地一走了之去了鹿台山。

从她不管不顾地带回韩晔对天下人宣布这是她喜欢的人,到她连招呼也不打便随意嫁了一个病秧子,他连她穿嫁衣的模样也不曾瞧见。

从她处处护着夫君气他伤他逼他远走北疆,到她罔顾性命安危深入敌营,将他自突厥人的囚牢之中救出……

多恨啊,司徒赫多恨婧小白。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赫找不见婧小白已经三个月了,他又梦见她唤他的名字。从小一直粘着他到大的婧小白,叫赫的时候声音和语气总和旁人不一样,永远不一样。

梦里,她被火光吞噬,在一片废墟中哭泣,仍是他熟悉的眉眼,痛苦挣扎,茫然无助,只是唤他的名字,她叫他,赫,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头疼欲裂,喘息急促,司徒赫双手抱住头,眼中灼灼犹如火烧。

三个月以来,一闭眼就看到她在哭,一睁眼却哪儿都找不到她,他已不知是该往梦里看她痛苦无助,还是该活在现实假装不知她已不在……婧小白再也不会在……

埋头许久,司徒赫这才松开捏紧的拳头,借着朦朦胧胧的月光,望着那一方绣着海棠花的帕子……

司徒赫忽地疯了般翻下了床榻,披衣便往外走。

二月,当北郡府寒风凛冽,中原亦春寒料峭时,江南的春色已悄然而至,伴随着一阵阵布谷叫声,护城河畔的垂杨柳早已抽芽,一片新鲜的嫩绿色。

盛京的海棠花开了,锦华宫前的那几株海棠开得尤其好,娇艳动人,明媚不已。

去岁,婧小白自这里出嫁,他未能赶上。

而此番婧小白离去已三月,她未曾与他道别,他便一直觉得她只是嫁出了宫去,仍旧与那个一无是处的病驸马住在城东左相府。

他只是恼她任性鲁莽忽然嫁了,只要他不去左相府,她便会一直在那儿。

他总是以为她还在,只是和赫闹了别扭,不肯妥协了先来见他罢了,待她脾气过了,总是要来找他的。

走在长兴街上,他总是莫名其妙回头,四下张望许久,他听见婧小白叫他,赫,我走不动了,你背我吧,天天背我回去吧?

婧小白,傻姑娘,赫愿意背你回去,多远都背你,你别藏着躲着,赫的眼睛不大好了,四下看了个遍,还是找不着你,你怎么还是如此不听话?

直至走过长兴街,望见法华寺内的藏经阁,发觉藏金阁竟成了盛京城中最高的建筑,他这才恍惚记起,药师塔早已失火坍塌,据说,他的傻姑娘埋在了废墟之中,尸骨无存。

长兴街市集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京城的百姓们经过了战乱,仍旧在讨生活,好像每个人都在,只有婧小白不见了。

赫,赫……

总是听到她叫他,总是回头,一步分作三步走,她从小烦他到大,他恨她为何不一直烦下去?

当着一身布衣的黎戍寻到法华寺的菩提广场时,第一眼瞧见的是跪在菩提树下的熟悉身影。

没有留疤的那半边脸英俊非凡,侧面轮廓如刀削斧砍般棱角分明,眼前这人是当年鲜衣怒马冠盖京华的司徒赫。

然而此番司徒赫却并不是一身红色锦袍,戴孝且逢国丧,他着了一身黑衣。

黎戍放慢了脚步绕过台阶走到司徒赫的另一边,眉头微微蹙起,那双有些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人的相貌会随着心境和阅历改变,昔日的翩翩美少年司徒赫,如今因脸上那道几寸长的伤疤而显得粗犷起来。

又因心境无法开阔,思虑郁结于心,只过了三月而已,司徒赫的面庞苍老了许多。

法华寺药师塔的坍塌,使得这座前朝名寺一时间香火尽断,甚至相传当日大火烧死了许多人,沾染了血光的佛家圣地已无法再给百姓庇佑。

黎戍从来不信这些鬼神之说,刻意放重了脚步走到司徒赫身旁,笑嘻嘻道:“哟,赫将军,还在拜呢?天天儿的来这里拜,菩提树还能成仙啊?不如剃度出家吧,也省却了那些烦恼!”

司徒赫闻言,仍未回身,只双手合十,对着菩提树深深拜倒,如此叩拜了数次方起身,他倒是从不会和黎戍计较什么,只是问道:“你来这做什么?”

若仍是昔日繁华盛景,黎家一门权倾朝野,作为富贵闲人的黎大少爷哪儿去不得?

可如今已今非昔比,黎家因犯上作乱被满门抄斩,唯一剩下的只有一双儿女,亦被贬作庶民,永不可为官为妃。

当初黎大少爷在长兴街上搭了个戏台子消遣,想唱时便唱几句练练嗓子权当雅兴。如今这倒成了他在京中安身立命的本事,靠着每日登台做戏子谋些生计。

在自个儿的戏楼唱戏与为他人的戏台子唱戏助兴,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因而司徒赫才有此一问。

黎戍听司徒赫问起,脸色倒是丝毫未变,在外人瞧来,他是天下第一无良心之人——黎家被抄,亲爹死于非命,他由富贵沦落至此,却一滴泪也不曾流,每日仍旧插科打诨好不自在。

哪怕看客们在他的身后指指点点,甚至当面嘲讽羞辱,他也能言笑晏晏连连称是。

“赫将军好生没良心啊,从小到大就从没记住过我的生辰,哪一年都得我求着赖着才肯来捧场,后来干脆躲大西北去了,连捧场也再不必,真真没良心!今儿个还是打算装聋作哑呢?”黎戍笑道。

即便他着一身布衣,却并不比着华服时失了颜色,“颓然”二字从不能与他沾上边儿。

司徒赫的确记不得黎戍的生辰,听他这么一说,才隐约有了些印象。年少时,他们几个初次去往碧波阁找乐子那天,可不就是黎戍的生辰吗?

在碧波阁里,婧小白瞧见了不该瞧的东西,也是那一日,婧小白傻乎乎地亲了他……

司徒赫不自觉抿了抿唇,唇上却早已没了烤红薯的味道,婧小白,婧小白……

黎戍见司徒赫双眼放空,似想起什么开心事微微笑了笑,笑容转瞬即逝化作更深沉的苦涩,他自然知晓他想起了谁。

黎戍咬紧了牙关又蓦地松开,无声地叹息了一声,随后上前去,大大方方地揽住了司徒赫的肩膀,提议道:“赫,爷如今是庶民,虽蒙赫将军一直照顾,倒也不曾遭人落井下石。可爷如今落魄,也没银子去什么碧波阁,这生辰啊,也就不摆阔了,只邀你去喝喝酒聊聊天,如何?肯捧场吗?”

此刻,若是有人瞧见黎戍一介布衣,敢将手臂横在堂堂司徒家少将军的肩膀上,恐怕要骂黎戍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因司徒皇后所出的六皇子浮出水面,司徒家又平叛有功,如今成了大兴第一权贵,再无人撼动司徒家的地位。

本就出身卑贱黎家,向来为人所不齿的黎戍,他怎的没眼力见偏偏自讨没趣勾搭司徒赫?

“去哪喝酒?”

然而,司徒赫并未有一分不适,更未推开黎戍的手臂,他只是淡淡问了一句。

黎戍这下倒是正经了些,摸了摸鼻子沉吟道:“那地方嘛……我若是想进去,可还得靠赫将军您领着啊。”

……

二月的郊外陵园,比之盛京城中更有春意,野草野花遍地,连婧小白的衣冠冢周围也覆上一层层的黄色紫色红色的小花儿。

黎戍着布衣,短打的衣袖紧扣着手腕,束发的带子也很粗陋,看起来像是司徒赫的马夫或挑夫。

黎戍抱着一只蹴鞠放在了婧小白的陵墓前,望着高高耸立的宽大墓碑上那几列字,黎戍再不肯读书,这些字还是认识的。

“呐,婧小白,你说你的名字前头弄那么多称呼干什么?大兴荣昌靖公主……爷险些都认不出了。”黎戍单膝跪着,还是那副欠揍的嬉笑模样,若是婧小白仍活着,定是要瞪他的,可若细瞧,黎戍的眼神中分明透出难掩的痛。

他回头望着司徒赫,道:“陛下为婧小白谥号为‘靖’,这倒是大兴国的公主从未有过的吧?”

唯有帝王驾崩方有谥号,以记生前功过,死于非命的公主却也有了谥号,的确会被载入史册。

若是黎戍不同司徒赫说话,司徒赫的目光兴许会一直盯着墓碑。

这会儿见黎戍发问,司徒赫才算回神,脚步僵硬地绕过墓碑,去拔婧小白陵墓上冒出的杂草。

婧小白死后并没有入百里氏的皇陵,景元帝专为荣昌公主修筑偌大陵园,与病驸马同葬。

司徒赫不信婧小白已经死了,即便禁卫军在药师塔的废墟中挖了半月之久,挖出了木莲怀胎数月的尸首,也挖出了他赠予婧小白的那块蜻蜓眼雷石,可司徒赫还是不信。

司徒赫不信婧小白已死,他可以继续去找,可以找一辈子。然大兴的百姓需要一个交代,过世的荣昌公主需要一个陵园。

人还没有死,为何要为她立衣冠冢?她若是从别处得知,该如何心痛?

这三月以来,司徒赫每每去往法华寺的菩提树下,总是祈愿,若是他的傻姑娘还活着,无论她是否有所依傍,请让他找到她。若她受伤、受苦,他愿以后半生的性命、以此生所有的幸福换她脱离苦海,折寿也好,死于非命也罢,他愿一命换一命,以身代死。

可瞧着眼前这衣冠冢,司徒赫的绝望一层漫过一层,盖棺定论,代表着一生已过完。

即便是婧小白的衣冠冢,司徒赫多希望陪婧小白躺着的是他。埋骨他乡也好,半生功勋随尘土也好,能与婧小白生死在一处,便是此生最大的夙愿。

景元帝赐婧小白谥号“靖”,一面是应了婧小白的名字,一面有平定北郡府叛乱之意。婧小白因战乱而失踪,罪魁祸首有几人司徒赫不愿说出口!

黎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未怀疑过婧小白的身世,同整个天下人一样……

“来,喝一杯吧婧小白,我敬你啊,你和赫一样,都是没良心的,从来也不肯先贺我生辰,爷大肚,也就不勉强了。”

司徒赫听见黎戍的声音,回头望去,见黎戍抱着带来的酒坛子仰头喝了一大口。

这郊外的陵园占地不小,婧小白的衣冠冢内也有无数的随葬品,一直有不少官兵看守,以黎戍如今的身份想进是进不来的。

司徒赫除尽了陵墓旁的那些杂草,折身走回黎戍身旁,同黎戍一般席地而坐,顺手接过他的酒壶喝了起来。

黎戍眯着眼笑:“痛快啊赫将军,跟你喝酒我是从来不亏的,因为你实在,哈哈哈!”

司徒赫轻抹了下唇角,凤目盯着墓碑,挤出笑来:“瞧瞧婧小白,睡着了才会这么安静。哪天醒了,又该吵得我头疼。”

黎戍点头:“嗯,是聒噪,就数婧小白最聒噪,小时候总想封住她的嘴,奈何打不过你啊。现在她玩累了,就让她歇会儿吧。”

司徒赫许是醉了,见墓碑忽地化作一道海棠红的身影,袅袅婷婷地立在那,他微笑,凤目柔情无限,对黎戍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嘘,别吵她,吵醒了要发脾气的,她打你我可拦不住。”

黎戍很配合地捂住了嘴,小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很害怕似的。

从小玩到大的伴儿,就剩下两人还能喝喝酒聊聊天,可这酒也不知还能喝上几回——

司徒家虽成大兴第一权贵,然而战争伤亡无数,司徒赫身上背负的是整个司徒家和大兴的重担,与庶民的黎戍之间如隔云端之邈。这是人所共知之事。

黎戍同司徒赫安静地喝酒,悄声地说话,忽地听见背后传来一阵很大的声响,是车轮滚过地面的声音,且来的车撵必定沉重巨大,否则绝不会有此等力道。

司徒赫同黎戍回头看去,见一辆明黄色的马车停在身后不远处,无论是车的装饰、马的配置或是随行的宫女太监,无一不昭示着来人的身份尊贵。

黎戍同司徒赫对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地猜到来的是谁。

这时,一道身着素色常服的年轻公子在太监的小心陪护下走下了车撵,近旁的太监朝司徒赫黎戍喝道:“大胆,太子殿下驾到还不行礼!”

黎戍拽了司徒赫一把,自己先跪了下去,叩首行礼道:“草民叩见太子殿下!”

黎戍的眼睛盯着脚下的黄土,无论多少次瞧见这位太子殿下,他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墨家老四躲在法华寺佛堂时怯怯可怜的神色。

可如今这位已被立为太子的六皇子百里御,气质完全不同于墨家老四的怯弱和稚嫩。

他长着英俊的面庞,数月前脸上的疤痕已痊愈褪去,那双黑沉沉的眼睛盯着他们,似笑非笑,不动声色,让人无法猜透他是个什么角色。

倘若墨家老四同这位太子被放在一处,旁人或许会觉得他们面貌相似,却绝不会有人误以为他们是同一人。

天下之大,皮囊相似的太多,气质才是判断一人身份的关键。杀人恶徒墨誉早已死去,眼前这位是尊贵的太子殿下。

见黎戍跪了,司徒赫还没有行礼,太子身旁的太监有些不悦地准备开口,却被太子抬手打断,他大度地笑道:“免了,本宫此来是为了拜祭皇姐,没想到碰见表兄在此。都是自家人,免了这些礼节吧。”

“皇姐”指的自然是与他同胞双生的荣昌公主,这是景元帝诏书中公告天下的事实,荣昌公主同六皇子百里御本为双生子。

“你们都下去吧,本宫同司徒表兄在一处,定不会有意外。”太子对身后那些随从道。

很快,随从散去,各自等待,奢华的车撵留在原地,与这偌大陵园倒也般配。

太子手中拎着一个食盒,径直走向百里婧的墓前,将食盒内的糕点一一端出来,糕点是新鲜刚做的,能闻着阵阵香气,最后,他甚至还在墓前放上了几枝开得极好的海棠花。

黎戍背对司徒赫,仍朝车撵来的方向跪着,太子仿佛并未瞧见他,也未让他起身。

而太子则蹲在墓碑前,背对司徒赫,一身素色常服绣着金线的龙。

司徒皇后与荣昌公主相继过世,国丧尚未结束,因此太子出宫着素色常服本也平常,可他出行的派头如此之大,以沉重的车轮碾压过墓园,闹出这般动静,已是让司徒赫不满。

可无论太子如何旁若无人地祭拜婧小白,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黎戍不肯让他起身,司徒赫同黎戍却毫无办法——

太子为皇储,是大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角色,司徒赫位极人臣、黎戍身为草民,皆是太子的臣民,能奈他何?

司徒赫活到如今这个岁数,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情势反转,他成了旁人股掌中的物什,由不得自己半分如意。

太子百里御盯着墓碑上的两列字,夫妻合葬,自然是刻了二人的名字,他的视线自百里婧的名字移向驸马墨问,唇角忽地泛出一丝诡异的笑,眼神也随之变暗了几分。

他将糕点的盘子随手往前推了推,开口道:“皇姐吃些吧,都是宫中御厨做的点心,若是觉得不错,下回我再送来。”

无人应他。

地上还倒着两个酒壶和一只蹴鞠。

百里御拾起那只蹴鞠,不知喜怒地摩挲了一下,又轻描淡写地丢回原处。

随后缓缓地站起身,回头望向司徒赫,倒是颇为和善地笑道:“司徒表兄来瞧皇姐,怎的还带了酒?皇姐可不会喜欢这些酒肉罢?”

司徒赫眯起眼,他很想揍百里御,哪怕他是太子。

他同黎戍和婧小白的感情,岂是百里御能比的?婧小白生前数次要置他于死地,百里御就不会记恨在心?

人是可以换个名姓、换个身份、换副皮囊,却永远换不了心。

然而,司徒赫却也再非当初的莽夫,失去了最心爱的姑娘,他尚且没有死去,从此以后还有什么忍受不了?

因而,听罢百里御的笑问,司徒赫的面上连一丝恼也不见,只应道:“酒是敬婧驸马的,可巧太子殿下带了点心来,正好下酒。”

一听“婧驸马”这个称呼,百里御面上的笑容放大了些许,又转回身去盯着墓碑,不知真假地沉吟道:“人死不能复生,表兄可别太伤心了。本宫的亲姐姐过世,若要哭,本宫倒真得哭上三日三夜无法合眼了,只恐父皇担忧,只得强忍着。本宫也无旁的本事,只希望它日能为皇姐修筑更宽敞的陵园。这儿风大,又闭塞拥挤,皇姐怎能睡得舒服?本宫瞧着真心疼的。”

他光明正大地说着心疼说着伤心,司徒赫无法反驳半句,由着他去说。

百里御围着双人合葬的陵寝转了两圈,叹了口气道:“想起皇姐,本宫心里不舒服,几回魂梦与君同,醒来却再不见伊人笑颜。血浓于水,本宫的心思司徒表兄大约不会明白吧?”

司徒赫像是吃了一口苍蝇般恶心,几回魂梦,婧小白入谁的梦也断不会入百里御的梦!

然而,司徒赫口中却能笑应:“殿下所言极是,微臣自然不明白。”

百里御听罢,笑容深了三分,仿佛极其满意司徒赫的答复似的,他转过身来,微微挑起眉,英俊的面庞又带了三分稚气,让人想起他才不过十七岁。

这一回头,百里御的目光微微低垂,才瞧见地上跪着的黎戍般,疑惑地问道:“咦,跪着的那是谁?”

黎戍听见他的问话,忙以跪着的姿势转过身,面向百里御的方向继续跪着,答道:“草民黎戍,给太子爷请安。”

百里御“哦”了一声,恍然道:“哦,原来是你啊,本宫可是记得你会唱戏的。可惜了,父皇已久不听戏,否则倒是能叫你入宫给父皇解解闷。这样吧,明儿本宫去长兴街戏楼子,专点你的戏!”

黎戍从来能屈能伸,像是个天生奴才般惶恐道:“多谢太子殿下恩典!草民荣幸之至!”

百里御显然对黎戍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模样最满意,哈哈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司徒表兄也一块儿去听戏,如何?父皇还想请司徒表兄教本宫习武,本宫想了想,也好趁此机会同表兄聚聚多亲近亲近。”

一句一个“父皇”,一句一个“本宫”,大兴最尊贵的父子二人,说出的话便是圣旨,谁人敢不从?

司徒赫心中冷笑,面上却毫无变化,应道:“微臣遵旨。”

“殿下,时候不早了,您该回宫了。”

直至百里御身旁的随从小心翼翼地来提醒,百里御这才望了望天色,叹了口气道:“本宫不过想多陪陪皇姐,该死的奴才,一刻也不肯让本宫安生。”

又去吩咐看守陵园的禁卫军,道:“好好守着,莫让闲杂人等进来扰了公主安息,尤其是那些乞丐流民,衣衫褴褛,心肠恶毒,偷鸡摸狗之事他们最在行,也不瞧瞧自己是什么身份,荣昌公主的陵寝也能随便打扰?若是抓到,严惩不贷。”

禁卫军忙齐声应:“是!”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黎戍。

这般含沙射影的一番话说完,太子百里御又深深望了一眼百里婧的墓碑和墓前的海棠花,柔声道:“皇姐,我走了,你喜欢海棠花,每日我都会吩咐宫人送来新鲜的花枝。你喜欢的话,托梦告诉我,我什么都送来。”

听在旁人的耳中是姐弟情深,听在司徒赫和黎戍的耳中却怎么听怎么奇怪,掺杂了一丝不明不白的情愫。

直至太子上了车撵重新离去,黎戍的腿早就跪得废了,他撑着手臂慢慢地挪动膝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痛楚地揉着发麻的膝盖和小腿。

“赫,你别说,这滋味儿比上朝跪陛下还累……咝,爷的膝盖哟……”黎戍哀嚎着,眼神瞥见跟随太子而去的守陵禁卫军的背影,他自嘲般叹了口气道:“权势终究还是个好东西吧?有权势傍身,谁都能活得人模狗样的,比如我家老不死的,还有刚才那位……”

说着,又笑起来,黎戍试着爬起身,语气尽量轻快道:“当然了,赫将军,我的意思不是说我贪恋权势啊,但起码呢,有了权势,你想来看个人,随时就能进来看她……成了草民,唯一的坏处就是这个吧。”

司徒赫已忍得肝胆欲烈,他紧紧握着拳头望向黎戍,却见黎戍的视线定在婧小白的墓碑上……

司徒赫顿时闭上了眼睛,心里空了的大窟窿呼呼地刮着冷风。

黎戍是天下第一明白人,回头瞥见司徒赫青紫的脸色颤抖的唇,他走山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了,酒也喝了,人也见了,我是知足了,你呢,也别愁眉苦脸的。婧小白若活着,是最见不得你这个样子的。”

“对了,虽说有些事不该我去问,可我也就想和你说说。”黎戍忽地正经起来,道:“你晓得戏楼子那地方是最人多口杂的,什么大人物小人物都有,我在那地方呆久了,也能听到些风声。这六皇子什么来头你我也都清楚,那墨家老四好歹是状元,是曾金榜题名打马御街的人物,朝中的那些大臣能不认得他?如今最惨的当属左相府了吧?病驸马一死,墨老四一死,又换了个吓死人的身份回来。当初因病驸马被杀一事,墨家老四可没少受苦,他能不对墨家耿耿于怀?”

“我几次碰着墨觉墨洵,他们俩可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比我还落魄呢。可悲的是,左相府明面儿上还好端端地挂着,谁晓得几时灾祸临头呢?”

黎戍的嘴皮子厉害,说完这番话连大气都没喘。

“当然了,我说这些,也不是真担心墨家老二老三有什么灾祸,那也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儿,按太子如今捉摸不透的性子,赫,你得多留心眼。以你当初的莽撞,也许真不够他玩儿的!”黎戍的眼神凝重,俱是担忧。

春风拂面,吹来阵阵糕点和青草的香气,那只蹴鞠被百里御抛在一块凸起的石块上,风一吹,蹴鞠滚向了那几枝海棠花,花瓣抖落了几片,墓前点点落红。

司徒赫木然瞧着这一幕,独望着海棠花时凤目带着柔情怜爱,他轻轻地笑了笑:“放心吧,即便朝堂云波诡谲,我却已无软肋在任何人手上,且陪他们玩玩儿吧。你做你的闲云野鹤,我入我的肮脏泥淖……”

------题外话------

咳,啪啪啪脸都打肿了,我真的不是故意要过清明节o(╯□╰)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