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联薪火传 > 第1519章 主客场易位

抗联薪火传 第1519章 主客场易位

作者:老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3:16:39 来源:小说旗

雷鸣小队接着前行,而就在快走出这片树林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雷鸣打下了停止前行的手势。

后面所有的人便全都蹲了下来,而雷鸣则是向树林外观望了起来。

树林外是平缓的丘陵地形,树林、山坡、水泡子、草地,树林和那水泡子也就罢了,山坡和草地上却是散布了些正在劳作的百姓。

而若是再过了这片丘陵那地势便增高了起来已然就是山区了。

雷鸣他们要去的地方叫锅盔山,听说那山海拔还是很高的,所以那山应当就在远方。

“怎么不走了?”周让低声问雷鸣。

“小心点儿好,我感觉北满的天好象变了。”雷鸣回答。

周让当然是理解雷鸣话里的意思的。

雷鸣所说的天变了那是指现在老百姓对抗联有着明显的抵触心理,对待他们的态度己经没有原来友好了。

想想也是,他们有时在路上碰到百姓刚要打探情况的时候,那百姓看到他们却是扭身就跑了。

“凭什么看到咱们就跑,要不就装看不着,弄得咱们好象是小鬼子似的。”周让往前凑了凑向雷鸣耳语道。

周让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队伍那消极的情绪给扭转过来,她可不想自己也大声说这些消极的事情,那刚才那思想工作自己岂不是白做了?

“看到咱们不吭声的不进屯子的那都是好人,主动迎上来的转身往屯子跑的才让人担心。”雷鸣同样低声的说道。

周让撩了一眼雷鸣,她随即明白了雷鸣的意思。

雷鸣话里的意思无疑是,认出他们是抗联队伍的老百姓装作不认识或者没有看到,那肯定是被日军吓住了,或者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是,人家至少没有去向日伪军报告。

可是如果有向日伪军报告的,那么他们雷鸣小队肯定就又有仗可打了。

“我和小不点先出去上前面的那座山。”雷鸣忽然提高了嗓门说道。

前方五百米左右的那个小山是这片区域的制高点。

“等到我们到那个山头的时候,你们再从树林里出来。

出来的时候大家要小心!所有人分好工,前后左右都要有人盯着,子弹上膛,随时准备战斗!

你们通过这片开阔地要快!都听到没有?”

“听到了!”在雷鸣的命令声中队员们齐声回答。

又过了一会儿,雷鸣和小不点两个人便从那树林子里走了出来。

只不过,这回两个人却是一人抱了一小捆蒿子。

那蒿子是附近百姓割了之后就散乱的扔在这树林子里的。

蒿子晒干之后当然也可是以当烧材用的。

只不过,眼下这个季节割蒿子还有点早。

因为这时蒿子虽然长高了但并没有完全长成,晒干之后用它烧火那烟会格外的多,很呛人的。

所以,老百姓现在割蒿子也只是一个用途,那就是烧荒。

那些被日军逼迫搬迁到新定居点的百姓自然是无地可种,无地可种便要开地。

只是那屯子周围近的地方已经被原来的住户开垦的差不多了,那么他们也只能以聚居点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农田。

日军搞这归屯并户那是为了断除抗联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老百姓种地。

他们也只是早晨把干活的农民从聚居点放出去到了晚上再“收”回来罢了。

本来开地最好的季节那是开春大地解冻或者秋天草木干枯的时候。

可是,由于老百姓迁居过来的多,他们怕找不到合适的地所以在这在八月份时便开始开地了,这样明年开春也就有地可种了。

所以,树林子里那些被放倒的蒿子想必是用来去烧野地里那些陈年干枯的茎杆的。

有了这两捆蒿子作为掩护,此时本就是百姓打扮的雷鸣和小不点在周围劳作的百姓眼里就变得不起眼起来。

他们两个抱着地干枯的蒿草却是就象去烧荒的农民一般。

只是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在那盒子炮已经被他们藏在了那蒿草之中。

雷鸣不得不小心,此时的他有了一种主客场易位的感觉。

可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日伪的力量过于强大,哪家老百姓和抗联有了联系,那么日伪不说诛其满门那却也差不多了。

而偏偏抗联又不能给老百姓提供足够的保护。

而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抗联自身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缺乏统一行动的问题。

那就是,抗联与当地百姓的联系不够紧密,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强有力的根据地而只有游击区。

在九一八事变后,**派过来到东北工作的这些干部都没有创立根据了的经验。

众所周知,**领导的中央苏区在与国民党政权的斗争中先后进行了五次反围剿斗争。

为什么**队伍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已经在各村各庄都建立了党组织。

所以国民党部队攻击了**的根据地后,发现自己变成了“聋子”“瞎子”“瘸子”。

那根据地里不光中国红军是红的,老百姓是红的,就是那土地都是红的!

所以,某人才提出了那个很是残暴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的口号。

后世总有一种说法,说抗日的都是英雄,为什么中国人要打中国人。

那就是说这种话的人永远不明白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之内阶级斗争的残酷。

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想法,那只怕五千年华夏都不用朝代更迭了,因为没有阶级斗争。

可是,那现实吗?

当然了,这都是题外话了,这里只是说在**领导下百姓与**军队的那种血与肉的联系。

在那样的根据地里,**军队与老百姓那就是一伙的,乃至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军队而宁可自己牺牲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两相比较,东北抗联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抗日根据而又未能及时阻止日军归屯并户的实施,这终究会让他们给养的取得越来越困难。

最终,这也成为了抗联的致命伤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