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157章 中医药调理严重呼吸困难(肺泡蛋白沉着症)

严重呼吸困难(肺泡蛋白沉着症)

[病案]张某,男,44岁。1978年3月因咳嗽、咯痰、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加剧住院。患者于1977年3月突发高热伴咳嗽、咯痰,胸透诊为肺部感染,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药治疗二个月,发热消退,但咳嗽、咯痰未见明显好转。咯痰呈白色泡沫状,每日十余口,胸胁经常疼痛,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平地走路较急或上三层楼时即觉气不接续,连连作喘,食纳减少,体重减轻约15公斤。面部及手背皮肤较黑,掌纹较深,齿龈、舌上现色素沉着斑,口唇及指甲轻微发绀,杵状指。两肺可闻散在干罗音,右肺底可闻湿性罗音,左肺底偶闻湿罗音。呼吸音普遍较低。胸片示两肺中下野均有广泛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下野为多见,部分有融合,其间有腺泡状结节形,无明显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痰病理检查:有大量粉染蛋白样物(pAS染色强阳性)。根据以上病情,拟诊为肺泡蛋白沉着症。4月10日开胸做肺活检,病理报告证实为肺泡蛋白沉着症。5月6日开始采用肝素、糜蛋白酶溶于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服活血化瘀中药6剂,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于6月16日中医会诊:咳嗽,痰白粘不易咯出,两胁隐痛,胸中满闷,气短不足以息,上楼或活动稍多则气短,乏力纳差,颜面晦暗不华,唇甲青紫,二便正常,舌体胖有齿痕,舌下静脉怒张,脉沉细弦滑。

[治则]升举大气。

[方药]生黄芪25克,知母10克,柴胡10克,升麻3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旋复花10克,葶苈子10克,生薏仁25克,海浮石15克。服中药期间仍继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6剂后,症情明显好转,饮食增加,气短减轻。因痰量同前,乃于方中加杏仁12克,停用超声雾化吸入。续服30剂后,饮食增加,行路及上楼亦不觉气短,并从7月14日开始慢跑锻炼,以后逐步增加运动量。肺功能检查: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由治疗前89.5%恢复到100%,氧分压由9.2kpa(69.4毫米汞柱)升至10.7kpa(80.2毫米汞柱),肺内分流由12.4%降至7.32%,生理死腔由44.2%降至26.77%。于1978年7月27日带方出院。处方:生黄芪25克,党参15克,知母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升麻3克,旋复花10克,黛蛤散15克(布包),冬瓜子30克,紫苑10克,杏仁10克,白前10克。随访一年,病情稳定。

[评析]肺泡蛋白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症状类似于中医所说的大气下陷症。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大气下陷症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大气就是《内经》中的宗气,“之所以单独命名为大气,实在是因为它能够支撑全身,成为各种气的纲领,包括肺外负责呼吸的枢机,……这种气一旦虚弱,就会感觉呼吸困难,同时身体感到酸楚困倦,精神萎靡不振,脑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显着下降”。本病例的主要表现是典型的大气下陷,但由于胸中大气虚弱,导致津液无法正常分布,血液循环受阻,因此还伴有痰浊和血瘀的并发症。如果在治疗时只关注痰浊和血瘀的表象,而忽略了大气下陷的根本原因,那么患者的痛苦将难以消除。因此,我们采用了张锡纯的升陷汤作为主要方剂,旨在提升下陷的大气,并加入当归、川芎、丹参来疏通血脉;旋覆花、葶苈子用来降低肺气并肃肺;生薏苡仁、海浮石则用于健脾化痰,弥补了原方的不足。通过准确的辨证论治和精确的用药,取得了快速的疗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