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162章 中医药调理无脉症(一)

每日医案 第162章 中医药调理无脉症(一)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无脉症(一)

[病案]邓某,女,40岁。于1977年5月16日初次就诊。患者自述全身肌肤有酸麻感,尤其是右侧肢体更为严重。当右上肢肌肤出现酸麻症状时,会牵连右侧颈项和肩胛部产生酸胀感;而右下肢小腿肌肤酸麻时,则会导致右足跟也出现酸麻症状。这些酸麻感与天气变化并无关联。此外,还伴有头昏、头痛、眼花、耳鸣、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胸部憋闷等不适症状,身体逐渐消瘦。月经周期延迟,经血量少且颜色偏淡。医生观察发现,患者身形瘦弱,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无光泽,头发干枯焦黄,声音低沉微弱,言语稀少。舌质较为淡白,舌苔干净。令人惊讶的是,患者脉象消失(无论是两侧人迎、寸口还是趺阳等部位都无法触及脉搏跳动)。详细检查结果如下:两侧颈动脉、桡动脉、腋动脉以及两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完全消失;左侧腘动脉和两侧股动脉的搏动显着减弱;腹主动脉的搏动明显增强;心脏及大动脉的进路没有听到明显的杂音;四肢末端的温度没有明显降低。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四肢血流图检查发现肢体的血流缓慢,血管壁的弹性减弱,尤其是右侧下肢的血流明显减少,而左侧下肢的血流相对较好。这些特征与大动脉炎的血流图表现相符。此外,由于动脉搏动消失,无法测量到两臂的血压。胸部透视显示心肺没有异常。

[治则]益气养血,通痹复脉。

[方药]黄芪15克,桂枝9克,白芍9克,当归12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牛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连服30剂,全身肌肤酸麻痹感以及上述诸症均见减轻,左肘窝以及两侧趺阳脉切之有轻微搏动。守原方加川芎3克以活血通痹,加陈皮6克以防熟地、白芍滞腻,继续连服30剂,全身肌肤发酸麻痹基本解除,其他虚弱症状亦随之改善。两侧人迎、寸口以及趺阳等处均能切到脉搏,唯沉迟细弱。两臂血压均能测量到10.6\/8.0kpa(80\/60毫米汞柱)。仍再服原方,每隔3~5天服1剂,以巩固疗效。二年后随访,病已解除,脉能摸到,体力恢复,精神充沛。

[评析]无脉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在这个病例中,患者因气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了脉滞不起的症状。因此,治疗时选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该方剂中的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扩张血管,增强心脏收缩力,并改善血液循环。桂枝则性温味辛甘,有温通血脉、通阳化气的作用。鸡血藤味苦微甘,既能补血又能行气,还可舒筋活络。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络的功能,与鸡血藤和桂枝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活血行痹的功效。白芍味苦酸性凉,有养血柔肝的作用。熟地味甘性微温,可补血养阴。牛膝味苦酸平,能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这些药物相互搭配,共同发挥养血活血通痹的作用。当气血通畅后,脉搏自然会恢复正常跳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