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5章 中医药调理夏季无名发热

每日医案 第25章 中医药调理夏季无名发热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夏季无名发热

[病案]岳某者,乃一男子也,年近不惑之年,恰值甲辰之龄(即四十岁)。时当庚午之夏(公元一九七零年盛夏之际),此人前来求医问诊。据其自述,他长期遭受脘腹胀满之苦,且伴有泛酸呕吐、食欲不振、精神疲惫、四肢乏力等诸多症状。更甚者,腰膝酸软无力,小便清长,大便干结。每逢炎热夏季,全身发热异常,体温高达摄氏三十八度左右,身体愈发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头目眩晕,险些跌倒在地。如此状况,已然持续了七八个年头,致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生活。此前,曾在外院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同时患有慢性胃炎,还伴随溃疡病症。

每当夏日来临,病魔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爆发了!无论是哪种药物,都像是火上浇油般让发热更加剧烈,头晕愈发猛烈,胃口更是糟糕透顶,病情随之急转直下。那些常见的解痉止痛药和抗生素类西药,简直就是摆设,一点效果都没有。而各种丸散膏丹类的中药呢,如果使用滋补的方子,火气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往上窜;要是换成清凉的药剂,又会引起阵阵腹痛。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病症似乎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律:每年到了冬至以后,就算不吃药,身体也会神奇地好起来,胃病、头晕还有身热这些毛病很少会找上门;可一到夏至,就像闹钟响了一样,胃病、头晕、发热等等问题就会准时报到。

此次就诊之时,正好赶上了病情发作的时候。当医生第一次见到这位患者时,发现他的舌头干燥异常,而且颜色发红,原本应该覆盖着一层薄薄舌苔的地方,现在却完全没有了舌苔的痕迹。不仅如此,医生在给患者切脉时,感受到他的脉象呈现出一种深沉而紧绷的状态,就像是一根被拉紧的琴弦一般,这种脉象被称为“沉弦”。这些症状都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治则]降饮镇逆,扶阳抑阴。

[方药]附子九克,党参九克,白术九克,炮姜六克,炙甘草四点五克,茯苓九克,白芍九克。仅仅服用了三剂之后,这位患者原本头晕、身体发热等症状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完全消退了,不仅如此,就连食欲也有所增加。要知道以前他小便次数和尿量都很少,但服药以后反而变得频繁且量大起来。只是腰腿依旧有些酸软,双脚和膝盖也没什么力气,到现在还是这样。这其实就是因为久病导致阳气受损,进而影响到了阴气,使得肾阴也出现亏损。于是我就在原来的附子理中汤基础上加入了金匮肾气汤,并添加了零点三克的鹿茸(吞服),十二克的巴戟天,十二克的菟丝子,九克的女贞子以及九克的枸杞子。连续服用十多剂后,患者的腰腿变得灵活自如,小便也恢复了正常。后来我又将药方改成了金匮肾气丸让他继续调理,大概连着吃了三个月左右,困扰他多年、每到夏至就会发作的疾病居然就这么痊愈了。一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对他进行跟踪回访,暂时没有发现病情复发的迹象。

[评析]这起案件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每年到了夏季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热症状,而且尝试了很多种药物都没有效果。这种病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冬天的时候病情相对稳定,而夏天则会更加严重。

医生们根据《黄帝内经》中“夏至一阴生”的理论来分析这个病例。按照中医的观点,到了夏季,阴气应该逐渐增长,以制衡过于旺盛的阳气,从而实现阴阳的平衡。然而,由于这位患者的阳气虚弱,阴气反而占据了优势,导致了阴盛阳衰的局面。

针对这种脾肾虚寒的病症,医生们决定采用附子理中汤来进行治疗。附子理中汤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脾肾的虚寒状况。这类病症往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详细审查病史并准确辨证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步骤。只有通过仔细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