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44章 中医药调理鬼胎(葡萄胎)

每日医案 第344章 中医药调理鬼胎(葡萄胎)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鬼胎(葡萄胎)

[病案]苏某,女,25岁,1964年12月27日就诊。患者自1964年9月中旬开始出现停经现象,10月份开始出现早孕反应。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患者出现了不规律的**出血现象。她的小腹部有一个茶碗大小的硬块,伴随着胎儿跳跃般的跳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身体逐渐消瘦,饮食量减少,**流血不止,并且伴有少量透明膏状物。

患者的腹部逐渐变大,呈现出类似于怀孕5至6个月的状态。腹部疼痛逐渐加重,在某医院接受检查后,被诊断为葡萄胎。医生建议患者接受刮宫手术,但患者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寻求中医诊治。

患者当时面色苍白,四肢浮肿,闭目呻吟,大便数日不解,腹痛剧烈且难以忍受。舌质呈现淡红色,苔中带黄色,脉象沉滑。

[治则]逐瘀消症,益气扶正。

[方药]雷丸30克,大黄30克,红花20克,冬葵子20克,桃仁20克,麝香0.3克(冲服)。另用红参10克、桂圆10枚煎汤间服。服1剂药后,阴遭排出如蛙卵状膏液物约二面盆。继则用桂枝12克,茯苓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雷丸10克,红参10克。服2剂,每天仍有少量膏状物排出,腹内已无积块和不适,精神好转,浮肿消失,但仍感神疲乏力。以后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扶正调理二月余,体质康复如初。三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且生一子。

[评析]葡萄胎,在现代西医中作为一个疾病名词,但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在古代的文献中,这种病症曾被描述为“鬼胎”或“虾墓胎”,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于这种疾病特点的认知。据明代王肯堂所着的《女科证治准绳》一书记载,“初下清水,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病剧者下蛇虫,或如虾墓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即愈”。

古代医家认为,葡萄胎患者常存在邪气旺盛、正气虚弱的体质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大剂量的攻伐药物以驱邪扶正。在治疗方案上,我们参考了《傅青主女科》中的霹雳散加减方。

霹雳散方剂中,雷丸具有苦寒性质,具有杀虫破积的功效;桃仁、红花具有活血逐瘀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瘀血;冬葵子则具有逐积水的作用,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麝香具有芳香通窍的功效,可消除病邪;大黄则可荡涤邪浊,清除病邪。

这些药物搭配使用,药效勇猛迅速,一剂即有明显效果。随后,患者可服用人参桂圆汤,以祛除邪气,巩固正气。在病情稳定后,再采用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等方剂调补气血,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痊愈。

这一系列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表明,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祖国医学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发掘传统医学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