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 > 第199章 火绳枪现世,李格非远赴西北!

当他们都在感慨这新式武器的威力之时,凌振再次拿出了一种新式武器,火绳枪(火铳改良,原欧洲发明)。

当赵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嘴角的笑意已经是忍不住了,凌振同样没有废话,直接命人开始了演示。

点燃火绳枪的火线以后,只听“砰~”的一声。

那铁管中的弹药喷射而出,一百米开外的一块木板应声而碎,种师道等人看到这一幕,已经不是震惊了。

这样的距离,可以直接媲美一个能拉动三百斤巨弓的人,所产生的威力。种师道看到这一幕,让他的双眼变得火热。

不仅仅是他,宗泽,岳飞,周侗,等所有人全都热切无比的看着那黑色的铁管。

就连公孙胜都愣愣的看着这一幕,这似乎比他的法术还厉害啊,张清对比了一下他的飞石绝技,觉得也是相差甚远啊。

“陛下,这火绳枪现在还需要专门的人进行训练才行,并不能做到直接上手,相对来说还有些难度,但这个东西,是水都能扔啊,嘿嘿~”

凌振在演示完毕以后,也是急不可耐的向赵佶做着汇报,当听完凌振的回答以后,没等赵佶回答,种师道翻了个白眼。

不说那扔出去的犹如地雷的东西,就说那凌振所谓的火绳枪,训练真的会很难吗?要知道种师道所知道的能拉动三百斤巨弓的人,根本没几个,那必须属于天生神力才行。

而这火绳枪,种师道干保证,这西北军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练习成功,这要是火绳枪管够,以后的战争模式,将会彻底被颠覆。

他们大宋,也将会称霸这片大陆,在那个时候,什么唐朝,隋朝,国土面积绝对不会有大宋大,也许,大宋将会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国土面积也说不定。

“凌振,你是立了大功啊,有了这两样东西,以后我大宋的战士,将会少损失很多啊,你这属于立在当代功在千秋啊。”

火器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模式,但是却并非是生命的灭杀者,要知道古代战争,也依旧有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将士的惨烈战斗。

如果是一场压倒性的战争,那火器反而会减少更多的伤亡,因为一旦占领了一处地方之后,接下来只要文化传输得当,那战争将会彻底消失。

这样一来,反而减少了很多伤亡,理论虽然不是完全正确,可有时候事实就是这样,只要你不要像太阳国那么恶心,甚至连人都算不上,那民族大一统,就会更加的完美。

一上午的参观,让赵佶等人大开眼界,也再一次让他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赵佶在想,如果不是思想的压制,也许这蒸汽机,飞机,轮船,根本没可能在西方发展起来。

古代的能工巧匠实在是太多了,他研究不明白的,就交给这些人即可,剩下的,赵佶只要给他们一个开放的思想就好了。

等回到皇宫以后,还有一件大事在等着自己,那就是启用李格非,这件事何执中和林摅已经知道了。

他二人也没有反对,而且李格非在为官期间,属实是政绩不错,算的上爱民如子,这点倒是和林摅有些像。

加上此人儒家思想严重,这“保守”的思想也许更适合西平府也说不上,当然最后一句是赵佶自己想的。

“臣,李格非参见陛下,见过两位宰相~”

御书房内,李格非在童贯的指引下,已经先一步到达,当赵佶和何执中,林摅进来的时候,他也是赶忙起身。

“李公不必多礼,今日召你前来,朕准备正式加封你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西平府知州,总领地方的政治、经济、工作。军事上的工作,将由王禀负责,关于他的职务,由你代朕传达。”

“臣遵旨~”

李格非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老头的心里还是激动无比,倒不是他为官激动。

他这个年龄早已过了追求名利的想法,就如同执中一般,只想能让自己的抱负在施展出去就行。

“李公,这一路会有锦衣卫和皇城司的人共同护送你前往,并且留在当地辅助你完成前期的工作,到了以后,让张孝纯回汴京,朕另做安排~”

李格非闻言,赶忙称是,张孝纯此人,他也挺过,是一位难得的文官,按理说他并不比李格非差,而且还和王禀配合过,彼此也算相识。

但是赵佶的安排其他人也不敢违背,只能遵守。对于他们的想法赵佶并不知晓。

这里也当然不是赵佶怀疑张孝纯的能力,正是因为看到了张孝纯的能力,所以他有意让其进京,何执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

林摅本身性格还有一些缺陷,为人太过耿直,赵佶在接触过张孝纯以后,发现此人能文能武,也许在何执中百年以后,会成为一个非常符合赵佶的宰相。

武将现在赵佶根本不担心,但文臣,反而让他觉得稀缺了起来,大宋虽然重文抑武,但这好一点的文臣,也都不在他这个时代。

寇准也好,王安石也罢,就连欧阳修,苏轼等都已经纷纷离世,蔡京能力有,但贪也是真贪,如果他和和珅一样,那赵佶也能忍下此人。

毕竟和珅不弄权,不把持朝政,甚至可能是乾隆推出来的准备替他敛财的人,可蔡京那真是专权跋扈了。

大宋的朝堂被他把持大半,一遍忽悠着没什么理想的和脾气的宋徽宗,一遍拼命的搞钱,他倒是富了。

可大宋却完了,这次解决掉了以蔡京为首的一帮贪官污吏,也让文臣出现了一些断档,虽然还有何执中,林摅,李纲等人,但毕竟不如武将这般百花齐放。

适当的招揽各地有能力的文官也是赵佶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张孝纯和李格非的出现,让赵佶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甚至,他在考虑是否改革一下科举制度,搞一搞纸张,让更多的人开始学习,为将来的大宋储备人才。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这里的事情安排完毕以后,赵佶也是来到了李格非的跟前,小声地询问道。

“李公,今晚朕准备去你家,方便吧,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