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 > 第264章 大辽战大金!

海上的行程,让赵佶毫无不适之感,这让他有了一种更加强大的自信,至于其他人,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同样习惯了。

一行人除了童贯还有些脸色煞白以外,其他人早已凭借自身的武术功底,适应了下来。

看着这大海的壮阔,让岳飞,武松等人同样有了很大的感受。

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才知道赵佶以前和他们说的,世界很大,眼光要远,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赵佶已经在房间之中,里面还有吴用和公孙胜二人。

“皇上,臣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等上一等?”

赵佶闻言,笑着看向吴用开口询问道。

“为何?”

刚刚的赵佶,表达了自己这次的作战想法,他打算大军快速赶到渤海,然后直接进攻,攻下莱州,然后以此为基地,看下进一步的发展。

但当听到赵佶的计划以后,吴用沉思了一会,随后还是准备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心,这也有了上面那句话。

“皇上,我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帮大辽打仗,根本目的是为了限制大金的发展,既然如此,为何不等金辽两国斗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在出手那?”

听到吴用的话,赵佶眼中一亮,随后摆摆手,让他继续说下去。

“另外,皇上曾担心过大辽的动机,我们正好还能验证一下,如果这大辽全面进攻大金,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那大辽应该就没有什么阴谋了。”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沉思了一会,对着吴用说道。

“不愧是,智多星,果然名不虚传,好,就按照你的想法来,通知大军,减缓行军速度!”

随着赵佶的吩咐,整个舰队的航行速度减慢了下来。

“吴用,你继续说!”

听到赵佶的认可,吴用刚刚的紧张之感已经慢慢消失,随后深吸了一口气,这是自己难得表现的机会,吴用当然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皇上,即使耶律延禧不会有其他手段,但我们也完全要消磨一下大金和大辽的有生战力,而且这次据臣所知,耶律延禧集结了五十万大军,虽然看似不少,但完全没有达到大辽的极限。”

赵佶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这不一定是大辽有什么阴谋,但因为当初西夏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防,所以让他们两国先打,我们坐山观虎斗,即使最后大辽真的有什么阴谋,那大军来回的长期奔波,定会有影响,到时候我们就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了。”

赵佶是越看越觉得吴用顺眼,他万万没想到,这智多星,还真有两下子,竟然通过这些情报,就想到了这么多。

“不仅如此,如果大辽没有阴谋,那我们完全可以把控整个战场的形势,如果大辽占据上风,那我们就通知种将军牵制一下大辽,如果大金占据上风,那我们就直接进攻大金,形成夹击之势。”

“总之,让他们两国难受就是!”

听完这话,赵佶站起身,鼓起掌来。

“好好好!吴先生的这分析,相当的精彩,就按你说的办。”

看到赵佶的认可,吴用赶忙起身道。

“陛下聊赞,臣不敢当。”

吴用的话,不仅让赵佶非常的欣赏,就连旁边的公孙胜同样比较认同。

他的计谋可以说是最有利的,也算是最适合大宋的。

只不过无论是吴用,还是赵佶,他们都低估了辽金两国。

历史上能够灭亡北宋的大金,岂会都是无能之辈那。

就算耶律延禧已经老态龙钟了,但完颜阿骨打可是当打之年,这一年来,无论是耶律延禧还是完颜阿骨打,都在大宋身上看到了浓浓的威胁。

只不过这些,赵佶现在还预料不到,而且他们的计划也相当的完善,所以在赵佶和吴用看来,即使他们有什么花招,但足够大宋应对了。

毕竟赵佶连大理这种小国都考虑进去了。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赵佶的舰队还在海上航行,但是辽金大战如约而至。

耶律延禧集结的五十多万大军,已经全部到达了上京城外,他们摆出一副不攻破城门,不灭亡大金,誓不罢休的气势。

随着耶律延禧的下达命令,一场无比壮观的攻坚战开始了,双方在接触的一瞬间就投入了大量人人马。

此次攻坚战更是经历了长达十五天之久,期间双方的伤亡已经快要达到十万了。

大辽是进攻的一方,所以伤亡更加惨重,大金在守城之中还不忘进攻。

在大辽全力进攻上京城的时候,突然一支万人左右的部队,对这大辽的后军发起了偷袭,一战斩掉了大辽两万多人马。

随后扬长而去,气的耶律延禧大骂完颜阿骨打卑鄙,一定要抓住他,将他千刀万剐。

金辽大战早已打的水深火热,而这时候赵佶的舰队终于抵达了渤海。

“皇上,最新情报已经送来,请您过目!”

赵佶拿过密信,看着厚厚的一沓,他知道这些密信应该是包含一个月以前的了。

毕竟他们在海上是接不到这些消息的。

随着赵佶看完一封,就递给吴用一封,当两人看完以后,对视了一眼,算是了解了最新的战况,随后吴用说道。

“皇上,如今看来,我们算是高估了耶律延禧了,大辽和大金,如今伤亡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而且战争已经超过了半个多月,大辽进攻疲惫且损失惨重,大金倒是越打越勇猛。”

听到吴用的话,赵佶点了点头,随后道。

“我们该进攻了啊~”

赵佶说完这句话,吴用笑着扇了扇手中的白羽扇,其实这话他是故意留给赵佶说的。

而赵佶当然也知道吴用的意思,所以他对吴用倒是越来越满意了。

有这样一个智囊在身边,那赵佶就会轻松很多,而且一旦赵佶思考有了什么漏洞,吴用能快速的发现,从而弥补。

这也为大宋的战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至于战场上的出谋划策,那就更加的重要了,要知道,当初刘备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站稳跟脚。

那一半的功劳可以说都是诸葛亮的,可见一个智囊在古代的重要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