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 > 第350章 成立皇家商号!

制造局内,毕氏三兄弟!

“臣,参见皇上!”

此时,三人的脸上,全都带着一抹激动之色。

看到赵佶到来,赶忙行礼!

“平身吧,朕听何相说,你三人在活字印刷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毕氏三兄弟对视了一眼,最后,由提出了关键意见的毕文星,上前答道。

“陛下,臣等兄弟三人,在历时三代的改进当中,发现,现在的胶泥印,容易残缺,不能耐久,且不易上墨。

再加上和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在大小上容易出现差别,导致印刷出来的成品不够整洁。”

听闻此言,赵佶内心表示认同,随后略有深意的询问道。

“可是找到了解决之法?”

兄弟三人闻言,嘿嘿一笑,然后毕文星继续回答道。

“是的,陛下,在来到制造局之后,臣等发现,我大宋生产出来的百炼钢刀,几乎是一模一样。

再加上陛下您当初的建议,我兄弟三人,先是用铁来制作模具,然后生产了一批出来。

在确定了,能解决大小不一和不耐用的缺点以后,又用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最终解决了不易上墨的问题。”

赵佶闻言,大笑了一声道。

“好,还真是出乎了朕的预料,原本朕以为,还要很久才能研制成功那!”

毕氏兄弟闻言,同样点了点头道。

“原本,臣等也以为需要不短的时间,但是没想到,刚到制造局,就获得了启发。

这里面的人,都是能工巧匠啊,我们虽然研究的方向不同,但偶尔聊天之下,却能给彼此一些不一样的灵感!”

听到这些,赵佶很是开心,而且他表示理解。

他们都有一股子对所做之物的热情,都想要做到最好。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总是带着好奇心去探寻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真相。

所以,他们往往能给到彼此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在赵佶看来,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进步,那这些人,绝对是重中之重。

否则,偌大的华夏,必然会再次经历那血与泪的百年。

赵佶既然来了,就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胆,放心的去做,缺少钱,朕给你们拿,缺人手,朕给你们找,总之,只要能创造出新的东西,那朕就会给你们奖赏!”

毕家兄弟闻言,突然有了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同时,内心有了一丝感慨,如果他们的祖父能活在这个时代。

那绝对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匠人吧!

三兄弟,此时都在想,等今年家祭之时,一定要告诉祖父这个好消息。

当赵佶一行人,走出制造局的时候,心情都是大好。

有了这活字印刷术,那么接下来,他们就能加快书籍的印刷了,大宋的纸张之术,已经非常完善了。

只要活字印刷术改造成功,那接下来就能让更多的寒门士子有书读。

也许不久的将来,赵佶能够在大宋,实现普及全民文化知识也说不定啊!

“何相,朕准备成立皇家商号!”

何执中闻言,微微一愣。

“陛下,皇家商号,不是在姜妃那里,已经算成立了嘛?”

虽然姜瑾瑜三女没有入宫,但是何执中依旧称呼其为姜妃,一是,几女本就是赵佶的女人,无论如何,该有的尊重得有。

二是,这三女,和其他人不同,她们三人,可是实实在在的是大宋的钱罐子。

每年交给朝廷的钱,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光赵佶的内帑,都早已被三女填的满满当当。

不仅如此,这次对吐蕃用兵,三女也是出了大力的,虽然,以前的何执中看不惯商人,但这三女,还真的除外了。

不仅如此,此时的三女,给巴蜀等地,已经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活力。

据说现在的巴蜀,已经人人,以大宋子民自居了。

这其中,三女算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那。

因为在赵佶占领了金沙江以东的地方之后,三女就把生意带了过去,不仅给当地的百姓提供了无数的生存之路。

还改善了那里的民生,再加上赵佶派遣的官员,利用当地的环境,开始播种土豆,红薯等农作物。

巴蜀之地,算是第一批直接认可自己是大宋子民身份的吐蕃人了。

赵佶听到何执中的话,微微一笑道。

“还是太小了,她们三人,最多算是皇家商号的一部分!”

听到赵佶的话,何执中微微一愣。

“陛下,想要如何成立这皇家商号!”

“朕打算,将这印刷之事,从国子监中抽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

因为这活字印刷术投入以后,将会大大加快书籍的印刷,等到那个时候,光印四书五经等书,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何执中虽然还不知道赵佶的真实想法,但他肯定知道,此时的赵佶一定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陛下,可是还有其他打算?”

赵佶闻言,大笑了一声。

“知我者,何相也,朕打算以后得一些政令,国事,胜仗等事,以时报的形式印刷出来,发往州县。”

听到时报二字,何执中有些发愣,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赵佶知道何执中不懂,笑着解释道。

“你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就如这四书五经,它们记载的是文化知识,而这时报,记载的可能是短期,甚至当天发生的事情。”

“何相对庞家兄妹的事情,是否还有印象?”

何执中闻言,点了点头。

“你想一下,如果当初有时报,能及时把停止花石纲的事情,发往各州各县,那他们,还敢私自曲解朝廷的政令吗?

即使大部分人不识字,但是可不是每个人都不识字啊,只要有人能监督,那一些官员,就不敢过于放肆!”

何执中闻言,才明白了赵佶所说的时报的意义。

随后,何执中仿佛被打通了思路一般,笑着说道。

“如果一些政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布出去,那各地百姓,就有了参考,一旦差距过大,通过皇城司或者锦衣卫,就能第一时间获得各地的情况?”

赵佶听到何执中的话,大笑了一声。

“不错,看来何相已经明白了这时报的意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