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 > 第308章 查真相险象环生 遇旧友拨云见日

公孙策深知此次肩负使命之重,离开开封府后,便迅速乔装改扮起来。他寻来一件灰色粗布长袍,那布料粗糙得有些扎手,穿在身上却多了几分朴实憨厚的气息。又戴上一顶破旧的斗笠,斗笠的边缘微微卷起,几缕干草随意地耷拉着,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他大半张脸。

为了更加隐蔽,他还特意在脸上涂抹了一些污渍,将原本白皙的面庞弄得脏兮兮的,乍一看,活脱脱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百姓,混入人群之中恐怕也难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一切准备妥当,他便怀揣着满心的谨慎,悄悄潜入了京城。

京城内,繁华依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喧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公孙策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凭借着自己那如狐狸般的机智聪慧和敏锐过人犹如鹰隼的观察力,不动声色地四处向人打听那位达官贵人的消息。

他先是佯装成一个问路的外乡人,在达官贵人府邸附近徘徊,寻得机会与一些在府邸外劳作的下人闲聊攀谈起来。

“这位小哥,向您打听个事儿,听闻这附近住了一位大人物,您可知晓是哪位?”公孙策满脸堆笑,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客气地向一个正在清扫庭院门口的小厮问道。

那小厮抬头看了他一眼,撇了撇嘴,不耐烦地说道:“你打听这作甚?这可是李侍郎的府邸,李大人那可是朝中的大官,岂是你我这等小人物能随便打听的。”

公孙策心中一动,表面上却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连忙点头哈腰地说道:“原来是李侍郎啊,小的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多谢小哥告知,小的这就走,这就走。”

接着,他又在街边的小摊贩前驻足,看似随意地挑选着一些小物件,眼睛却时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趁着摊主找钱的间隙,低声问道:“老板,您这生意可好做?听闻这京城中,有些当官的手可伸得长,没少为难你们这些小本生意吧?”

摊主一听,神色微微一变,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声嘟囔道:“客官,您这话说的,咱做小买卖的,哪敢乱说。不过,这李侍郎的事儿,咱也多少听过一些传闻,据说他可不是表面上那么清廉……”

公孙策不动声色地继续追问:“哦?老板,您给小的说说,这传闻到底是咋回事儿?”

摊主却突然闭上了嘴,摆了摆手说:“客官,咱这还得做生意呢,有些话可不能乱说,您呐,还是少打听为妙。”

公孙策见状,也不好再强求,便买了几样东西,离开了摊位。随后,他又来到一家酒楼,寻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上几壶酒和几盘小菜,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伙计们拉着家常。

“小二,你这酒楼生意不错啊,平日里是不是常有达官贵人来光顾?”公孙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店小二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笑着回答:“那是自然,咱这酒楼在京城也算是有些名气,不少当官的都喜欢来这儿喝酒谈事儿。就说前几日,那李侍郎的手下还来这儿订了一桌酒席呢。”

公孙策心中暗喜,继续问道:“哦?这李侍郎来喝酒,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儿要商量?”

店小二微微皱眉,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这事儿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他们好像提到了一个什么庄园,神神秘秘的,好像在谋划着什么。客官,您可别到处乱说啊,这要是传出去,我这饭碗可就不保了。”

公孙策连忙点头保证:“小二放心,我也就是随便问问,不会乱说的。”

就这样,他从这些看似平常的对话中,逐渐拼凑出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线索。经过一番艰辛的查探,终于确定这位达官贵人正是朝中的李侍郎。这李侍郎平日里在朝堂之上总是一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模样,说起话来也是义正言辞,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和尊敬。

然而,公孙策如今掌握的线索却表明,他实则在暗中结党营私,与许多不法商人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王虎便是他在商界的得力爪牙之一,为他谋取了大量的非法利益,在这看似繁华的京城之下,隐藏着如此黑暗的勾当。

公孙策还进一步得知,李侍郎近期频繁出入一个位于京城郊外的秘密庄园,行踪极为隐秘,每次出行都是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似乎在那庄园之中谋划着更大的阴谋,其用心之险恶,实在是令人发指。

公孙策心中暗自思忖,若要彻底揭开这背后的黑幕,就必须亲自前往那个庄园一探究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朝着庄园的方向前行。庄园坐落在京城郊外的一处幽静山谷之中,四周山峦环绕,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庄园与外界隔离开来。

从外面望去,庄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花园中的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摆放得井然有序,处处透着精致与奢华,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然而,在这精美的表象之下,却弥漫着一股神秘而压抑的气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仿佛有一双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窥视着一切。

公孙策隐匿身形,小心翼翼地朝着一座灯火通明的楼阁靠近。他的脚步轻盈得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脚尖轻点地面,如同一只敏捷的夜猫在黑暗中潜行。他的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透过窗户上的缝隙,他看到李侍郎正与几个心腹在商议着什么。

李侍郎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坐在上位,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脸上的表情严肃而紧张。他的几个心腹则围坐在一旁,低声交谈着,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账本,似乎在谋划着一场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那些文件和账本仿佛承载着他们罪恶的证据,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揭露的那一刻。

公孙策正欲靠近些,以便能够听清他们的谈话内容,从而获取更多有力的证据。突然,一只手从背后伸了过来,捂住了他的嘴巴,另一只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的身体,将他迅速而敏捷地拖到了一旁的角落里。公孙策心中大惊,刚想要挣扎反抗,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轻声说道:“公孙先生,别出声,是我。”

公孙策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位旧友——江湖侠客燕十三。燕十三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身姿挺拔如松,浑身散发着一股冷峻的气息。他的眼神冷峻如冰,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一切黑暗。面容刚毅,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气和冷峻,让人望而生畏。

“燕兄弟,你怎么会在这里?”公孙策惊讶地压低声音问道,眼中满是疑惑和惊喜,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个关键时刻遇到自己的旧友,而且看样子,燕十三似乎也在调查李侍郎的事情。

“此事说来话长,”燕十三低声说道,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带着一丝疲惫,“我近日也在调查李侍郎的罪行,发现他与一些江湖邪恶势力暗中勾结,企图谋害忠良,扰乱朝纲,其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我一路追踪他的踪迹,便来到了此处。这李侍郎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他的所作所为,我绝不能坐视不管。”

公孙策心中一喜,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说道:“太好了,燕兄弟,我们正好联手,将李侍郎的罪行揭露出来,为朝廷除害,还天下一个太平。这等奸佞小人,若不将其绳之以法,天理难容。”

燕十三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公孙先生,我也是这么想的。李侍郎的罪行罄竹难书,我们不能让他继续逍遥法外,祸害百姓。”

两人商议了一番,迅速制定出了一个计划。他们决定由燕十三继续在外面监视李侍郎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比如李侍郎准备离开庄园或者有其他人前来接应,燕十三便立刻发出信号通知公孙策。

而公孙策则趁机潜入楼阁,窃取那些能够证明李侍郎罪行的文件和账本,这些证据将是将李侍郎绳之以法的关键所在,只有拿到这些证据,才能让他在朝堂之上无法抵赖,受到应有的惩罚。

公孙策小心翼翼地再次靠近楼阁,趁着守卫换岗的那一瞬间短暂的间隙,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迅速地闪进了房间。

进入房间后,他立刻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心跳急剧加速,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确定没有其他人后,便快速地翻阅着桌上的文件和账本。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每一页纸张的翻动都仿佛在诉说着李侍郎的罪行。他将一些关键的证据小心翼翼地藏入怀中,这些证据此刻仿佛是他手中的珍宝,每一张都承载着正义的希望。他的动作轻之又轻,生怕弄出一点声响,惊动了外面的守卫。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高声的喊叫声:“有刺客!快抓住他!”

原来,他们的行动还是被李侍郎的手下发现了。公孙策心中暗叫不好,连忙转身朝着窗户的方向跑去,企图从那里逃脱。然而,此时窗外已经围满了守卫,他们手持利刃,虎视眈眈地盯着窗户,将他的去路完全堵死,那明晃晃的刀刃在灯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是一道道死亡的警戒线,他已陷入了绝境,无路可逃。

紧急关头,燕十三如鬼魅般出现,他手持利剑,身姿矫健,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入敌群。他大喝一声:“挡我者死!”声音响彻夜空,带着一股无畏的气势。手中的剑如蛟龙出海,又如闪电般挥舞,剑花闪烁之间,瞬间将那些守卫击退。他的剑法凌厉无比,每一招每一式都带着致命的杀伤力,仿佛是一位来自地狱的战神,为公孙策开辟出了一条逃生的道路。

公孙策见状,毫不犹豫地朝着燕十三开辟的道路冲了出去。两人一路拼杀,左冲右突,背靠着背,与守卫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燕十三的剑法犹如疾风骤雨,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公孙策也不甘示弱,他施展着自己的武功,虽然不及燕十三那般高强,但也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攻击,时不时地给予反击。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终于突出重围,逃离了庄园。

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停留,一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开封府。回到开封府后,公孙策顾不上休息,立刻将窃取到的证据交给了包拯。

包拯看着这些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证据,手背上青筋暴起,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好一个李侍郎,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做出这等违法乱纪、祸国殃民之事。本府定要将他绳之以法,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还朝廷一个清明,还百姓一个公道。这等奸佞之徒,若不除之,国将不国。”

展昭在一旁义愤填膺地说道:“大人,让我去将这李侍郎捉拿归案吧。这等奸佞小人,绝不能让他再逍遥法外。我这就去,将他生擒回来,交由大人处置。”展昭说着,双手紧紧地握住拳头,眼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杀意,仿佛只要包拯一声令下,他便会立刻冲出去,将李侍郎缉拿归案。

包拯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不可轻举妄动,李侍郎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党羽众多,我们若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让他有机会销毁证据,逃脱制裁。我们需从长计议,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方能将他一举拿下。这就好比是一场棋局,我们必须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究竟包拯会想出怎样的计策来对付李侍郎?李侍郎又会如何应对?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