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 > 第669章 青丝索命惊汴京 包公初断离奇案

第一回

(清晨,州桥下)

“梆——梆——”打更的老王头敲着梆子,佝偻着背,慢悠悠地走过州桥。忽然,一阵奇异的香味幽幽飘来,他不禁抽了抽鼻子,嘴里嘟囔道:“怪了,这大清早的,又不是啥节令,谁在烧香?这味儿还挺特别。”

他好奇地循着香味往桥洞下张望,这一看,吓得他“啊呀”一声,一屁股跌坐在地,手里的梆子也“咕噜咕噜”滚出老远。

“死...死人啦!”老王头连滚带爬地往街上跑,慌慌张张的,正撞上巡街的张龙赵虎。

“老丈何事惊慌?”张龙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

老王头脸色煞白,抖着手指向桥洞,结结巴巴地说:“那...那下面有个女尸,脖子上缠着...缠着头发,太吓人啦!”

赵虎皱起眉头,心中一沉:“又是青丝缠颈?这都第三起了。”他转头看向张龙,神色凝重地说,“快去禀报大人,我在此守着,绝不能让现场被破坏。”

(开封府衙内)

包拯正在桌前专注地批阅公文,忽听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朝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大...大人!州桥下又发现一具女尸!”

包拯猛地抬起头,眉心那道月牙印记显得格外分明,他神色严肃地问道:“可与前两案相似?”

“回大人,简直一模一样!”王朝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详细说道,“死者是城南刘记绸缎庄的千金,年方十八。最邪门的是那缕头发,仵作试了几次都解不开,就像是...像是长在肉里似的,怎么弄都弄不掉。”

一旁正在捣药的公孙策放下手中的药杵,走上前来插话道:“大人,学生以为此案绝非寻常。前两具尸体指甲缝中皆有朱砂残留,这次恐怕也不例外,看来其中定有蹊跷。”

“备轿!”包拯果断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本府要亲往勘验!展护卫何在?”

门外立刻传来清朗的应答:“属下在此。”只见展昭一袭蓝衫,身姿挺拔,抱剑而立。

“你随本府同去。”包拯沉声道,接着转头吩咐,“王朝,去请仵作;马汉,清点前两案卷宗,本府回来后要看。”

(州桥现场)

桥下早已围满了百姓,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见包拯的轿子到了,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公孙策正在仔细地验尸,看到包拯前来,行礼后低声说道:“大人请看,死者面容安详,就好像在熟睡一样,但......”他轻轻拨开发丝,眉头紧皱,“这勒痕入肉三分,而且从痕迹来看,绝非死后所为,定是生前就被这缕青丝紧紧缠住脖颈,直至丧命。”

包拯蹲下身子,目光在尸体上仔细查看。突然,他目光一凝,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公孙先生,你看这个。”说着,他从发丝末端小心翼翼地拈起一个芝麻大小的金铃。

公孙策赶忙凑近细看,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咦?铃上似乎有字......仔细辨认,是‘玉堂’二字!大人,这‘玉堂’二字,或许是解开此案的关键线索。只是不知,这到底是人名,还是某个地方的名字呢?”

这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展昭押着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人走了过来,对包拯说道:“大人,此人在现场疯言疯语,行为甚是可疑。”

老妇人被带到包拯面前,看到地上的尸体,突然“扑通”一声跪地,吓得浑身发抖,连连磕头:“青姑娘饶命啊!老身当年只是奉命行事,不是存心害您...求您放过老身吧!”

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充满了疑问。包拯上前,语气温和地说道:“老妈妈莫怕,且随本府回衙细说,本府定会为你做主。”

(开封府后堂)

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捧着衙役递来的热茶,可手还是不停地发抖。包拯示意衙役们退下,只留下公孙策在一旁。

“老妈妈,”包拯放缓语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亲切些,“你方才说的‘青姑娘’,可是指‘玉堂春’戏班的柳青儿?”

老妇人一听,手一抖,茶碗“当啷”一声掉落在地,她惊恐地看着包拯,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怎知?难道您能掐会算不成?”

公孙策赶忙递过新茶,轻声安慰道:“老妈妈莫怕,我们只是根据一些线索推测。三年前柳青儿投井自尽,此事想必与今日死者有关,还请老妈妈如实告知。”

“造孽啊...”老妇人老泪纵横,用衣袖擦了擦眼泪,缓缓说道,“那日刘小姐带着几个官家小姐来戏班,非说青姑娘勾引她家相公,二话不说,硬是...硬是剪了她一绺头发,还说什么要镇她的魂,可怜青姑娘,当天晚上就投了井啊!”

包拯听后,猛地站起,怒目圆睁,大声喝道:“王朝马汉!速去查‘玉堂春’戏班所有档案!本府定要将这背后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傍晚,书房内)

王朝匆匆走进书房,呈上一本泛黄的名册,说道:“大人,查到了。柳青儿确有个孪生妹妹,名叫柳红袖,自幼在峨眉学艺。”

马汉接着补充道:“据戏班老人说,柳红袖武功极高,当年听闻姐姐死讯后,悲痛欲绝,曾发誓要为姐姐报仇。大人,此案莫非与她有关?”

正说着,展昭匆匆进来,抱拳道:“大人!属下在城南荒宅发现白衣女子踪迹,与之交手时,扯下她半幅衣袖。”他展开一块白绸,上面绣着“玉堂春”三字。

包拯拍案而起,眼神坚定地说:“果然是人非鬼!传令全城,重点搜查道观、戏楼等场所,尤其留意会武功的女子,绝不能让真凶逃脱!”

话音未落,公孙策疾步走进来,神色匆忙地说:“大人!金铃有新发现!”他展开一张银粉拓印的纸条,递给包拯,“铃内刻着‘乙未年三月廿八’,正是明日!”

包拯脸色骤变,急忙说道:“快查前两个死者的忌日!”

马汉迅速翻看卷宗,说道:“第一个死于二月十五,是三年前欺负柳青儿最狠的周家小姐;第二个死于三月初一,是当年剪头发的李丫鬟。”

“不好!”包拯焦急地说道,“按此规律,下一个必是当年主谋——礼部侍郎之女李玉娥!展昭,速带人去李府,务必保证李玉娥的安全,将凶手缉拿归案!”

(李府绣楼)

李玉娥正对着镜子精心梳妆,铜镜中突然映出一个白影。她心中一惊,猛地回头,只见一个与自己容貌相似的女子静静地立在身后,手中握着一缕乌黑的发丝,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恨意。

“你...你是谁?”李玉娥声音颤抖,惊恐地问道,身体不自觉地往后退。

白衣女子冷冷地看着她,幽幽地说道:“三年前今日,你带人逼死我姐姐时,可曾想过会有报应?”

“柳...柳青儿?不可能!”李玉娥踉跄后退,脸上满是恐惧,“你明明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在这里......”

“我是柳红袖。”女子冷笑一声,眼中的恨意更浓,“姐姐临终前将你们每个人的罪状都写在《玉堂春》戏本里,这些年,我日夜苦练武艺,就是为了今日。今日,该清算了!”

说罢,她手腕一抖,发丝如灵蛇般迅速缠向李玉娥的脖颈......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