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一个交警,抢刑侦的案子合适吗? > 第722章 同事的交流

一个交警,抢刑侦的案子合适吗? 第722章 同事的交流

作者:宁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07:59:13 来源:小说旗

警局的工作节奏犹如一张时紧时松的弓弦,案件高发期时,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不分昼夜地忙碌,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而在相对平稳的时段,大家也能稍稍缓口气,享受片刻难得的闲暇。徐麟平日里既要投身于打击网络犯罪、侦破复杂案件的前沿阵地,又要兼顾日常交通管理的琐碎事务,忙碌自是不必说。然而,他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也格外珍惜工作之余与同事们交流互动的机会,毕竟大家同处一个战壕,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才能走得更远。

这一日,忙碌的喧嚣暂时褪去,警局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轻松氛围。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下几缕金色的光带,尘埃在光束中肆意飞舞,给略显严肃的办公环境添了几分慵懒与温馨。徐麟刚结束手头一份报告的整理,正靠在椅背上舒展筋骨,长时间伏案工作让他的腰背有些酸痛。就在这时,同事小李笑嘻嘻地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走了过来,轻轻放在徐麟的桌上,说道:“徐哥,忙了一上午,喝点咖啡提提神。”

徐麟抬头,眼中满是笑意与感激,“谢了,小李,你这来得可真是时候。”他端起咖啡,轻抿一口,温热的液体带着醇厚的香气瞬间驱散了些许疲惫。小李顺势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犹豫片刻后开口道:“徐哥,我知道你忙,本不该打扰你,但我这儿有几个刑侦方面的问题,憋在心里好久了,实在没辙,想请教请教咖啡杯

徐麟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而温和,“别这么见外,都是同事,有啥问题尽管说,咱们一起探讨探讨。”小李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笔记,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处问道:“徐哥,你看啊,就像上次咱们处理的那起盗窃案,现场留下的痕迹特别少,就只有窗户上一些疑似撬痕和地上几个模糊的脚印,咱们怎么才能从这些有限的线索里,准确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逃跑路线,甚至是他可能藏身的地方呢?我当时跟着出警,看着现场就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徐麟微微沉思片刻,伸手拿过本子,仔细端详上面的记录,随后开口道:“这确实是刑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拿那起盗窃案来说,首先,窗户上的撬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你得仔细观察撬痕的形状、深度、方向,不同的撬具留下的痕迹截然不同。比如说,如果撬痕是细长且较浅,呈微微弯曲状,很可能是用薄片类的简易撬棍,这种撬棍便于携带,但力量相对较小,说明嫌疑人可能力气不大,或者是想尽量减小动静。而若是撬痕宽厚、深且直,那就大概率是专业的重型撬棒,使用这种撬棒的嫌疑人一般经验丰富,胆子也大,对自己的作案速度有信心,不怕引起较大声响。”

小李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徐麟,不停地点头,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着。徐麟接着说道:“再看地上的脚印,这可是重中之重。脚印的大小能初步估算嫌疑人的身高范围,一般来说,身高与脚印长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能提供一个大致方向。脚印的深浅反映体重,步幅大小、间距宽窄则能推断出他的行走习惯、是否匆忙。如果步幅大且间距均匀,说明嫌疑人行动从容,很可能对现场环境熟悉,提前规划好了逃跑路线;要是步幅小且凌乱,那他当时八成是慌了神,作案过程中可能遇到了意外情况。”

为了让小李更好理解,徐麟站起身,在办公室的空地上模拟起不同的行走姿态,一边走一边讲解:“你瞧,像这样步伐稳健、步幅适中,就类似一个冷静的老手;而这样脚步急促、乱了节奏,就像是新手初次作案,心里没底。通过这些细节综合分析,我们就能大致描绘出嫌疑人的轮廓,顺着他可能的逃跑方向排查监控、走访周边群众,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找到他的藏身之处也就更有把握了。”

小李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徐哥,经你这么一讲,我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多了。以前我看现场,就是单纯地看,根本不知道从这些细微之处挖掘这么多关键信息。还有啊,徐哥,要是遇到嫌疑人有反侦察意识,故意破坏现场,销毁证据,咱们又该咋办呢?”

徐麟坐回椅子上,喝了口咖啡润润喉,继续说道:“这就更考验咱们的功底了。嫌疑人越想掩盖,往往就会露出更多马脚。比如他刻意擦掉指纹,但在擦拭过程中,可能会留下擦拭的痕迹走向,通过这些痕迹,我们可以反向推断他触碰过哪些地方,进而推测他作案时的动作顺序。要是他销毁一些物证,周边环境里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就像有一回,嫌疑人烧毁了作案时穿的衣物,以为万事大吉,可我们在灰烬附近发现了一些未燃尽的布料纤维,经过化验分析,确定了衣物的材质,再结合当时的季节、流行款式,很快锁定了购买区域,顺藤摸瓜找到了他的线索。”

“而且,现在科技手段这么发达,即使现场被破坏得看似一塌糊涂,像微量物证检测技术,能从极其微小的残留物中发现关键信息,哪怕是肉眼几乎看不见的一滴血迹、一根毛发,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转折点。所以啊,咱们在现场勘查时,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点异常。”徐麟的话语掷地有声,小李听得热血沸腾,心中对刑侦工作又多了几分敬畏与热爱。

两人正聊得火热,其他几位同事也被吸引了过来,纷纷围坐一旁,加入这场知识的交流盛宴。同事小王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徐哥,我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时,经常遇到当事人各执一词,说法完全不一样,又没有确凿的物证,这种情况下怎么分辨真假,还原事实真相呢?”

徐麟笑了笑,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这种情况确实棘手,但也不是毫无办法。首先,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动作、语气这些细节。说谎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异样,比如眼神游离,不敢直视对方;说话时可能会频繁停顿、重复,声音发虚,肢体动作也会显得僵硬、不自然。当然,这些不能作为绝对的判断依据,但能给我们一个初步的怀疑方向。”

“然后,就是从他们的陈述逻辑入手。真话通常是连贯、自然的,细节丰富且经得起推敲;而假话往往漏洞百出,前后矛盾。你要反复询问关键细节,看他们每次的回答是否一致,一旦出现偏差,紧抓不放,深挖下去,往往就能让真相浮出水面。还有啊,多走访周边的目击者,哪怕他们只看到了事件的一个片段,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也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徐麟的经验分享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同事们求知若渴的心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广泛,从案件侦破技巧延伸到了与群众沟通的艺术、心理压力的排解方法,甚至是未来刑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徐麟始终是那个最耐心的倾听者、最专业的解答者,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倾囊相授,同事们对他的专业知识越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渐暗,余晖将大家的身影拉得长长的。这场热烈的交流才慢慢落下帷幕,同事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各自散去。小李临走前,紧紧握着徐麟的手,一脸坚定地说:“徐哥,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我以后一定多向你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咱们一起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徐麟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鼓励与期许:“好啊,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在警局这个大家庭里,这样的交流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温暖而强大的力量,照亮了每一个人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守护正义的征途上,步伐愈发坚定,无惧风雨,勇往直前。而徐麟,也在分享的同时,不断汲取着同事们反馈的新思维、新视角,持续充实着自己,为迎接下一个挑战蓄势待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