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燕山奇谭录 > 第2章 皇权更迭

燕山奇谭录 第2章 皇权更迭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6 23:23:08 来源:小说旗

李弘暴病早逝的噩耗,如同一记震耳欲聋的晴天霹雳,毫无征兆地在大唐宫廷内外轰然炸开。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瞬间让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压抑得近乎窒息、慌乱如无头之蝇的氛围之中。消息如疾风般传到北平府时,罗章正在静谧的书房中,全神贯注地翻阅着兵书,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听闻此讯,他仿若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手中那本沉甸甸的书卷竟不由自主地滑落于地,发出一声闷响,他的神色也随之变得格外凝重。

未过多久,宫中便火急火燎地传来旨意,武则天太后紧急召见各位大臣入宫商议大事。罗章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忙整理好衣冠,力求以最庄重的仪态面见太后。他深知,此次商议的内容必定关乎大唐的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随后,他便随着传旨太监,一路疾行,火速赶往宫中。

当罗章踏入那金碧辉煌却此刻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乌云密布的朝堂时,只见诸位大臣早已神色匆匆地齐聚一堂。他们或是皱眉低语,或是交头接耳,议论声虽不大,却如细密的蛛网,弥漫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罗章心中明镜似的,此次商议的核心焦点,无疑是在李弘无子嗣这一棘手情况下,究竟该拥立谁为新君,这可是关乎大唐未来走向的关键抉择。

不多时,武则天太后在一众宫女太监的小心翼翼簇拥下,缓缓走上朝堂主位。她的神色中透着深深的哀伤,毕竟李弘是她的爱子,但作为一国之主母,她又不得不强撑着那威严的仪态。她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声音略带颤抖,却又努力保持着庄重,缓缓说道:“弘儿不幸早逝,此乃我大唐难以承受之殇。然国不可一日无主,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便是要共商立新君之事,诸位但说无妨,莫要有所顾虑。”

话音刚落,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却仍精神矍铄的老国公率先迈出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后,声音略显沙哑却坚定有力地说道:“太后,依老臣之见,按照皇室位次立储乃祖宗传下的规矩,李旦殿下身为嫡次子,理当继承大统。如此,方能稳定朝纲,顺应天意,使我大唐江山永固。”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朝堂中响起:“老国公所言极是,按位次立储,名正言顺,实乃当前之良策。”

罗章心中暗自思忖,李旦行事果敢,颇具决断力,若能登基,或许能为大唐带来一番新的气象,开创出不一样的局面。正思索间,却见另一位大臣从队列中站了出来,恭敬地拱手说道:“太后,老臣以为,李显殿下虽位次稍后,但他心思缜密,犹如细腻的丝线,善于权谋,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更能应对如今复杂多变、波谲云诡的朝堂局势,实乃储君的不二人选。唯有他,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引领大唐这艘巨轮平稳前行。”

朝堂之上,大臣们迅速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一时间,朝堂内嘈杂声四起,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触即发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武则天太后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论,眉头微微紧皱,那紧皱的眉头仿佛凝聚着千般忧虑与思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沉忧虑与审慎思索。待大臣们的争论稍歇,她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却如同洪钟般在朝堂内回荡:“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哀家意已决。李显自幼聪慧过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颇具治国之才,且在朝中亦有一定根基,人脉广泛。明日,哀家便下旨立李显为太子,待弘儿丧事结束,便正式登基,君临天下。”

大臣们听闻,虽有人心中仍有异议,但见太后主意已定,如同铁板钉钉,也只好纷纷跪地领旨,整齐而响亮地说道:“太后圣明。”

罗章心中虽对太后的决定有些意外,毕竟按照常规思路,按位次立储更为常见,但他也深知君命难违的道理,只得随着众人一同跪地领命。

第二日,武太后的旨意便如春风般昭告天下,立李显为太子。李弘的丧事在一片肃穆悲痛的氛围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皇宫内外张挂起洁白如雪的白幡,仿佛一片哀伤的海洋。哀乐低回婉转,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李弘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众人皆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待李弘的丧事结束,长安城迎来了一个看似平静却实则暗流涌动的日子。这一天,李显正式登基。皇宫内,钟鼓齐鸣,那激昂的鼓点和悠扬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礼乐奏响,宛如天籁之音,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身着华丽龙袍的李显,在群臣的朝拜下,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缓缓走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高呼,声音响彻宫殿,仿佛要冲破云霄,传达至天地之间。

李显端坐在皇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凝重。他深知,这皇位得来并非易事,其中充满了无数的权谋争斗与艰辛。而未来的路,更是荆棘密布,充满了挑战与变数,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稍有不慎便可能船毁人亡。

罗章站在群臣之中,望着新登基的李显,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随着新帝登基,朝堂必将迎来一番翻天覆地的格局变动,而罗家,作为朝中颇具影响力的家族,也将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同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

退朝之后,罗章心事重重地回到北平府。罗昌与罗英早已得知消息,在府中焦急地等待着父亲归来。见到罗章回来,二人赶忙迎上前去,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好奇。

罗昌一脸急切地问道:“父亲,朝堂之上情况究竟如何?到底立了谁为新君?”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迫不及待。

罗章微微叹了口气,神色略显疲惫地说道:“太后下旨立了李显为太子,今日已正式登基。”那声音中,既有对局势变化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担忧。

罗英皱了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思索片刻后说道:“如此一来,朝堂局势怕是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了。我们罗家须得谨慎行事,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小心翼翼,审时度势,方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不被卷入无尽的漩涡。”

罗昌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怕什么,我罗家世代忠良,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那是有目共睹的。不管谁登基为帝,难道还能亏待了我们不成?”他的语气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血气方刚与些许鲁莽。

罗章看了罗昌一眼,眼神中既有严厉,又有关爱,严肃地说道:“昌儿,你切莫小瞧了这朝堂风云。新帝登基,各方势力都在重新洗牌,犹如一场复杂的棋局重新开局。我们罗家虽有功,但在这权力的漩涡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你与英儿都要记住,今后行事,务必谨言慎行,不可冲动鲁莽。”

罗英点头说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只是如今局势不明,我们是否该尽快表明立场,与新帝拉近关系,以确保罗家的地位稳固?”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家族命运的深思熟虑与担忧。

罗章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急不得。新帝初登大宝,朝堂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我们需先观望一阵,看清局势再做定夺。切不可贸然行事,以免陷入困境,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展现出一位大家长的睿智与谨慎。

罗昌虽心中仍有些不甘,但见父亲如此慎重,也只好点头应道:“孩儿听父亲的便是。”他明白,父亲的决策必定有其深意,自己不可意气用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