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第106章 死神降临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106章 死神降临

作者:枫笙水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05:52 来源:小说旗

当司马懿化身为死神之后,速度、攻击力和防御力至少提升十倍。最重要的是,他是魏国血族的高层,肩背后有一双黑色的羽翼,可以在上飞。

金发新娘玛丽卡,原本速度并不比司马懿慢,但是在他化身为死神之后,速度就跟不上了。

逃是没办法逃的,只能打。

况且,如果李白从玛丽卡的背上跳落到地面,当然会更有优势,可惜司马懿并不上当,而是去攻击其他人。

因此,李白只能在空中跟司马懿打,这对他很不利。

有些魔种后裔狂化之后,会失去理智,或者智商不在线,但司马懿化身为死神之后,完全没有这种副作用,反而更冷静,更聪明。

这种时候,李白只能使用最强大招青莲剑歌,不停地放声高歌。否则,面对着已经化身为死神的司马懿,就算他是“青莲剑仙”,迟早也会嗝屁。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李白站在玛丽卡的背上,左手施展寒冰吸星掌和火焰旋风击,右手施展金光乾坤剑,放声高歌,正是他自己作的诗《远别离》。

杨玉环踏着轻灵飘逸的舞步,奏响悦耳动听的琵琶弦音,用音波功和冰魄神针来为李白减轻压力。

李白原本打不过死神状态的司马懿,但他放声高歌的时候,整个人都嗨起来,毫无畏惧之意,竟然渐渐跟司马懿打成平手。

如果杜甫在这里,李白和他一起施展刀剑合璧,那么司马懿只能落荒而逃。

刀剑合璧,下无敌,这真不是自己吹出来的。

………………

李白写的诗《远别离》,跟一个古老的传有关。

相传,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这个传,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一提到这首诗前半部分,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

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

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

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

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不正像是在唐玄宗昏聩、政局阴暗么?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不正像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么?

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了,又何补于世,有谁能听得进去?

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像正在对我发怒呢!

这雷声显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饶威吓,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奸邪当道,国运堪忧。

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饶猛虎。

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啊!

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

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他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何至如此呢!

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

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又加深了一步。

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

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

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唐朝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

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

元代萧士赟认为:“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法,是可信的。

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和妻子。

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带出的。

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李白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这是李白自己写的诗,藏在记忆碎片中,所以他很容易就进入诗中的意境,并且将这种意境用在剑法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亦真亦假的剑意。

玉环与李白结伴同行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彼此配合得很有默契,相得益彰。

司马懿久攻不下,眼看法力渐渐不够支持他继续幻化为死神,忽然冷冷一笑,随即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长啸,带着剩下的那些吸血蝙蝠迅速离开。

至于那些半兽人,已经没剩几个,很快就被胡斐和李白联手杀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