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第211章 状元实业家张謇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211章 状元实业家张謇

作者:枫笙水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05:52 来源:小说旗

随园小队第二个上场的,是清末状元张謇,由青莲小队的杨玉环应付。

迷踪步!

惊鸿舞!

音波功!

霓裳曲!

玉环微微一笑,踏着优雅轻灵的舞步,拿着玉石琵琶,纤纤玉指轻轻勾动,演奏李白创作的诗歌《侠客行》,用悦耳动听的无形音波来对付张謇。

张謇拿着两把特制的紫金色转轮手枪,目光凝注着玉环,沉着应战。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清末状元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是华夏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他是华夏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创办华夏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华夏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

他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华夏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华夏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着名的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来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相传,当年张謇能够当上状元,跟慈禧太后有关。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唐朝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高官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状元。

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

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她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一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

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

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张謇考的是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花了三十五天。

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

翁同和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于是,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要打破常规,要选一名有久远纪念的人当状元。

慈禧就问:怎么为久远呢?

翁同和说:依臣之见,往年是第一名贡士当状元,今年就以第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

慈禧一听,说:哎,倒有些道理。

只不过,最后她并没有表示可否。

后来,翁同和就找考相公布臵,说: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你们所有考相公都要送礼品,但这个礼品不是要你们送钱财,而是要你们每人送一个条幅。

也就是说,每个贡生都要写贺寿词。

张謇想,太后六十大寿,自己又是第六十名进士,应该把这名次的六十,跟太后寿庆的六十联起来才好。

他拿定主意,摆开文房四宝写起来。

写的是:“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写到底,年字的最后一笔,落笔时高了些,成了出头的年。

六十大寿前一天的晚上,西太后在百官的陪同下,前去观赏贺幛贺联。

那些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臵上。

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眼睛突然一亮,心道:“噫,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

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么?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哩。”

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像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

张謇就站在一旁,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

此话好像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咧嘴一笑,就像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哈哈,倒有状元之才!”

西太后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立即又是一阵磕头,一边磕一边说:“太后、皇上英明,谢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万寿无疆万万岁!”

太后一看,心想:不好,本是开心辰光的玩笑话,他张謇怎么当起真来了呢?若说点状元,那是明天五更皇帝的事儿,你是谢哪个恩呀!

转念一想:金口玉言,君无戏言,将错就错算啦!

于是,她收起笑容,正色道:“众卿听着,多蒙皇帝孝道,文武忠心,在本后六十大寿之际恩科取士,又特地将状元郎排在六十花甲之位,借此吉日良辰,要我恩准加封。为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准各位所请,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

就这样,张謇成了恩科状元。

当然,这样考上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有“猫腻”的,不过在当时也是公开的秘密。

状元是要由皇帝钦点的,一般情况下都由阅卷大臣排定。他们认为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谁的圈多,谁就排在前面。

前十本要呈交皇帝亲自审查,阅卷大臣把他们认为第一的放在最上面,皇帝拿起的第一本就是状元了。下边的就是榜眼、探花,以此类推。

但是,有“猫腻”,不等于张謇就很平凡。他不但不平凡,而且还非等闲之辈。

清代状元张謇,在华夏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

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因而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

即使当现行体制遭遇不测、命悬一线时,他仍旧会为其效命奔波。

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旧体制的“愚忠”,只是为了将民族革新的代价降到最低点。

但是,如果这个体制真的被排挤出局,张謇就会毅然决然与新政府展开合作,而决不会对旧时代存在丝毫的留恋。

无论处于任何政治集团、任何人主宰的政府,他都会勇于站到前台,严厉批评当局的失策。

张謇,一个伟大的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