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第250章 医者父母心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250章 医者父母心

作者:枫笙水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05:52 来源:小说旗

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在古代,医生对病人应该是一种很牵挂,很担心的心态,所以跟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心态一样,所以“医者父母心”是医生和医院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

其实,“父母心”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有平等心,对所有的“孩子”(患者)都一视同仁。

如果区别心太重,对某一类“孩子”极好,而对另一类“孩子”极差,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偏心眼和势利眼。

隋唐时期,在医学上有很大发展,涌现一批优秀的医学家和重要的医学着作。

像隋朝的医学大家巢元方、许智藏,唐朝的名医许胤宗、张文仲、韦慈藏、孟诜、孙思邈,以及诸多医学名着,如隋朝甄权所着《脉经》、甄立言着《古今录验方》、巢元方所着《诸病源候论》,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唐朝十分重视医药学的古籍整理和研究,曾由宫廷主持编修一部药物学着作,总结了一千多年来我国药物学的知识,并由各地征集实物标本,绘制成图,成为一部图文并茂、反映我国自上古至隋唐时期药物成就的专着。

这部书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编修完毕,取名《新修本草》(后人叫做《唐本草》),共载药物844种。

这是我国古代由国家颁定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颁定的药典要早八、九百年。

孙思邈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医学家,真真正正做到“医者父母心”。

他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

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

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

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华夏人民和医学工作者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因为他早期曾经在今陕西耀县城东的北五台山隐居,后世人为纪念他,便改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在此处修建了药王祠。

迄今尚存药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

其中一通,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始刻,元宪宗五年(1255)另刻的碑石,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孙思邈的颂词:“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另有明隆庆六年(1572)刻的《千金宝要》和《海上方》,载有重要药方近千条。

在孙思邈医学着作陈列室中,保存有各种版本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着作。

因为他的医学经验非常丰富,又虚心好学,所以在医药学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譬如,孙思邈在药物学方面也有很高成就。

他一生足迹遍及天下名山,实地采集药材,并在医疗中又有多次验方的经验,所以他积累了丰富的采药和制药的经验。

他总结出了一些特效药的用途,如白头翁、马齿苋、黄连之治痢疾,槟榔治疗绦虫等。

他还首创“复方”,这是我国医药史上的重大革新。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和续作《千金翼方》里,列举了几百种药材,并告诉人们采集的季节,这些创造性的和总结性的工作都是很不平凡的贡献。

孙思邈是我国妇科和儿科的首创者。

《千金方》“始妇人而次婴孺”,他分析了女性和男性、小儿和成人在生理上的不同,指出妇产病和小儿病的特点,应单独立科。

在他的影响下,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特为“妇人”、“小儿”立专章,宋代时更出现了妇产科和小儿科的专着《妇人大全良方》、《小儿药证直诀》。

孙思邈对针灸学也有重大贡献。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重作了《明堂针灸图》,绘制了三幅大型彩色针灸挂图,分别把人体正面、背面和侧面的二十经脉用五色绘出,把奇经八脉用绿色绘出。

孙思邈主张针灸和药物综合治疗,“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把我国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他在养生学方面,病理学方面都有许多超越前人的成就。

………………

孙思邈全心全意为人治病,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

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

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譬如含有乙种维生素的杏仁、防风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

而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却晚到1642年,孙思邈这方面的成就比欧洲早一千年。

夜盲病(当时叫“雀目”)的患者,则是缺乏维生素的缘故,他主张用含大量甲种维生素的动物肝脏来治夜盲症,所谓“牛肝明目”等。

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孙思邈在太白山中居住时,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他凭自己的经验,确定出233种药物的适当采集时节。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一生勤奋好学,知识广博,深通老、庄学说,知佛家经典,阅历非常丰富,唐初着名文学家孟诜、卢照邻等人对他皆以师尊之礼相待。

他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

他在所着《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

孙思邈出生在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他住在太白山上的村子里,这个地方盛产药材。

孙思邈又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立志要钻研医药学,经常进山里采药,自己制作各种草药药材,有时候还自己亲自适用,酸甜苦辣咸,功效、药用,都要亲自验证。

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发现许多新的疗法,在学术史上都是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相传,从前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不能正常排泄。孙思邈看病人痛苦煎熬的样子,也是十分的焦急,一时之间却也没有别的办法。

正好看见旁边的孩子拿着葱管在玩儿,孙思邈受到了启发,于是决定用这个方法试一试,然后自己用嘴对着葱管吹了起来。

果然,在他的努力下,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恢复了正常。

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孙思邈为人聪慧,又十分的重视医德,不管病人是什么身份,得了什么病,都一律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人尽皆知的小故事,说是孙思邈到长安一带行医,在途中遇到丧礼,却见棺材中不停的滴着血,孙思邈过去一问,原来是孕妇难产,一尸两命。

孙思邈觉得不正常,开棺一看,那孕妇果然流着血。孙思邈当即为她针灸,产妇完全苏醒过来,后来又生了孩子,母子平安。

长安的人们一看,纷纷赞扬孙思邈医术高超,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受到后人深深的尊敬,在他的故乡孙家塬,为他建立了祠堂,把他曾经隐居过的山叫做“药王山”,山上建有药王庙,庙中有他居住过的石洞——太玄洞和他的塑像。

太玄洞旁还有宋代刻的八块大石碑,刻着他的《千金要方》的一部分内容。此外,还有传说这是当年孙思邈洗药用过的洗药池。

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这位杰出医学家的崇敬。

如今,药王孙思邈,也已在王者大陆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