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第256章 通天塔第六层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256章 通天塔第六层

作者:枫笙水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05:52 来源:小说旗

就在杨玉环心里七上八下之时时,杜甫又端着一大锅炖羊肉走过来,微笑道:“猪不椒,羊不料,你们听说过么?先尝尝。”

“猪不椒,羊不料?”竹林七贤微微一怔,“啥意思?”

李元芳立即尝了一块羊肉,啧啧赞叹:“哇,真好吃!”

“我尝尝!我尝尝!”竹林七贤争先恐后。

“好吃,好吃!”

“杜甫兄弟,你不去开饭馆,真的是太浪费人才了……”

李白飞快地搜索脑海中的记忆碎片,过了一会儿,才从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找到一些相关的介绍。

原来,说到炖肉,过去有句老话叫“猪不椒,羊不料”,意思就是做猪肉不放花椒,做羊肉不放大料。

为什么猪肉不放花椒,羊肉不放大料呢?

这句谚语,就算是一些知名的大厨都不知道,认为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

花椒、大料是最常见的调料,现实中我们做菜的调料中大五香、小五香、十香面、十三香等,都有花椒。

十三香是指由肉蔻、丁香、花椒、大料等十三种香料制成的混合香料,而花椒位列“十三香”之首。

这些香料虽配方不同,但做馅、烧羊肉、扒肘子都放这些香料,在四川菜中还有一道花椒肉呢。

那么,到底有没有“猪不椒,羊不料”这种说法呢?

准确的答案是有,但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指特定的炖。

有个天津名厨,在谈天津食俗时说:“天津人讲究,细到什么程度呢,叫猪不椒,羊不料。炖猪肉不放花椒,炖羊肉不放大料,这是经验的总结。有些专业厨师,不见得懂……”

所谓猪不椒,就是炖肉不放花椒,因为真正的炖肉,尤其是家庭炖肉,是不会放很多调料的。

北方一般是炒糖色,炒肉加大料桂皮料酒,然后就小火炖,着名的东坡肉干脆大料桂皮都不放,少着水,慢着水,只要火候到位,肉自然好吃味美。

清炖羊肉时,大多数人是用花椒去膻提鲜。放时用纱布把花椒包成小包,煮好以后捞出来,葱姜不可少,放适量的料酒。

所谓羊不料,就是清炖羊肉时不要放大料。

大料也叫八角茴香,瓣角整齐,一般为八个角,瓣纯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弯曲,味甘甜,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是华夏的特产。

它在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在烹饪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但是,如果炖羊肉时放了大料,首先汤色发黑,卖相没了,估计口味效果也不会有多好,还是不放为妙。如果看见谁真放了,那准是外行一个。

反过来讲,花椒可是好东西,是华夏特有的香料,为四川菜使用最多的调味香料,无论红烧、卤味、小菜等菜肴,均可用到它。

它常用于配制卤汤、腌制食品或炖制肉类,有去膻增味作用。

花椒以其麻麻的口感着称,炒菜时,在锅内热油中放几粒花椒,煸至出香后捞出,留油烹炒,香气扑鼻。

传统五香粉,基本成分就是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

五香粉来自于对五味平衡的追求,主要用于炖制肉类或家禽菜肴,如五香牛肉,或者加在卤汁中增味或拌馅,抑或拌入盐里,作中式油炸食物的蘸料。

在腌制萝卜丝时,放入花椒,味道绝佳。

此时,青莲小队和竹林七贤吃喝玩乐,真的是非常开心,一个个醉醺醺的。

杨玉环凝望着李白,欲言又止,心乱如麻。

她真的很想问一下,李白心里究竟当她是什么人……是朋友呢,还是……但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问。

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顺其自然吧,其实现在也挺好的。

………………

第二天早上,青莲小队来到通天塔第六层,要求以混战的方式决出胜负。

这一层的守塔者,是由陆羽领导的茶酒小队,有四个成员,分明是“茶圣”陆羽、“酒神”杜康、陶渊明、陆游。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陆羽是将茶文化引入中华文化的一代茶圣。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着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写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在《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据说他曾编写过《谑谈》三卷。

陆羽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

在《全唐诗》中,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

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

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

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

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是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

是陆羽先生为“茶”正了字,在着《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

茶文化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

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而获得解放,一举成为华夏的饮食和精神缩影。

茶圣陆羽,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