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悟性逆天,七级工程师 > 第263章 都怪许志远

“市场是我们的,技术话语权也必须是我们的!”

——这是漂亮国高层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下达的指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漂亮国不仅投入巨额资金支持贝尔实验室的研发,还动员国内多家制造企业迅速响应。通过政府补贴和财税优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被进一步压低,使得他们能够以“低于龙国产品20%”的价格向市场抛售新一代数控机床。

这一策略的核心目的有两个:

打压龙国的市场份额:通过价格战,迅速吸引那些对成本敏感的客户,使他们放弃龙国的设备,重新选择漂亮国的产品。

重塑技术优势:将晶体管数控系统的“突破”包装成漂亮国的技术成就,以此重新夺回技术领域的话语权。

世界哗然:西方国家的欢腾

贝尔实验室的宣布瞬间引起了全球的轰动。

西方媒体纷纷以大篇幅报道这一消息,甚至将其描述为“科技界的拯救行动”。一些媒体还用夸张的标题渲染道:

“终于摆脱龙国的技术制约!西方科技再次领先!”

“贝尔实验室的逆袭:世界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西方国家的制造企业更是欢呼雀跃。过去几个月,他们一直被晶体管数控系统的技术壁垒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购买龙国设备,如今终于看到了“解脱”的希望。

“我们终于不用受龙国的限制了!”一位欧洲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在采访中激动地说道,“贝尔实验室的突破是整个西方世界的胜利,我们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竞争力也会重新提升!”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政府也纷纷发声,对贝尔实验室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并承诺将全力支持其技术推广。

贝尔实验室的消息传到龙国后,国内舆论瞬间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感到震惊甚至愤怒:“我们的技术这么快就被国外破解了?他们还要用低价抢占我们的市场?”

而在这场风波中,许志远一手打造的晶体管数控系统成为了众矢之的,而他本人也再度成为攻击的目标。

反对派的卷土重来:

以张国辉和李昌林为首的反对派,早就对许志远心存不满。

之前因为光刻机项目的成功,他们被迫写检讨、交出管理权,颜面尽失。

而如今,这场国际风波让他们看到了重新发声的机会。

张国辉在一次会议上冷笑着说道:

“看看吧,这就是许志远的‘技术奇迹’!不到半年就被外国人破解了,还推出了更便宜的设备。许志远的‘突破’,结果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李昌林也立刻附和道:

“没错,许志远的项目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根本没有考虑到技术的保密性和可持续性!现在倒好,我们的技术不仅被人家学了去,连市场也被抢走了!这就是他所谓的成功?我看,是彻底的失败!”

反对派还在一些内部场合开始向上级“进言”,试图利用这次事件对许志远进行攻击:

指责许志远没有充分做好技术保密工作,导致晶体管数控系统被外国人轻易破解;

质疑光刻机项目的意义,认为龙国在国际技术竞争中依然没有实质性优势;

要求重新审视许志远的领导地位,甚至建议撤换他的小组负责人职务。

同时贝尔实验室宣布破解晶体管数控系统的消息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而这场风波的矛头,很快就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许志远。

在光刻机项目成功的那段时间,许志远被誉为“龙国科技的先锋”,几乎所有媒体和技术界人士都在赞扬他的成就。

然而,如今随着外国的破解和更低价产品的推出,许多人开始转变立场,质疑他是否真的在为国家利益考虑。

“许志远执意出口数控机床,这下好了,技术都被外国人学去了!这难道不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一份匿名的信件出现在了某些机关单位的桌上,内容直指许志远的“责任”。

信中不仅罗列了晶体管数控系统的外销数据,还暗示许志远在推广过程中“盲目追求名声”,忽视技术保密的重要性。

很快,这封信的内容被人悄悄透露给了几家媒体。

虽然没有明说许志远的名字,但字里行间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

不少媒体开始用含沙射影的方式报道此事:

“晶体管数控系统的技术外流究竟是谁的责任?”

“技术出口背后是否存在盲目的决策?”

“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某些科技项目的管理者?”

舆论场中,这些报道迅速引发了公众的讨论,而反对派更是抓住机会,利用这一事件在内部会议中对许志远进行猛烈抨击。

在一次由相关部门召开的内部会议上,张国辉率先发难。他站起身来,语气中充满愤怒和嘲讽:

“同志们,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吧?许志远的晶体管数控系统,当初是怎么吹的?什么技术革命,什么国家骄傲!结果呢?

才过了几个月,外国人不光学去了,还推出了比我们便宜20%的产品!这是不是打了我们的脸?”

他的话掷地有声,引得会议室里一片低声议论。随后,他话锋一转,直接将矛头指向许志远:

“我想问问许志远同志,你当初为什么要执意出口数控机床?

为什么要让我们的技术走出国门?我们明明知道,外国那些科技巨头一向擅长逆向研发,你还要把我们的核心技术送到他们手上!

现在好了,技术被破解,市场被抢,你是不是该给大家一个交代?”

许志远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面色冷峻,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并没有立刻回应。

张国辉这一番话不过是开场,后面还有更多的指责在等着他。

果然,紧接着,李昌林也站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咄咄逼人的意味:

“许志远同志,技术出口的问题,我们之前就提醒过你。我们说过,核心技术不能轻易外流,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期的技术优势!

可是你呢?当时怎么说的?你说这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必须迈出的第一步。现在看,这一步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结果直接摔了个大跟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