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117章 城

女汉子系统[末世] 第117章 城

作者:春风榴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0:26 来源:小说旗

10、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11、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1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2从本质上说,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以精神现象的方式通过记忆机制而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有生以来的刺激或信息。

3从来源看,文学材料的来源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但它们只有转化为精神现象,即记忆中的表象,才可能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发挥作用。4从呈现看,文学作品虽以文字符号加纸张的物质形式流通于世,但其所负载的,乃是作家个体内在的某些精神现象及其活动。

5从文学材料的获取渠道(有意、无意、实践、书本)和流程看,不管经由哪一种渠道,其流程都一样,即刺激或信息转化为文学材料,必须通过记忆机制进行,必须被储存在记忆中才能奏效。有时,作家也使用笔记、卡片、摄像等方式来搜集材料,但目的无他,也是为了抗拒遗忘,使之更深刻地进入记忆,以便参与构思,激活思维。任何有意义的生活,若没有成为记忆表象,没有在作家心灵中留下痕迹,一句话,没有转化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都很难成为文学材料,很难对文学创造起作用。

6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之中。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若有,试述灵感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1是。

2发生过。

3特点与个人体会:

a、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种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来临时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b、灵感的机制虽复杂,但并不神秘。它虽然是突发的和不可预期的,但产生于大脑高度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却是肯定的。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

c、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的思索以致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4比较:

a、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

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灵感获取成熟的答案,只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

1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2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a、一方面,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的确定,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都是有意识来完成的。

b、另一方面,意识对无意识的制约作用: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察觉到的情况下,暗中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它是一种潜伏于心灵深处的力量,作家意识不到它,但它能暗示写出作家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来。

3总之,在文学创作中,意识与无意识共存于文学创造过程中。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在肯定意识的主导作用下应到给予无意识以充分的重视,也是有利于文学创作于研究的。

5.为什么说即性不是凭空出现的?

1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2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他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第八章

基本概念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2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世界。

3“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善”是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求真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呓语”;真和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和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

4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1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2a、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