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89章 城

女汉子系统[末世] 第89章 城

作者:春风榴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0:26 来源:小说旗

直觉

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省略推理过程并不是不要推理过程,恰恰相反,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据过去累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烂熟于心,经过多次反复和推理,判断和使用。

作用:1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所创作的《墙上的斑点》就是她第一次看见墙上的斑点,突然们,萌生出来的一连串思绪。

2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一开始就是听好友讲述故事,通过直觉他知道里面有可发掘的东西。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四)理智与感情

理智: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束、规范因素

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负作用

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

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

(五)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二者关系:

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

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

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二、构思方式

1、何谓构思方式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借助这些方式,不同作家对同一材料或同一作家对不同材料,积极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新作品。

2、几种构思方式:

(一)综合

含义: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特征:定向性;选择性;刷新性;

(二)突出和简化

突出:

含义: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寻求与之密切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体、生动的效果

实现途径:浓涂重抹,如鲁迅对阿q头上的癞疮疤的描写。

淡化背景,如安娜,作者让她在第十八章才姗姗出场,在读者殷切期待中,这个不详的女人在不祥的时刻出现,成为焦点。

简化: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比如在《黑桃皇后》中,主要描写对象是赌徒赫尔曼,三千余字容量中他仅用了31字的描述,简化的语言却蕴含了更多丰富内容。

简化与突出的区别:简化的目的是突出;突出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引读者,简化则是将形象或意念身上所有的避遮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简化比突出的难度大;简化后的形象比浓墨重彩的“突出”更能抓住读者

(三)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

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方法:扩大和缩小,使之成为畸形,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

黏合,把某一形象用半人半怪的方式黏合,使之既有人的属性,又有怪的特点。如孙悟空,蒲松龄笔下的狐仙;

漫画,由于改变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振振有词或荒唐可笑的诡辩中道出世事的昏暗或常人不敢言说的真理。如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赋予形象一种相当突出的相貌或精神特征,这特征不仅影响其性格,而且支配其处事方式,既真又幻,阿q;

幻事,不改变形象的客观性,而将这个形象所处的世事予以变形,使常人在奇世旅行,可给人奇异感受和深刻启发。凡尔纳的奇异探险;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陌生化的目的:1抵制审美疲劳,消解日常生活的“机械性”

2、增加艺术感受的难度,进而延长这种感受。

(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的手段,重新塑造对对象的感觉,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二者关系

联系:都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区别: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以消解“套板反应”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

过程:“转化”;“操作”

复杂性: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语词提炼

含义: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范围: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调的选择、结构的妥帖、风格的和谐

技巧运用

含义: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

运用原则:为物化心象的内在物理(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在规定性)服务;为作家通过心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3、即兴与推敲

即兴

含义: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如王勃《滕王阁序》,李白的“斗酒诗百篇”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如《复活》中玛斯洛娃初次登台亮相的场景,托尔斯泰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反复修改。

范围: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

即兴和推敲的结合:创造之初不急于动笔,作反复思考和深入沉潜;动笔不可勉强,等待机缘或需要的唤醒;灵感突至,及时捕捉,记下全部轮廓;过后仔细从头到尾地修改定型,修改中以形象的内在物理和自我的中心意念来统摄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学创造原则)

第一节文学真实

1、认识与艺术真实

(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作品“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在,与“善”和“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真实。如《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场景虽然荒谬,但反映了现代社会某种真实的精神状态。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