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 第十二章 新君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第十二章 新君

作者:冷月一江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6:39 来源:小说旗

话音一落,众臣哗然。我跪在原地不由怔住了,万没想到太后居然把皇兄的孩子封为了太子。皇位的传承,哥哥传给弟弟,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叔叔传给侄子,必会生出不少事端来,况且我这个五皇弟本身是有孩子的。

说到底,太后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还是留了私心。

“太后不可,废帝之事于礼不合,万不可如此草率,先皇泉下有知如何安心——”程豫率先上前哭奏到,身后马上附和之声一片响起。

太后也痛苦道对程豫道,“哥哥,晏儿是哀家的亲骨肉,哀家也不想如此。但时至今日,国难当头,晏儿又被挟持于敌阵之中,除此之外,大尚还有什么解决之法么?”

“太后,老臣身为礼部尚书,当知行礼用典皆有法度,国不行礼典,何以和邦国?朝不行礼典,何以统百官?政不行礼典,何以谐万民?皇位乃先皇所授,当今皇上并无退位之意,何有退位一说?”不愧是礼部尚书,讲起礼法来一道一道十分的清楚。

“是呀……是呀……”

“右相言之有理……”

台下附和之声一片,一来谁也不想做恶人,二来,这个作法太突兀,众臣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

太后本不想废帝而另立新君,但此时此景,若不把诚王推上皇位,皇兄便真的成了亡国之君了。

太后沉吟片刻,似是下定了决心,“右相所言有理,皇位乃是先皇所授,那哀家这就去与先皇商量,让先皇决定是否要把皇位传给诚王。”

说罢推开随侍女官,反手将凤冠右侧的金簪抽了出来,作势要插向脖胫。众臣大慌,而我离她最近,电光火石之间,我猛扑上去,死命想夺下那玫金簪,“母后——不可做傻事。”拉扯之际我夺下那枚金簪,现场真是好一阵忙乱!

程豫也好,周荣也好,太后也好,他们立场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立场背后,他们都有一颗为公之心,想来,太后也是刚烈之人。

“母后,皇兄尚在,儿臣不愿作逼兄退位不义之举,况且儿臣自小庸弱,并无大才,难当大任,请母后收回成命!”诚王突然高叫一声,拜辞道。

说实话,来皇宫的一路上,我细细想了多种的情况,独独漏了这重要的一环——诚王,他不想当皇帝。

是啊,当皇帝有什么好?特别是这个时候!外有北疆正踏马而来,内部众臣又人心不齐,还要背上背信弃义,逼兄退位的骂名,吃力不讨好。即便是登上皇位,再看看眼下这些个臣子,没有一个信得过的。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个大臣一心想的还是如何迎回圣驾,根本没想过现任的这个皇帝的处境有多尴尬!更何况自己背着骂名做了这么多事,死了还不能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这个冤大头当大发了。

还是安心当个王爷就好,抽空找个风和日丽的黄道吉日,收拾收拾金银细软,携了娇妻美妾逃得远一些,这样顶多落个怕死无能,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诚王这一表态,倒让太后平静了下来,太后指向诚王,手在不停的发抖。“你——,国难当头,你还在意这些虚名?哀家为保宗庙社稷,不惜自废掉自己亲生皇儿的帝位,甚至愿以一死来向先皇谢罪,而你……”

太后作势欲倒,我在身旁赶忙扶住她,“母后莫急,让儿臣几句话。”

太后眯了我一眼,点头,我忙吩咐人安置了座位让她坐下,这才略略整了整衣冠,走上台前,我没有看诚王,而是对着众臣,掏出随身携带的龙虎玦。

“父皇曾说,执此令者,无谓品级,可入皇宫,可调禁军,但不知可不可号令百官?”我问。

离我最近的程豫最先认出这块令牌,“是龙虎玦?”

“不错——是龙虎玦。”他身后的那个礼部侍郎,接着便确认道。

此令牌一经确认,众卿拜首,“臣等叩见先皇!”

这一块小小的令牌是我最大的筹码,我本来以为自从上一个右相吴妫走了之后,就没人认得这块玉了,看来我没有下错注。

“龙虎玦即在本宫手中,众卿可听我号令?”我高声问道。

“臣等听令。”

我的手心不仅微微冒汗,父皇的余威不小,都已经过去一年有余,这小小一块令牌,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可能跟现在的局势也有关系,在此危亡之秋,众臣人心惶惶,找不到主心骨,自然没有向心力。有这先皇这块令牌,无论此令牌是在谁手中,有了方向,有了依靠,心中多少会安定些。

我暗暗咽下一口气,心中无比沉重,“直至驾崩之前,父皇就对北疆一直耿耿于怀。本宫一直不明白,按理说大尚与北疆休兵已达八年之久,父皇为何会有此顾虑呢?”

我扫了扫殿前的一众臣工,接着说道,“也不怕众卿笑话,本宫入宫之前,长于市井,纵跃商贾之间,虽不涉边疆生意,但为钱为利,关于北疆的贸易往来,还是知道一些的。直到本宫得到大尚战败的消息,本宫才明白父皇的忧虑,无论是南蛮,还是西域,贸易往来的无非是瓷器、布匹之类的消耗品,唯独北疆购卖的却是铁器、粮草之类易于贮藏的商品,相比之下,北疆之心显而易见。而这种贸易往来已达多年之久,也就是说北疆扰我边民绝非偶然之举,反而是蓄谋已久,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所以退守鄯城,固然可以暂时避其锋芒,偏安一隅。但北疆亡我大尚之心既然蓄谋已久,穆拉帝的野心也就不会放我们任何生路。”

“再者说,朝廷若是退守鄯城,京城的百姓怎么办,京城到鄯城不过千里,途径多少州府?朝廷每退一步,北疆便会前进一步,大尚又将有多少黎民流离失所,被践踏于北疆马蹄之下?”

我顿了一顿,没有接着说下去,反而问道,“吏部尚书何在?”

“臣在。”殿下有一人,五十多岁,看起来精明强干抬头看向我回道。

“这位大人,敢问如今大尚各州各府各县所在册的官吏一共有多少名?”我问道。

那个吏部尚书想了一下,“总不下数万人之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