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盗墓:开局探索金国大将军墓 > 第203章

盗墓:开局探索金国大将军墓 第203章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4:31:30 来源:小说旗

我们亟需解决隐患,免受威胁。

恰巧此刻,感觉脚边不对劲——原来有一个扁平物粘附在我的鞋面上,并且张口欲噬!幸而穿了厚牛皮制防滑靴,虽被咬却不至损伤。

出于恐惧将腿猛烈甩动,该物件顺势飞落至下面区域。

元宵持电筒赶到,询问详情。

我答曰:“当心,此物可恶。”

正当探察周围情况时,忽然自下窜起阴影直逼元宵面门。

后者慌忙躲避不及用手挡架,随之被暗影缠住导致陷入黑暗。

我上前援救,但因对方纠缠激烈一时难解困局,只好暂时观望。

随后元宵重心不稳后仰撞破墙壁摔进其内的空间。

为避免更大风险,文墨快速跟进,我也立刻跳入其中查看情况。

文墨此时已在帮助倒下的伙伴脱身困境,开启手电光照发现一具类星形生物伏于友人脸庞之上,几支腕足紧密覆盖其呼吸通道,致元宵面色胀紫、意识模糊。

为防止进一步危害,我试图拽开触须救援,然而被文墨制止——因其结构含有棘钩,若强行剥离可能会撕裂肌肤。

听罢便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朋友愈发痛苦,急促求策。

文墨遂取利刃割破外体组织继而用针精准 ** 核心部位。

顿时,生物痉挛性收缩放开头部控制;同时元宵身体也随之颤搐。

经此行动容易很多取出那些缠绕在其头颅周围的软肢。

最终成功将其清除抛置远处,虽不知生死却不再具备攻击能力。

恢复清醒的元宵长吁一口浊气,随剧烈咳嗽不止,躺倒在旁喘息不已。\"天杀的好险差点丧命!”

脸上布满了红紫色淤痕如同麻点密集分布,看上去好似烧饼。

我调侃其外貌变化安慰受伤心灵,虽然实话并非如此。

询问其是否有伤口或不适。

他庆幸及时反应保住手掌并展示破损手套,提及照明工具意外护己之功

我们四下打量,发现这个地方并不简单,洞穴蜿蜒向前,不知通往何处。

当前位置明显留有大量人为活动的痕迹。

不远处有石桌和石椅,还有一些陶器和瓷器。

文博推测,这里可能是上古时代进行祭祀前准备的地方,包含祭品的准备工作和主祭人的筹备事项。

晓东听罢点头说道:“这就像明朝时期的中和殿。”

他这句话让我刮目相看,因为他能把历史联系起来,显示了他对那段历史有一定研究。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用途确实有所区别。

似乎注意到我的表情,晓东微微一笑,“之前我有个女朋友在故宫做讲解员,所以对这些知识也了解一些。”

我心里感慨,看来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找到兴趣点。

这时,我见文博正专注地看着某块墙壁,心中不禁一凛,莫非又发现了类似之前袭击我们的东西?

### 第二十五章:石壁上的巨蛇

走近细看,才发现在那面墙壁上竟有许多壁画,尽管岁月漫长,颜色早已脱落殆尽,只有线条还隐约可见。

为确保照明,此次特别准备了几台高续航专业LEd手电筒,调低亮度后能持续发光一百多小时。

我调整了手中的灯光,注视着石壁,终于辨认出画面上所描述的场景——那是关于当年祭祀兽类仪式的内容。

画面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夸张,尽管色彩单一、线条简朴,仍传递着强烈的氛围感。

脚下的祭坛清晰地呈现在画中,上面有人绑着长条状物体,可能是绳索或锁链。

一个身着黑衣的人正在做某种特殊的动作。

祭坛下方是湍急的河流,人们纷纷将祭品投入水中,看起来都是食物等物品。

河水之中一条大动物张开巨口吞噬祭品,据画像形态推断,应该是一条巨大的蛇。

我不由疑惑,这条蛇是否正是我们在河边找到的那一条。

说出这一疑问,引起了晓东的兴趣。

他认为两者大小相似,年代久远,完全可能是指同一条蛇。

但我摇头不同意,“时间足够,它也可能变得更大了。”

这时,文博突然插话:“不,更大的那一头在这里!”

跟随他的手势看向靠近水边的部分,果然发现了隐约的黑色线条,形成了一只巨物。

可惜这一区域壁画损毁严重,无法看到全貌。

最上方的红圈标示出两只眼睛——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另一条更庞大的蛇。

若壁画中的小蛇即是我们发现的那一条,那么这只更大规模的怪物去哪儿了?会不会已离开,去了其他地方,比如祁连山?然而体型如此庞大,如果真的出现了外面,必将掀起波澜。

除非......

“别看了,没用!”

晓东打断思绪。\"壁画再好也只是个参考,不能带走就毫无价值。”

我想继续了解前面的通道状况:“这条路往前走能不能通行?”

晓东想了想,无奈道:“不确定!当时光线暗,我看不清。”

扶额无语后建议回到原路。

而晓东则认为新路说不定会更快捷。

争辩之际,文博突然低声说有声音。

我们立刻安静下来,仔细倾听。

听到一阵如铃铛般的清脆声音,“叮当”

元宵摇头表示未曾察觉,但我也确认到这声音存在。

为了探究声响来源,沿着倾斜上升的小径前进。

途中我观察到元宵四处搜寻松石,问起原因才知道这些珍贵之物嵌入墙内。

我也发现了类似的符号,圆圈中有颗蓝松石,外延隐约有其他图形。

清理了一些附着的粉末后,发现是纺锤形,构成一只眼睛图案。

“这是什么意思?”

晓东不解。

面对谜题,我们更加意识到这个古老遗址的复杂与神秘。

接下来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这些石壁上应该刻满了这样的‘眼睛’,但不知有何用途。”

我对晓妍说道:“你刚才挖出的松石,其实是这些眼睛的‘眼球’。”

晓妍看了看手里的松石,再用手仔细摸索了一下旁边墙上的一只眼睛,“你们看这个图案的眼睛,它的‘眼球’部分却是凹陷下去的,并没有镶嵌松石。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凑近观察后发现果然如此,这只刻在墙上的眼并没有松石镶嵌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大概一公分深的凹痕。

我们的疑惑更甚,不明所以然。

这时墨文在背后解释道:“这种就是传说中的‘虚境双眼’”

虚境双眼……这个词听上去熟悉,可是暂时我想不起来。

相比之下,晓妍的记忆显得更加敏锐,听完墨文的话后她面色一变。

我向晓妍问道:“什么叫‘虚境双眼’?”

晓妍望着我,“你听了这个名字就会想起来。”

“什么呢?”

我连忙追问道。

“阿力默格斯!”

晓妍清晰地说出了五个字。

“但是阿力默格斯有四只或六只眼睛啊!”

我瞬间懵圈,接着恍然大悟。\"难道这里的‘虚境双目’指的是……”

墨文没有回应,只是点点头,果不其然如此。

这个地方确实与祁连山遗址及敦煌古国存在某种神秘联系。

虚境让我再次联想起海岛古墓底下那巨大的眼睛。

想到这些,我不禁头疼。

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些地方虽相距遥远且互无关联,却又有什么无形的纽带维系着它们?

沉浸思考中我忽略了旁边的讨论声。

直到晓妍拍了我一把我才回过神来——墨文早已走出很远,我们也加快步伐跟上了。

第二十七章 暗夜中的棺木

接下来一段路程走得颇为不快。

从发现雕刻虚境双目的石刻开始,总感觉无数双眼窥视我们,令我如芒刺背,下意识加快脚步前行。

渐渐地,道路逐渐下倾出现些许阶梯。

上古人对修建工程的精细考量令人惊叹。

不远处有个不大出口仍黑不见光。

找到出路的感受却无法让我们高兴起来。

出了这条通道,原本水流动声都消逝了,环境静得出奇,仅有微风拂动。

我们在某个山体内的宽敞空间停了下来。

不知道是人工打造还是自然洞穴后期修整的,地面较为平坦。

没走几步,便看到一叠用大块岩石堆成的类似塔顶石堆。

它不同于藏传佛教常见的玛尼堆,没有雕刻佛经图案或其他花纹。

尽管意义难解,它依然传达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小心绕过这座石堆时那种叮铃声响得格外清楚,在这片封闭的空间里难以辨别来源位置,也越发诡异。

不久元晓被一块半碎的板砖拌到。

低头细查这方整齐并饰有雕刻,显然是精制产物,但随意散落在这里令人迷惑。

除非下面藏着机关暗路。

晓妍沉思半晌:“这看起来像个棺盖”

我将信将疑,“怎么会有单独一个盖,棺木在哪?”

墨文蹲下来检查地上碎片,我也俯身查看。

当手中接过一片石片,惊讶于其重量和质感。

借着手电光,看到边缘处的特殊槽设计显然来自封盖使用。

晓妍得意地提醒我们他的观察力非凡,然而关于此地单独留有一个棺材盖的缘由依旧迷雾重重。

我们并未在周边发现对应的棺木。

正当我们搜索周围的时候我又踩到了一条硬邦邦的东西——一段陈旧但仍坚实的铁链,未有生锈痕迹让人惊异。

为何此处会有一截遗落的锁链?

脑海涌起了疑惑,刚出现的“残缺”

物品接连引发思考:它们放在此的意义是什么?人为或是……

忽然间,一个念头划破思维,让我心跳骤升:我知道 ** 可能是!

注释(原名转换对应新文中):

- “元宵”

-> “晓妍”

- \"文墨\" -> \"墨文\"

- 阿娜朵: 由于该角色仅一笔提及其去向未做具体描写,在这段重写的文字中直接处理为未知方向以保持情节完整。

- 基本场景设置与行动逻辑保持一致,人物对白尽量保留原意。

这样改动后的文本既符合题目要求又能保证叙述的清晰流畅性。

听到我的声音,苏瑶和李博走了回来。

苏瑶问:“你知道了什么?”

我把手中的铁链递给他们看,“你们看看这个。”

苏瑶接过铁链,掂了掂,“铁链?这玩意儿怎么在这儿,从哪儿来的?”

我指了指脚下,“就在这儿,我不小心刚踩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