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阴阳眼小师妹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说起原子的形成与诞生,当然还要从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宇宙物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宇宙温度这两个方向来论述。原子的物质的量是与宇宙降温过程存在着直接联系的,无论是在巨大的恒星内部还是宇宙中神秘的黑洞中,存在的大量元素都是物质的量为一的氢原子,以及氢原子的各种不同价态和不同中子的存在所导致的核聚变反应,而稳定的高原自量元素则与宇宙中物质以氢原子为基础由于宇宙逐渐的降温过程,不断聚合囤积所以最初级的原子逐渐聚集所产生的新的物质的量逐渐递增的原子,也就是一氢原子之后逐渐形成的,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以及一些高原子物质的量的重金属元素,以及最后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高物质的量的放射性元素。

通过无元素周期表的审视我们可以看出,原子的量越高越稳定,这个原子的物理性质更趋向于放射性元素,而至今为止关于居里夫人对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以及核武器的提取的实验室方式的物理学基础,都处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范畴之内,也就是说这一项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利益的物理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向于武器化,高精尖技术化,以及当代核武器的开发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那么具有放射性物理性质的重金属元素是否能够称为高原子量元素呢?科学定义上来讲,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的物质的量是否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呢?

在科学杂志上来说,他们定义物质的量大于二百五十以上的原子可以称之为高原子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看,原子的量越大,这种原子的物理性质就越不稳定,越具备放射性,当然这里所说的原子指的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相对靠后,原子的量相对比较大的放射性元素来讲的。

导致元素不稳定的同位素是在挤在原子核内、元素的放射性是发生在其原子核,为此,必须要探讨原子核的内部才能找到原子不稳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我们探讨了原子核的结构,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核内最显着的信息是来自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放射出的三种射线:

α射线,由氦核组成的粒子流。氦核由2电子以极高速率绕4个质子旋转,稳固、结合能极大。α射线说明在原子核内的质子、电子是以一定的结构动态存在着。氦核结构极为稳固,甚至是在核爆炸时也不分离。

除氢气外,所有核内质子、电子首先是结合成氦核结构,再组合成原子核。

β射线,是电子流,说明原子核内也存在着高速运转的电子。在放射性辐射中被高速放射出来。

γ射线,是核内电子振动发出的频率极高的电磁波。高频电磁波告诉我们,原子核内存在着运转速率极高的电子,是电子跃迁辐射的电磁波。原子核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所以核内电子运转半径极小、速率极高,达到每秒3X10^18转,因而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三种射线发射,标识着核内部分结构解体,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的秘密,这是大自然提供的蛛丝马迹。

除三种射线之外,在衰变中还发现了1个电子和1个质子结合而成的中子,中子是1个电子绕1个质子旋转结合而成的结构存在。

在原子核中,单个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常常是结合核内的质子,以1个电子环绕两个质子,形成核元,两个核元再结合成一个氦核。核结构的组成和运动,将是核物理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百年前,人们探索到了原子核内有中子、质子,直至今天都认为这些粒子是像红豆、黄豆一样混合成团地挤在一起,这种认识是粗浅的。核物理学精确地测定了所有元素的原子质量(标明在周期表内),于是我们就能够了解核内质子数和氦核、核元的数量,能够大致判断该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及稳定性。如:铀235中,2354=58…3个质子,构成一个核元,一个中子落单,所以铀235不稳定,容易辐射出中子、引发裂变,铀238的质子全部组成氦核和核元,因而很稳定。铀238吸收中子变成铀239,就又不稳定了重核元素的原子量越大,原子核的结构就越不稳定,寿命越来越短。

文章题目是: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人大分家、树大分叉”,高原子量元素的不稳定是核结构天然形成的,人们没有必要去追求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