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大美时代 > 第152章 何其所幸

大美时代 第152章 何其所幸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19:07 来源:小说旗

最后一幕在骤然加强的背景音乐中展开了。

现代戏剧舞台早已不是万长生以为的那样原始。

声光电控制的后台,其实更像是个阿里巴巴的宝藏洞,观众们在洞外,看见的只是洞口呈现那一点点场面。

坐在后台才能看见分为一层层的背景板、道具、场景,在天花板上吊着,在地板下藏着,随着一幕幕转换出现。

原本按照很多人心目中五四运动的经典场面,是一群年轻学子,斗志昂扬的仰头看着他们中间登高疾呼的引领导师,发表战斗檄文,旁边就应该是华表之类的背景场面。

这一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万长生才看了上半场,脑海里面想凸显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用今天给席大妈强调的那个三角形,这不应该是一群人里面鹤立鸡群的一个,而是呈金字塔状层层叠叠的很多人。

只有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才有更多骨干,再拥戴着的精英,这是个三角形的结构,而不是一横上面突兀的一竖。

哪怕树立伟岸的形象,也要基于众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拉开距离的单独独一个。

而且本来华表之类的象征意义,已经有点符号化了。

不懂这一套象征手法的万长生,反而出其不意的直接用了破败的城墙来表达国破山河在的气势,表达那种整个脊梁都破破烂烂,却依然挺立的坚韧。

那几位扮演导师的老戏骨,有衣衫褴褛的,也有带着血迹的,更有一身傲骨誓不低头的,拖着沉重的铁链,被无数学子推着登上城墙台阶!

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个场面。

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用极小的场面,极短的时间,浓缩精华般展现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如果没有提炼再造,那就成了老婆婆的裹脚布似絮絮叨叨。

艺术就是要有夸张,比喻,象征等等变化,有时候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就得加深这种幅度。

副导演悄悄站在席大妈背后,小声:“这点改动……会不会被说是……不合适?”

席大妈抱着手不屑一顾:“有什么都冲着我来……来了!”

被无数人拥护着登上高处的导师慷慨陈词:“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热血才可保持!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的讴歌跟爱护……”

果然,相比之前的场面,现在更像是一座群像!

无数人前仆后继铸就的血肉群像,从监视器上就能看见,不再是之前把所有目光中心,都集中到高点导师的局面。

目光很容易就从他身边扩展到整个舞台上数十个演员形象上,然后还有背后背景板上似乎能跟这些舞台演员融合起来的无数普通人。

这就是万长生习惯的散点叙述,只有把形象扩展到如此多的人身上,才能让观众共鸣!

那不是一两个领袖,几个精英人群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人都相关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因为谁都能从那么多群像中找到跟自己契合的身份、地位、心态甚至外形。

激荡忠愤!

周围所有的演员,不再是只要仰头看着最高处的导师就可以了。

他们就像万长生在那张壁画里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脸上没有千人一面的呆板,而是有人胆怯,有人犹豫,有人伤感,有人担忧。

但在这样国难当头的生死存亡之际,随着振聋发聩的呐喊,人人脸上都有种变化。

这才是人性。

人性是在认知中逐渐变化统一的。

可以说整部话剧,从头到尾本来就是表达这个主题。

万长生的提议,却敏锐的把这个主题浓缩到最后一幕了。

从后台角落里,已经能隐约看见外面观众席上,成片的有人起身,感同身受的那种激昂情绪。

哪怕台词还没有完,雷鸣般的掌声已经在观众席上浪涛般掠过,一遍又一遍,然后化为整齐的节奏!

不顾是不是会影响到演员们的发挥,因为不这样,就没法宣泄心中的情绪!

万长生注意到身边席大妈脸上已经泪流满面。

艺术家都是敏感的,如果没有这份敏感,他们也抓不住情感、场面的表达。

可他们又是充满了专业素养的,台上那些演员,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这一刻他们已经穿越回了百年前的岁月,在那个外交失败了、国土割据了、丧权辱国的年代,面对征服和杀戮的时候,有识之士的坚韧,呼唤愚昧无知的奋力。

全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

没有使用麦克风的专业剧场里面激荡着热血澎湃的高呼,也回荡着致以最高敬意的掌声。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没有因为被征服就断送了河山!

也从来没有因为被杀戮,就低下头!

两种声音在相互碰撞,谁都没有压住谁,反而相互交融,碰撞出更加昂扬的气势!

冲破云霄的那种!

感觉如此恢弘的建筑都要被冲破天际了!

演员们凝固在最高点。

掌声再也没有停止过。

没有体育场那种模拟鼓掌的气棒,就是拍红了手掌心的那种使劲鼓掌。

演员们一动不动的享受着这种职业领域最高嘉奖。

大家都有为名为利的时候,但唯有这种时候,才是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表演艺术,用灵魂来拥抱掌声。

何其所幸。

观众们肯定也是这种感觉,幸运的看到一场演技爆发,又如此打动人心的表演。

肯定也有昨天来看过的观众和媒体,他们非常清晰的看到了一种提升蜕变。

在这个到处都讲究商业性的浮躁社会里,还有人在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一丁点改变,哪怕有风险,又不多一分钱,但依旧精雕细琢。

所以掌声没停。

演员们都列队站在台上谢幕了,掌声都没停。

席大妈站上台,接过花束了,掌声还是没停。

有些人可能拍得手掌都疼了,那就拿起节目宣传本来拍,相比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这算什么!

能选择来看话剧的人,都有点基本素养,应该能认同现在社会就是缺乏这种凝聚力,那么多前赴后继牺牲的人,换来现在的大好局面,可有些精神在淡薄,在消失,乱七八糟的杂音在肆意横流。

就需要这样响亮的定音重锤!

那就值得重重的鼓掌!

观众就是用掌声来投票的!

好些演员都流泪了,也许有些年轻演员只是传说见过这种被真心诚意掌声浪潮般拥抱的场面。

现在感受到了。

也许这对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都会有影响。

因为体验过真正被人认可拥戴的心情。

就会修正自己的三观。

席大妈有点说不出话,好几次深呼吸以后,想开口,却引来更强烈的掌声!

这是对艺术家最高嘉奖礼遇。

所以她竟然在这个时候转身,给了全场一个愕然的片刻安静,却看见她从后台边上,拉进来一个年轻人,手上更示意挥手,涌进来很多穿着工作服的后勤人员。

戏剧表演的谢幕是个学问,在西方还形成了相当浓厚的谢幕文化,但是把所有后场人员都邀请上来就极其罕见。

特别是这样个有点懵懂的年轻人。

也就是借着这点时间,席大妈使劲调整了下情绪,把那一大捧花塞到万长生手里,按着自己胸口开口:“这是我们昨天的观众,二十岁的万长生,是他提出最后一幕我们可以修改调整,然后整整一个通宵,都是他在这里,跟我们的道具、舞美团队争分夺秒的完成这些……今天白天我们的演员们才能重新排演……”

掌声又争分夺秒的响起来,可这已经压不住席大妈激动的声音:“我想说什么?我们的希望永远都在年轻人身上……我只想说百年前那句名言,少年强则中国强!”

都在跟着鼓掌的台上演职员们,终于跟着席大妈再次齐声:“少年强则中国强!”

第三次呼喊的时候,已经是全场观众都在起身高喊了。

万长生在惊涛骇浪中,静静看着前方。

杜雯笑着跟卢婆婆也站在前排座位席位里。

还扯着嗓子跟着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