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大美时代 > 第33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大美时代 第33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19:07 来源:小说旗

基督教的教堂不烧香,可这摊位上竟然堆着香炉,就是这玩意儿吸引了贾欢欢凑过来。

走进来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小摆件、小玩意儿,在玻璃柜里、金属架上堆得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好像真的是东方文物流落海外的样子。

各色瓷器最吸引人。

穿着一身果绿色防晒冲锋衣的小姑娘,背着手像在观音庙巡视店铺一样,快速遛了圈,连杜雯都跟着过来拿起那香炉看看。

她对文物没讲究,主要是好奇:“我们不会撞大运买到什么好宝贝吧,不过听说几十年前来欧洲的游客倒是买到过不少好东西。”

贾欢欢却用嘴角小声:“做旧的假古董,这老外要么坏,要么就是进货的时候被骗了。”

杜雯露出个哈哈的表情,没出声的悄悄把香炉放回去。

店主看见是亚洲面孔,立刻卖力的推销,业务很熟练的甚至能说几句中文!

本来打算抬脚出去的贾欢欢,这时候却把目光停留在店铺深处角落的架子上,那里码着一堆石头。

准确的说,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印章!

换做普通女孩子真的很难一眼看出来这些不起眼角落的东西是什么。

贾欢欢就太熟悉了。

万长生在碑林那个书房里面,不就堆满了这种玩意儿么。

如果在国内任何一个景区店铺,她也肯定不会关心这些印章有什么来历。

可这是隔着六七个时区的上万公里距离。

贾欢欢肯定伸手拿过来看了。

杜雯这下也看见,她反应更快,使劲压低声音:“不可能有外国人进这个东西来卖吧?”

国内都基本没地方卖这个。

贾欢欢却当先从石头里面拨出个长条方体来,就像个高级口红盒子似的拿在手里掂掂:“这是木头的,很硬,肯定是很好的材料……”

杜雯挨个儿摸摸石头,捻捻自己手指:“感觉很久都没人摸过的样子,细菌好多。”

说着赶紧摸湿纸巾擦手。

贾欢欢再翻开看看下面篆刻面,她不会认字但也懂点门道:“好脏好旧了,不晓得……”

还凑在鼻子边认真的闻了闻:“不晓得好多年都没有盖过印泥润过油,早就干透了,这个是做不得假的,长生哥有些老祖宗的印章,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得挨着上油印几下,这个我要买回去给长生哥看,没有印油味道可是有木头的香味,是好东西,可以给他刻章玩。”

杜雯看眼那十几个印章:“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当然是全都要了,装着好玩讲讲价……”

她还顺手抓了指头大的两三个在人家摊位上抛着玩儿。

谁知道人家意大利佬精着呢,连忙巧舌如簧的说那是什么祖上从远东带回来的宝贵玉石!

反正杜雯听单词形容得像钻石一样。

赶紧拿那木头的打脸:“这是什么钻石,木头!”

说着还想祭出假装不买**,贾欢欢已经迫不及待的问人家好马奇了。

家里有钱不在乎!

人家老外鼓起勇气报了个二十欧元!

俩姑娘内心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贾欢欢表情很浮夸,很不屑的要了木头,然后“不经意的”搭着要那堆石头,一欧元一个!

因为杜雯使劲敲边鼓的说那些石头丢在那里很久都没有人买。

她是个美术生,想拿去做点东方艺术品。

俩姑娘一唱一和配合得还蛮不错,并不是多在乎这点石头,主要惊讶对方的契合程度。

店主最后要两欧,还承认确实是祖上从远东收集来的,当时真以为是玉石。

结果在欧洲根本不认同,连中国游客看了都对这个不感兴趣,零零碎碎的卖了多少年不但没卖出去,还把别家的都集中起来了。

这种海港城市,曾经就靠着当水手到远东闯荡发大财。

俩姑娘装着镇定轻松的表情,随便找个纸口袋付了五十欧元装着拿出去。

走在街面上都强行嬉闹,好像深怕别人发现错卖了宝贝追过来讨要。

杜雯还很做作的在路边买了两个蛋卷冰淇淋,结果惊奇的发现味道非常好吃,恨不得买上七八个打包回国去!

然后又在不远处看见个穿着全身白色厨师服的白发老爷爷,在亲手操作买猪肉面包,又是挂得琳琅满目的那种意式烤肠店,让贾欢欢好奇的尝了尝味道。

好吃得差点把手指头吞了,杜雯怂恿她把这手艺学会去!

两人就借着买面包,细细观察人家那猪肉是怎么做的。

于是她俩居然把刚买到十六七个印章差不多忘记了,随便塞在杜雯的双肩包里。

主要是好玩,并不怎么在意,因为贾欢欢说家里这种印章都不少。

可真等到回了佛罗伦萨,跟从美术馆出来的万长生会合上,翻找出包里的战利品给他看。

万长生却有点喜不自禁。

接过那枚硬木印章,就坐在餐桌边翻来覆去的看。

贾欢欢要的就是万长生喜欢,他觉得重要那就够了,也不问为什么,忙着去做晚餐,想把刚学到的烤肉技巧给用上。

杜雯观察:“怎么?很名贵?就这个贵点,二十欧。”

万长生慢慢摇头:“大巧不工……这是黄杨木的印章,虽然应该是两三百年的老物件了,我猜这木头也没多值钱,关键在这个印章的造型,我不是在构思那个参加青展的篆刻印章么,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炫耀刀功技巧,都不如这种简练的线条打动人,方正不阿,应该是苟教授给我留下的印象,但他又有点过刚易折的那种臭脾气,为了目标就不顾一切,这是我不太认同的,在这枚印章上我想体现出来,想那么多,还不如这样简练直接。”

在店里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

现在静静的躺在万长生的手心,暗褐色的长条木方,确实就像个高档口红包装盒一样,棱角分明,岁月似乎都没有抹去那种横平竖直的线条,非常硬的线条。

万长生就是被这种简朴的特点吸引了。

对这样沉浸到艺术创作中的男人,杜雯欣赏又不迷醉,顺手把纸袋里面的其他印章都倒出来:“这些呢?怎么样,两欧一个,有没有捡漏的好东西?”

万长生细心的拨看一下:“材料其实都不错,你看这侧面的款:丙戌正月风雪,丙戌属狗,最近的是2006年,这篆刻印章陈旧得明显不是,六十年一甲子,那起码也是1946年甚至更早的东西,标准的南派篆刻风格,文人雅士的味道很足,内容是清梅书斋,显然就是藏书印,再看看这方烧炭老人,肯定也是个什么自称的名号,很老了……”

杜雯居然不敢问值多少钱,怕显得自己俗气了,被笑眯眯做饭菜的大厨比下去。

好在万长生也不清高,最后得出来个结论:“这是昌化田黄,这个还算常见一般,不过这枚是青田风门清,很名贵的一种印章石,虽然小得只有尾指头这么大,但是真的很纯,号称绝对没有杂质才能叫清,若得一窝清,万世不受穷……现在能卖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但以前我们家那块基本上是等量的金锭才能换来,现在恐怕更值钱了,哈哈,你俩可以啊,还有这块应该是鱼脑冻,也就是俗称的羊脂玉,做印章很值钱的。”

杜雯谦虚:“是欢欢看见的。”

忙碌的贾欢欢不屑:“我只瞧上了那块木头,其他都是雯姐买的。”

万长生分析:“你看这些石头,基本上都是青田石和寿山石、昌化石,这都是南方的石头,很可能就是解放前要么经商做事,要么更早打仗战乱的年代从江浙一带口岸流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是把印章石也算作玉石,也确实是有各种木、铜、金、银跟玉石都有做印的,但真正文人雅士把玩的印章石,基本都应该算是黏土类的叶蜡石,和正儿八经的玉石不一样,只要不玩印章的,就根本瞧不上这石头,估计这老外的祖先是吃了这个亏。”

杜雯难得要求:“那……就用这指头大点的风门清,给我刻个章呗,就杜雯俩字。”

这对万长生来说,真是简单至极,他也没那种要把老文物一丝不动保存的习惯,稍微清理下原章盖个印算是留作纪念,就用随身携带的砂纸锉平了印口,坐在桌边:“其实你这名儿啊,刻出来很有讲究的,木土为杜,这俩字恰好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的,然后雨文成雯,润泽之下才有文,左右上下的结构都有了……”

这样斯文温和的男生,确实能获得女生喜爱吧,杜雯都不由自主把头发丝拨好,认真伸长脖子看万长生在那精细的小石头上操作。

结果偶尔端盘子经过的贾欢欢鄙夷:“别听他瞎编,随便什么名字,在他嘴里说出来都有讲究,这就是他们家传的台词,能把十块钱的章活生生卖成一百块!”

杜雯愣一下,哈哈哈笑得差点从餐椅上溜下去。

青梅竹马可能也就像结婚几十年的老夫妻,什么根底都明白,很难有激情浪漫吧。

特别是还摊上贾欢欢这么个心大的。

还好万长生比较体贴:“等我这个章刻完了,给你也刻一个,以后当医生了,写方子什么的签名,就戳个章,多漂亮!”

贾欢欢还不稀罕,就像万长生给她画的画一样,看一眼好好好,收桌子吃饭,今天的红烧猪肉看跟家里味道区别大不大。

所以说天下事哪有十全十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