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大美时代 > 第432章 三分靠打拼,七分靠注定

大美时代 第432章 三分靠打拼,七分靠注定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19:07 来源:小说旗

老荆实际上是喜气洋洋的,心情好得很,拉开抽屉把万长生送给他的那包意大利回流印章拿出来一枚枚摆在桌面上,看得出来都精心打理过:“大多数材质一般,但这几个不错,从古至今东南沿海出去的就比较多,海上贸易到国外流失的也多,我把这几枚已经留档打磨过了,你带上,万一有合适的机会也可以刻了送送人。”

边说又边倒腾其他抽屉:“这儿还有几个,你还是应该随身带几枚好印,知道我什么意思吧?倍儿有面儿……”

他是地道的老平京人,跟徒弟亲热说话就是本地腔,偶尔还带津门腔。

这絮絮叨叨跟个父亲似的帮徒弟准备各种小东西,万长生内心肯定是感动的,嘴上却嘿嘿:“您这口音,我突然想到王维好像是北方的吧,您说他说吟诗的时候是不是,每逢佳节倍儿思亲?”

老荆楞了下,哈哈哈的狂笑!

高云野都朝这边看了,苏沐楠还是低头在那线装书本里面两耳不闻。

老头儿开心得一个劲儿拍徒弟肩膀,气都喘不过来那种:“你……你还是过来这边吧,我都许你捣鼓别的事儿了,真的,你把我这差事接了我好退休遛弯儿,你看你搞雕塑搞国画还不是尽得往平京跑,这边不好得多?待在江州干嘛啊!”

万长生笑:“总得给你培养点徒子徒孙吧,不着急,不着急,就这么两三年时间。”

老荆心情放松:“那我就等着了啊……来给我刻个章送人,有个老朋友退休了,拿这块石头。”

他是真舒坦,捧过自己的大茶缸子,靠在旁边看徒弟刻章还哼曲儿。

可能这怪声怪调的曲儿频率不同,终于让苏沐楠抬头,看见这边刻章,不由自主的放了线装书,无声的过来站在背后看。

这是她第一次看见万长生刻章的真实水平。

西泠印社在整个篆刻界都是堪称少林武当的角色,要说万长生刻得拳打脚踢东南西北,那是瞎吹牛逼,刻章这种文人意趣的东西,到了高阶就没有谁能秒杀谁的,各有各的爱好跟特点。

所以什么青展金奖,哪怕看见印章纹样,苏沐楠也未见得佩服到五体投地。

哪怕是这大内博物院收集的历代皇宫印鉴,也就如同琳琅满目的宝库,能让爱好者倾情投入而不是认输服气。

文人意趣的东西是相互欣赏,或者嫌弃。

但这一刻,苏沐楠是真的诧异。

万长生在篆刻上最有特点的,反而是他从绘画到雕塑都体现过的那个特点,脑海里面极强的空间感!

他刻章是不需要打稿子的,就像他画素描不需要用凑凑笔先描个形,直接能从角落边上开始唰唰唰打印一样,万长生刻章也是这样。

譬如几乎所有人刻章,四方的最常见是田字形分布,还有印章外围都有个框,这些都是在动手的时候要大概画个田字格的,哪怕三个字,两个字,也要相应的打个格子,这还是熟手。

生手必须把篆刻内容先描上去或者贴上去,况且印文全都是镜像反面,这对很多人很难适应。

万长生不需要,直接从角落开始,所以只看成品章,是体会不到他这种胸有丘壑的空间感。

所以老荆头和苟教授才这么喜欢看万长生亲手刻章呢。

那种打印感会莫名的舒适。

内容是“心素已闲”,这就是王维的诗词里面内容,心态一向这么悠闲的意思。

清淡、素雅,却依旧带着中国古典文化里面的隽永气质。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短而淡淡的装逼。

没点文化还体会不到。

特别是万长生刻章的时候,断无沐浴焚香的庄重感,一贯的叨叨:“这木头不错啊,哪搞的,有些年生了,还有这样儿的没,给我几个呗,我……卧槽,我想起来个事儿,光敏印章您听说过吗,我得个天,随便什么样式只要输进电脑,唰的一下就好了,这还要不要我们刻章的活了?”

老荆恨声:“手艺!那都是机器,不是手艺!不可能替代的!”

万长生摇头:“师父,这事儿很危险,我叫他们给我买了台,几百块钱就能买到,把章放进去几秒钟搞定,譬如说您在宫里这么摹印,现在只需要拿相机拍照,电脑里面修一下,绝对一模一样的分分钟搞定。”

老荆又想把万长生抓着打巴掌:“放屁!不可能!老祖宗的手艺,不可能就这么被替代了!”

万长生还是摇头:“不是可能,是一定会被替代,师父,文物修理组那边,木工用电动工具代替老手艺是必然的,纺织品用电子显微设备分析复制更是必须,书画组早就在用电脑介入了,摹印也跑不掉,这是历史、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

老荆头憋气:“你就不能让我舒心点?”

万长生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看得远才能提早想辙。”

结果苏沐楠的声音就在后面忽然:“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徒俩真是被吓了一跳!

所以说苏沐楠有做幼儿园老师的潜质,静悄悄的站在那。

万长生还看了眼边上坐窗前的高云野,那位在低头刷手机呢,他才吹吹手上的木屑:“还不知道,我只能说是叫有了远虑,防着近忧,心里说不着急不震撼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一定能想出办法,篆刻是门艺术,值得保存下去的爱好艺术,就像京剧什么的一样,但是仅仅靠情怀是不够的……再说远点,所有的美术学院艺术门类,都有这种趋势,都跟时代有点脱节了,版画最危险,国画次之,水彩和油画稍好,雕塑危险系数最小,这些艺术门类还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老百姓都不关心的东西,慢慢就会被时代抛弃的。”

老荆反而平静了,悠闲的喝上一口茶:“你呀,心里有这么大的天地,就是老喜欢遮遮掩掩的装乐子,我不管了,反正交给你折腾,我相信你会把这事儿给担起来的。”

万长生就欺师灭祖了:“那等我回去就给您也买台那个光敏印章机,再给您推荐一两个人手,准保轻轻松松把这边的活儿给承担起来。”

老荆一副大风大浪都见过的神态:“来呀,我看你能把我吓成什么样儿!”

苏沐楠就温温柔柔的不参与师徒俩耍宝:“以前我也觉得篆刻现状很残酷,却也没有万长生说得这么吓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再想想,好像是挺危急的……江浙南方地区算是传统维护得比较好的,但实际上也就数千人规模在参与篆刻,其中还有半数以上的水平比较低下,这从每届书法篆刻行业大赛的作品征集就能看出来,还有很多人在抱怨扶持不够,市场不好,老百姓没品味,这实际上问题出在这个时代变迁上了?”

万长生收工点头:“五百年前没有照相术,油画肖像是王公贵族大主教们的特权,两百年前没有电影电视,戏剧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娱乐消闲,二十年前没有网络,大家还可以接受些传统方式,最近几年,手机这种集照相、电视、游戏、购物、读书等各种功能在一起的随身物件流行,这都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因势利导的去改变适应,反倒逆流而上,除了说勇气可嘉,我也只能赞扬智商感人。”

苏沐楠皱眉,却没说话。

看万长生把新印章蘸点印泥,盖出红印来。

老荆头喜滋滋的拿过去打理下包好:“胡杨木的,我有个老朋友在西北,他有大量的这种胡杨木料子,要不你什么时候过去给他收了,而且他的雕工也是一绝,你可以过去跟他学学?”

万长生很少断然拒绝新生事物,笑着说好,示意苏沐楠也来刻一方,展示下水准啊。

没想到苏沐楠竟然轻轻摇头:“今天听了你一席话,我突然心里有些沉甸甸的,没了写字刻章的兴致。”

万长生飞快的和师父对看眼,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性子,远虑的事情自然要看要想,眼前手边的事情更是要做。

谁知道这姑娘是个死心眼!

或者说有可能选择逆流而上的,往往就是这种专注踏实的死心眼。

万长生嘴上说智商感人,可不最尊重的就是这种死心眼?

有点哭笑不得:“我们这是例行玩笑话,相互打预防针,免得真以为自己拿了金奖就飘了。”

老荆都帮忙解释:“小兔崽子是怕我天天呆在院里,都不知道外面什么样,故意吓唬我,小姑娘你别往心里去。”

苏沐楠轻轻摇头:“我在西泠是最明白这些现状的,只是以前都装鸵鸟把头埋在沙里,总想着我不过是个小后辈,这些事情总有人操心,可今天听了万长生这席话,其实跟我们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关,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万长生和老荆头哪怕不知道伏尔泰这句名言,也忍不住鼓掌,这小姑娘是真不错。

真明白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