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大美时代 > 第655章 这就是艺术

大美时代 第655章 这就是艺术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0 17:19:07 来源:小说旗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没法区分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关键。

很多工艺美术大师,能够做出精妙无比的东西,可他们的作品始终只能算是工艺品。

因为没能给那心血凝成的作品注入灵魂。

万长生这种近乎于炫技的轻纱质感,从技巧上来说并不罕见。

十九世纪中期就有过,意大利一位雕塑家斯特拉扎用这展现过面纱之下少女的沉思。

要表现出那种若隐若现的恬静,才是艺术。

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艺术里面的意趣,意境。

很多民间艺人,包括现在抖音小视频里面都能看见没受过任何美术教育的老头老太太,拿个瓢一堆树叶都能画得一手好看的画。

都是手艺,不是艺术。

艺术得有个说法,作品里面要有思想内涵。

所以看似民间艺人出身的万长生,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

他在这里有个向米开朗基罗致敬的做法。

当初他不是去意大利看了米开朗基罗着名的挣扎奴隶嘛,好像没有雕完的奴隶在石头上呈现半成品。

万长生这尊头像也是从立方体里面衍伸出来。

只是就像当初那枚纪念苟教授的印章一样,这立方体做得横平竖直刀切斧砍的刚硬,立方体,和柔美曲线的面纱少女形成了巨大对比,两者之间也不是生硬的连接,而是好像坚硬的物体部分软化成了这样美好的尤物。

很明显有种挣脱生硬束缚,化为柔美的含义。

但没有米开朗基罗表现得那么绝望和无声控诉,甚至连少女高高扬起下巴的脸庞,都没有呐喊抗争的意思。

首先是美感,盖着轻纱的脸庞依旧展现出朦胧的美感,什么都挡不住的那种美感。

把万长生凝视贝赫耶时候的最大感触全都表现出来。

比她美的人肯定大有所在。

如果按照东亚人种的审美,甚至会觉得她嘴太大,额头有点窄,或者别的看法,但相比那些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的样子,贝赫耶充满了无声的抗争。

她无比向往美好和自由的昂扬。

从万长生第一次看见她,就感受到急切希望冲破的挣扎,冲破居然还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封建束缚牢笼。

站在万长生或者大多数人的角度,那么荒谬、愚昧和残忍的礼法,居然还能堂而皇之的大行其事,这不啻于是对所谓现代文明的嘲讽。

有钱或者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就能允许存在,然后还视而不见的去抨击环保,指责奋力挣扎想活命的穷人用多了塑料袋……

这就是现实。

如果说三年前,万长生看见杜雯那有点灰暗的眼神,他除了伸手还不知道怎么去表现。

现在他会了。

看似方正冰冷的立方体,就是现实跟礼法,在美丽面前是那么的让人生厌。

这挣扎幻化出来的美丽,没有血淋淋的残酷,也不是贞子那样的冤魂,而是充满自信昂扬的向往。

没错,就是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所在的向往。

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多么残酷,生而为人,就应该坚强的向往,向往那美好的所在。

雕塑其实比绘画更艰难表现神韵。

因为这样单色的塑造,很难表现眼神这些思想性的东西,只能用面部表情,甚至一点点细微的眼肌变化来展现神韵。

可万长生偏偏又覆盖了一层面纱。

让这种表现更加模糊不清。

这中间固然有他对面纱这种特殊物件的讽刺隐喻,也有降低整座雕塑锋芒毕露的斗争性原因。

米开朗基罗是到了晚年,才在束缚的奴隶这样作品上,用没有完成的半成品,来隐然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挣扎。

这种把戏其实在中国文人书画印里面早就玩了几千年。

被万长生娴熟的倾注到雕塑上。

当他沉浸在创作中的时候,眼前不再是塑泥,呼吸间已经模糊了感受,那面纱真的仿佛可以随手掀开,每一道面部起伏跟面纱褶皱,经过无数次的权衡和深入,终于凸显出充满生命张力的弹性。

褶皱深处的一点点变化,都如游丝般带出了灵魂的颤动,在最无声处喷薄,在最细微处广大。

一句话,能看懂的会从灵魂深处感到共鸣震撼,看不懂的只哦哦哦的惊叹这特么面纱刻得真像!

林楚妮明显就是能看懂的,其实只要把握住面纱这个特殊的点。

结合这几天贝赫耶摘了面纱的行为,就能明白万长生的创作内涵在哪里。

她自己都是把水墨倾注到刺青里面的天赋级别,看了就不说话。

静静的站在那仿佛要完全搞清楚里面的含义。

贾欢欢当然是看不懂,她才不需要看懂呢,有些事情搞那么清楚干什么,老公给阿拉伯美女做个头像又怎么了,只是转身顺手想把沙发上的被子叠起来,咦?怎么不见了?

万长生刚起身去小院的卫生间洗漱了,被子呢?

贝赫耶是根本不看雕塑,全力应对贾欢欢,眉开眼笑的指门口刚刚鬼魅般消失的黑影,表示仆人已经把东西收走了。

贾欢欢的英语水平连四级听力都成问题,只能讪笑比划,但也还算能交流。

贝赫耶连忙恭敬的拉了她到旁边沙发上讲述自己的家乡,翻开手机上各种异域风情的照片,邀请她什么时候能一起去沙漠玩。

贾欢欢就很享受这种亲近,还很好奇。

但很有民族自豪感的强调我们也有沙漠……

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万长生出来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和谐场面。

林楚妮却叫住了他:“最后是什么材质?”

哈哈,这才挠到了万长生痒痒处,连忙到雕塑边比划。

一般来说泥塑只是雕塑家做出来的基本底稿,最终放大才会转化为更符合设计初衷的材质,所以不用做得太大,真人头颈大小是比较常见的。

万长生这做成半人高,头像有大号西瓜这么大的其实不多。

但他一来有这么多高级油泥,二来也是做大菩萨泥塑做惯了,最主要还是想做出更多细节。

现在沿着头像脑后部跟立方体融合的部位示意:“头像是汉白玉,但后面是不锈钢,这个交接的地方如果有水墨感就最棒了,可惜金属材质跟汉白玉之间不可能做出这种渐变的感觉。”

林楚妮秒懂:“破茧而出的感觉?”

万长生重重点头:“对!”

这才是艺术家有知音的感觉,做出来的东西有人懂。

林楚妮脸上再无一贯的揶揄嘲讽,专注的凝视着深灰色泥塑:“白色的汉白玉……象征着美好跟纯洁,不锈钢……呵呵,跟你在园区广场上那个雕塑有点一脉相承的意思,那是从石头里面蜕变出不锈钢的现代意味,这是从冷酷的钢铁里面破茧重生的美好纯洁……祝贺你,我觉得这个比我们校门口那个更有……怎么形容呢,既有艺术的大气,又有你一贯骨子里的圆滑,你赋予了这件作品很多精湛的可看性,让很多看不到背后蕴含意义的观众也能看个热闹,至于能看出门道的人,那就更能领会你这种至繁跟至简之间的强烈对比,情感在这里,对吗?”

万长生着急半成品进度:“你们聊,我去雕塑工厂联系安排放大,等我完成了最终品,召集大伙儿吃饭!”

林楚妮难得:“我想去看看这个过程,因为我始终觉得从不锈钢到汉白玉的过渡是个难点……”

贾欢欢已经在和贝赫耶筹备到沙漠自驾游了,挥手去吧去吧。

郭槐生就一个劲皱眉,他甚至认为林楚妮说的至繁跟至简之间对比太强烈了,不推荐把不锈钢做成生硬转折的立方体,而是做成带有中国古韵的顽石流线体不好吗?

现在不锈钢材质也能做成无数曲面的那种浑圆凹凸形态,艺术美感更胜一筹,还没那么尖锐:“搞这么尖锐干嘛?你要放在哪里?你那园区游客磕着捧着边角还找你赔钱呢!”

林楚妮站在旁边,红润的唇瓣动了动还是没说出来。

万长生果然圆滑,嘿嘿笑着给师父分析来龙去脉:“我们派了一组人去中东考察体育场馆改艺术社区吧,可不得做一系列的艺术品放在里面,我们雕塑系来个阿拉伯风情系列打包卖给中东土豪怎么样?也算是我们系上走出国门,给蜀美长脸了。”

郭槐生的眼睛不可能不亮。

林楚妮给贝赫耶言简意赅的表达真没错。

吃了几百年外国人苦头的国人,对于把东西倒腾到外面去长脸,有种难以言表的热衷。

万长生是把自己摘出来,但实际上最近这十来天时间,从他去沪海五六天,关门创作四五天,其实蜀美已经闹腾成一大片了。

其中一大半就为了这个事情。

马振宇他们过去就直接被一串越野车队拉到体育场参观拍照,没有杂草丛生,只有日晒没有雨淋,十几年的时间下来,当初的五六座体育场馆除了一座还有翻修的价值会用于几年后的世界杯,其他基本处于荒废闲置状态。

这可都是综合体育中心,一座五万人级别的大型运动场,旁边附加游泳馆或者篮球馆两三座,再有训练中心、室外运动场一大片建筑,都荒废了。

当初举土豪之力,尽善尽美的完成这些大型设施,根本没考虑未来怎么保存使用,运动员村之类的宿舍现在都是给了外国劳工住宿,本国人根本瞧不上!

也根本没那么多人去用。

这特么全国两百多万人,只有不到四十万是本国人,其他全都是为当地人服务干活的南亚、东南亚劳工。

全国高级人坐进来都填不满。

所以在海滨,在市区,在皇宫附近,这些原本的面子工程,现在就像癞疤一样难看。

这个来自中国江州的艺术团队正好奉上了恰如其分的解决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