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 第122章 讨论学问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22章 讨论学问

作者:裳星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20:39:33 来源:小说旗

来时的路上,秦扶清就对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

石明卓生性桀骜不驯,指望他来道歉,又是在他的主场石家,简直难如登天。

秦扶清也不稀罕一两句道歉,对他来说,擒贼先擒王,把石明卓揍一顿,就能把校园霸凌的苗头扼杀掉,所以他打这场架,就这么简单。

至于故意让石明卓把自己打出明显的伤,又在山长面前装弱势,是怕真把石明卓打出好歹来,石家会找到他家中去。

他不想把家里人牵扯进来。

如今得到石家一百两的赔偿后,秦扶清也没清高地觉得不该要这个钱。

石家有的是钱,既然拿给他了,那就是他该得到的。

钱有了,麻烦也没了,一石二鸟的事。

秦扶清才懒得继续和石明卓牵扯不清。

石堰山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费心思,他对秦扶清道:“你不是想要借书吗?到我院里坐一坐吧。”

此事秦扶清拿主意,娄雨贤也没再搅闹,见石堰山也像是读书人的打扮,又说什么借书,好像与弟子早就相识,心中疑惑,也跟了过去。

石堰山的别院,比娄雨贤住的宅院还要大,里面小桥流水,竹林掩映,楼阁里摆放着一张焦尾琴,秦扶清都能想象到他一身羽衣坐在琴台前弹奏的样子。

注意到秦扶清的眼神,石堰山道:“想弹?”

秦扶清摇头:“我不会。”

“嗯,那就不弹。”

娄雨贤:“……”

他很少来石家,知道石堰山,也只是听闻名字,知道些许事迹,却无法把名字和人脸对上。

先前只是听说石堰山效仿魏晋七贤,有避世隐居之意,其人容貌昳丽,宛若好女,性子古怪。

如今亲眼见了,相处过,才觉得传闻有些道理。

石堰山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喜主动挑起话题。

按关系来说,他该叫娄雨贤一声妹夫,可从始至终,只与秦扶清说话,对娄雨贤只有淡淡的眼神交汇,并不曾主动交谈。

娄雨贤心想,人家是主人,他一个客人,主人不语,他一个客人上赶着找话题,岂不是没话找话?

干脆也不说话。

石堰山的书房是栋木制小楼,四周环水,过桥才能到藏书楼里。

外面的横梁可见滑索和木桶,都是为防火做的措施。

进了书楼,秦扶清就如同老鼠掉进米仓。人在古代,他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的书,这时候书籍昂贵,老师为了买书,都要掏空家底,不得不额外收徒养家,也才两个木架的书。

可石堰山的书房里,足足两层楼,都是书。

从竹简到羊皮纸,从发黄的老旧麻纸到干净些的纸页。

就连娄雨贤都动容道:“好多古籍!”

石堰山道:“有些是孤本,恕不外借,只能在楼内阅览。”

二人这才有了第一句对话。

“这是五臣注本的《杨子法言》?”娄雨贤在身上擦擦手汗,视若珍宝地掀开书页。

秦扶清凑过去看,“老师,杨子是哪位先贤?”

“杨子原名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百家争鸣,杨子的思想足与墨家儒家相抗衡,只可惜其思想并不为当时其他先哲所接受,其着作几经战乱,到如今也少有流传于世,未曾想,竟然能在石家藏书阁一见真容……”

“杨朱……”秦扶清觉得这个名字就熟悉多了。

可惜老师一心扑到书里,求知若渴,无心再给他解答。

石堰山道:“他主张‘为我’与‘贵己’。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最重要,人活在世,要多为自己考虑。”

他接着给秦扶清讲起关于杨子的典故,有一个成语叫“一毛不拔”,讲的是杨子墨子和两个人的学生在探讨问题。学生问杨子:“如果让您拔下一根汗毛,全天下的人都能受益,您是否愿意?”

杨子说,天底下不幸的事并非是拔他一根汗毛能解决的。

本来这话里的拒绝意思都很明显了,死脑筋的学生继续追问,如果真能解决,他愿意拔吗?

杨子笑而不语。后来他的学生对世人解释,说如果有人以财富诱惑削去你一块皮肤,日后你就会为了更大的诱惑付出更大的代价,汗毛虽小,也是人身的一部分。

这个解释并不能让其他人满意,对于高度宣扬个人自由的杨子,其他学派便大肆宣扬他“一毛不拔”,于是至今,杨子的着作少有流传,这个成语却常为世人所用。

秦扶清听罢,对那一段百家争鸣的学术盛世越发向往。

娄雨贤从沉浸中抽离出思绪,对弟子道:“杨子主张贵己,是希望人都能专注自己,把济世的手段寄托在向内求,而非统治者以各种手段御下,教化百姓,让百姓自治,若人人都能贵己,天底下哪还有那么多烦心事呢?”

接下来一两个时辰,他与老师一同读《杨子法言》,秦扶清也对这位隐身的先哲有了更多的了解。

杨子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放纵天性,不畏惧威逼利诱,也不必羡慕功名利禄,人要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在他倡导的理想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承担管理自我的责任,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不给人添麻烦,也不要别人给自己添麻烦。

结合着后世的相关阅历,秦扶清对杨子的理解更深了。

这位先哲的思想着作倘若没有失传,流传到后世,又该是多少人的精神指南?

看着手中泛黄的纸页,想着未来某一天它可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秦扶清心中泛起圈圈的涟漪。

“石大哥,这本书我能抄写吗?”

“可以,只能在这里。”

他和老师在读书时,石堰山也拿了一本书,默默坐着读起来。

书楼里只有他们三人,气氛还挺和谐。

娄雨贤一听能抄书,立马来劲了,要找纸笔开始动手,谁知石堰山指了指外面的大太阳,提醒道:“开饭了,先去用饭吧。”

娄雨贤这才发现外面太阳高悬,已经到了饭点。

肚子虽饿,他学习的劲头更甚,只想赶紧吃完饭来抄书。

秦扶清亦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