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 第258章 乡试开始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258章 乡试开始

作者:裳星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20:39:33 来源:小说旗

有消息灵通的找到秦扶清,愿意拿重金换仙果一枚,秦扶清总是笑着推拒。

笑话,家里就那么十几株番茄,都卖出去了他吃什么?又拿什么做种?

今年不过是预热,想要吃番茄,等到明年去吧。

和钱鑫合作有一点好,全程不用担心没钱。

拟好合作事宜,签订好书契,钱鑫就快速行动起来,县里只有五家大一些的青楼,有的一个月都没开张,老鸨都要受不了了,把楼里许多姑娘给遣散。做这一行,二十来岁都算年纪大了,有的早就伤身,无法生育,若是攒够了钱离开花楼,还能找个图她钱的男人成家,若是连钱都没,离开花楼就是死路一条。

可老鸨赚的盆满钵满,才不会管这些摇钱树的死活。

一听说钱鑫要收购青楼,一个个又开始拿乔起来,各种抬价,要么说楼里的姑娘有什么盛名,要么说自己培养姑娘有多不容易。

钱鑫是个老生意人,一边说着是是是,一边把事实摆出来。

第一,只要县太爷不挪窝,青楼的生意就不会好起来。

第二,她今日不转,明日等别人转了再转,就不是这个价了。

钱鑫软硬不吃,就想压低价,那些老鸨拿他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最后县里最好的一家青楼,卖给钱鑫,卖了一千七百两白银。

连着里面一二十个姑娘,还有这偌大的楼,都是钱鑫的了。

五家青楼都在沿河边,离得不算远,秦扶清当初的企划书里就有规划,只要把这五家青楼收购到手,就能打造连廊将五家青楼连在一起,形成大片的规模。

第一家青楼得手之后,剩下几家就顺利多了,其他还有一些小些的窑子,钱鑫多少给点钱,人家也愿意卖。

不过那些小地方,就不像这五家青楼这般大气有规模,跟个烂窝棚子似的,钱鑫干脆叫人都给拆了重建。

以五家青楼居中的那一间青楼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连带着两岸的街景都要做出改变,这样更开放,更能吸引一般顾客,改变原本青楼的性质。

在这其中,秦扶清大胆把玻璃拿出来使用,钱鑫一见到玻璃,呼吸都急促不少,他是一个生意人,当然能看出这东西的价值。

可以说,如果和秦扶清合作能拿到玻璃的售卖权,他钱家不出十年,就能富甲一方。

而秦扶清也没让他失望,一边答应他的请求,一边给他画大饼,只要二人合作,钱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不得不说,钱鑫的嘴都快合不上了。

玻璃一事就和番茄一样,是瓦子建成做宣传的重大杀器,现在除了少数核心人员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青楼被收购后,钱鑫最头疼的就是这些烟花女子的去处,他原本想给这些女子一人十两银,各自回家罢了。

可这些苦命的女子,有的被拐卖,转卖一次又一次,才到安溪县里,被拐时年纪太小,早就忘记家在何方。

有的是被家中变卖,女子命贱,有些人家头胎生了闺女,干脆不给起名字,等养到五六岁,能看出模样来,就卖给人牙子,至于以后做什么,就不干他们的事情了。

卖女得来的钱,兴许还能供男儿读书。

还有一些是家中人不正混,赌博输的倾家荡产,把妻女都给卖掉……

总而言之,就像秦扶清说的那样,不是苦命的女子,怎么可能沦落到此地呢?

如果命运对她们也有宽待的话,就不会让她们出现在这里了。

秦扶清让钱鑫把这些女子都给收拢到一处,寻摸个住处,又在城中找来产婆稳婆等,临时教授她们知识,叫她们给这些可怜女子做个健康检查。

若是身体有毛病的,专门归拢到一个院子里,没有毛病的,归拢到另一个院子,再找个艺师教授她们才艺。

诸如弹琴讲评书舞蹈之类的本事。

得病的女子们专门在一个小院,每日人心惶惶,秦扶清把病好大半的小兰叫来,叫她专门负责这些可怜的女子,帮助她们调理身子,还每日给她们灌输得病不是她们的错的理论,免得这些女子太过内疚。

与此同时,秦扶清每周也会挑时间,秘密会见这些女子,为她们上课,教她们认字也好,给她们灌输道理也好,秦扶清好为人师的技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女孩子们称呼他一声夫子,听他的话便都发自内心认为是对的。

上课不过两周,秦扶清就要动身启程去平阳府了,而钱鑫再来见到这些女子,便觉得她们有了不小的变化。

等到瓦子建成,这些女孩子们也会改名换姓,以寻常人的身份融入瓦子之中。

到那时候,秦扶清应该会很骄傲吧?

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三年一次。通常在各省省会或是直辖的国都举行。考试时间在秋季的农历八月,人们将之称为秋闱。

乡试及格称为中举,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中举后,不仅取得了参加会试的通行证,而且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即使在接下来的会试中不能及第,也可以安排一定的官职。范进中举后做官就是这样。

而中举后,也被读书人当做真正一脚踏进了仕途。

秋闱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秦扶清和殷杰,还有秦扶义,以及县学里的其他要参加乡试的学子结伴而行。

为了备考秋闱,很多人都会选择提前去。

从安溪县到平阳府赶路不过两三日功夫,比住在偏远县城的要好多了。提前去可以订住宿,若是去晚了,说不定还要学志异故事里那样住乡野古庙之中。

农历八月,阳历已经将近十月份了,天气转冷,晌午可能有些热,可在早晚时分,后背心都是冷的。

秦扶清他们找镖局订了镖师,找车马护送赶往平阳府。

临别时,秦扶清家里人都从乡下赶来为他送行,如今孩子大了,不需要大人跟在屁股后面帮忙,又有秦行在,秦春富便没要跟着同去。

钱鑫知道秦扶清要去平阳府考试,头天晚上托人送来一把钥匙和一份房契,说是在平阳府买的宅子,只有几个洒扫的下人在,托他帮忙去看一看。

秦扶清没有拒绝钱鑫的好意,收下了钥匙,一行人再次踏上前往平阳府的路。

从安溪到平阳府,秦扶清走了起码三次,每次再去时,都有不同的身份,若是今年考中举人,明年春天他就要去国都参加会试了,会试由礼部主持,在天子脚下。

不知到时候会不会见到师父呢?

这样的念头在秦扶清脑海中闪过,很快,他就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事情上。

三日后,众人顺利抵达平阳府,拿着房契和钥匙,秦扶清很快就找到了钱鑫在平阳府的宅院。

三进三出分大宅院,里头光洒扫的下人都有五六个,秦扶清拿着房契来的,自然而然就被当成了主人。

几个下人都是签过卖身契的,钱鑫一年到头也不见得来平阳住几回,他们在这大宅院里住着,倒是比旁人还要幸福些。

秦扶清来的急,又没提前通知,是以来时见几个下人有些散漫,看到他拿出房契钥匙,下人们惊慌失措,十分害怕。

秦扶清能理解,叮嘱他们最近这一个月照常办事就行,其他什么话他都不会说。

他们三人没有分开住,就住在前院一个院子里,一人住一间屋子,离得近,还能有些照应。

宅院里被褥用具一应俱全,一日三餐还有人做,倒是比住在酒楼舒心的多。

殷杰和秦扶义都是备战到考前前一刻的那种人,秋闱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二人都不敢有所疏漏,每日读书写文章练字,一点都不敢闲着。

秦扶清不得已,也被他们带的卷起来。

原本还想去城外看大和尚一眼,现在也没时间了,秦行闲着没事,托他跑腿去城外山上寺庙看一看,拜访一下救了他性命的合上们。

越是临近考试,时间过得越慢。也不知是心焦还是如何,秦扶清每天一睁眼,耳边就传来隔壁二人的读书声,不读吧,显得他不合时宜,读吧,秦扶清又觉得时间缓慢。

考试前三天,恰巧下起了秋雨。秋雨连绵,一下就是两天,天气越发寒冷,幸好几人有所准备,带了厚衣裳,不然到号舍里待几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来了。

乡试只考三场,可是每场考三日,连着就是九天,都要待在号舍里。

进考场的人要备馒头蜡烛等,简直是进去坐牢的!

哪怕秦扶清已经经历过几次,一想到在号舍里考试的经历,还是觉得头皮发麻。

他盼着停雨,有太阳在还好一些,省得冻手脚。

好在考试前一天,雨总算停了。街头尽是被吹落的桂花,一地黄,一路鑫香。

众人备好东西,没敢放开肚子大吃大喝,怕概率拉肚子影响参考。

第二日天还没亮,鸡都没鸣叫,几人便打着灯笼,带上收拾好的考具行囊,要去贡院了。

乡试比较正式,各省省会都有建立专门供考生考试的贡院,通常在城东南,贡院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原则上,参加乡试的考生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还有第三等的前三名,所以在参考人数上,算是一个限制。

尽管如此,参加乡试的人数仍旧不算少。主持乡试的考官都是从京城派遣,再结合当地官员临时组成机构组织考试。

进入考场前,每个人都要被搜身,十几名官兵举着火把,将贡院外照的亮如白昼,贡院外乌压压站着许多考生,没人敢说话,不知是冷,还是太困太紧张了。

秦扶清的包袱被翻的乱糟糟的,总算是过了检查,领着号牌找号舍,从检查开始,他就与二哥和殷杰走散了。

他算是第一批进入考场的,考场里到处站的都是举着火把的官兵,安静肃穆,眼睛乡试狼一样盯着每一个进来的考生,看着他们拿着号牌找到号舍坐下来为止。

如果有谁迟疑,就会有官兵上去再检查一遍,生怕出错。

到了乡试这一步,出成绩后,需要将所有中举的考生名字和试卷誊写送到京城,封存备案,或许将来某一日,有人的考卷会被翻找出来。

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这些官兵看守考场,都是立下过军令状的,他们不敢有所疏漏。

或许是被这里的环境所感染,秦扶清也觉得有些紧张起来。

在此之前,他并未害怕乡试,如果非要找出些不适,大概就是要在没有门窗的号舍里吃住拉撒九天。

考试么,这辈子的考试频率放在前世,估计也就半学期的量,他早已被海一般的考试次数磨练的毫无压力了。

考,考他爹爹的。

管他考成什么样子,考了就算完事。

话虽然如此,秦扶清也没放松警惕。

他还牢记着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和使命,一个个的,都等着他直上青云呢。

当然,这也是秦扶清自己的志向。

从他决定自己这辈子要走哪条路开始,就知道自己早晚都会经历这些了。

一直等到天亮,考生们才陆续入场完毕,找到自己的号舍,安顿好一切。

在这期间,秦扶清铺好被褥,临时补了个回笼觉。

今日又是个好天气。民间传闻,说朝廷算过风水,每年秋闱和春闱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基本上都是晴天。

不知真假,有待考据。

秦扶清倒十分盼着是真的,他有点担心猫娃子的身体,怕他熬不过去这漫长的九天。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要是到头来倒在冲锋前,那也太难受了。

终于到了放卷的时候,有人举着号牌,反复出声提醒,秦扶清也终于看见了考题。

初场考试“试以《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任意一篇为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其中还规定了每篇文章的字数,不得少于三百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