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争霸:我用火炮在古代以德服人 > 第19章 官心不稳

争霸:我用火炮在古代以德服人 第19章 官心不稳

作者:灰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0:39 来源:小说旗

“沈千炼,西北与北境的情况,你们京畿院可要给朕盯紧了。”

“这一次在西北发生这么大的乱子,你们京畿院的反应可是有些失职了!”

“臣请罪!”沈千炼随即出列自请罪责:“没有及时发现西北地方官军有异是京畿院的重大失职.........”

“的确该罚。”景顺皇帝看了一眼出列请罪的沈千炼:“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关于西北与北境的情况我要你们京畿院做到每日一报,这个应该不算难为你们吧?”

“臣领旨!”

以武立国的大宁皇朝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是云启大陆之最。

这也是大宁军队战力强悍的原因之一。

宁**队及特情机构都极为重视传递信息的效率问题。

大宁皇朝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官办驿站。

还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军用信鸽,并专设通天司主理饲鸽事务。

立国至今,宁国一直保持着大量饲养信鸽的传统,也是整个云启大陆信鸽数量最多的国家。

因此,在军情的传递上宁国始终处于优势。

而且,宁国境内还独有一种名为鹰鸽的顶级军用信鸽。

鹰鸽体型与鹰相仿,具有高耐力、高速度等一系列优点。

此鸽,在放鸽前饱食一顿,可不停不歇连续保持高速飞行六个时辰!

而且鹰鸽的飞行时速高达一百八十公里。

也就是说经过严格训练的军用鹰鸽十二个小时就可以将军情传递到四千里以外的地方。

当然了,这种价格昂贵且训练难度较大的鹰鸽只会优先提供给宁国的精锐之军以及京畿院。

而西北边境距离京畿最远也不过四千里。

如果以鹰鸽作为传递手段,别说一日一报了,就是一日两报也不是什么难事。

-------------------------------------

“另外京畿院还要配合户部、兵部一起督运粮草。”

“朕听说很多商贾借着饥荒之年大肆囤积粮食来牟取暴利。”

“各地出现这么多饥民作乱这些个黑心商贾也是功不可没!”

“赈济灾民也是刻不容缓之事,朝廷平乱需要军粮,赈济灾民所需之粮就让那些黑心商贾出吧。”

“胡相,这赈济灾民之事就由你亲自督办吧。”

“臣领旨!”

“要不是各地官吏在赈济灾民的事情上阳奉阴违,净干些官商勾结的行径,我大宁国也不至于遭此大乱。”

“该杀的就杀,不必有其他顾虑。”

“陛下圣明!宁国内患说到底还是由饥民引起,此乃祸乱之根。”胡一舟看了一眼皇帝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田承恩,进言道:“臣恳请陛下明旨,对受灾严重的省份免除三年赋税以复民生。”

“准了!”景顺皇帝看了看胡一舟,点了点头:“这军务之事胡相是外行,朕不为难你。”

“可关于治民之道应该是你的长项吧?”

“当此社稷危难之际,胡相以为该如何安民?”

“朝廷想要重拾民心当:免赋税,施钱粮,杀贪吏除奸商!”

“唯有这样方可安民心,让百姓吃饱了肚子谁也不想提着脑袋去作乱。”

“为安民心,必须严惩赈灾不力之人,诚如陛下所言:该杀的就杀!”

“胡相所言未免偏激了些吧?”司礼监秉笔太监田承恩转身面圣:“陛下,如果按照胡相刚才所言,恐怕我大宁国的地方官就要十去**了。”

“此次大灾乃百年罕见,各地官员一时失了方寸以致赈灾不力也情有可原。”

“要是一味严惩把这地方上的官员都赶尽杀绝,朝廷又该如何治民?”

之前借着赈济灾民的由头,田承恩等人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将赈灾之粮款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宁国之所以遭此大祸以田承恩为首的阉党可谓是难辞其咎。

现在胡一舟的这些谏言根本就是针对田承恩一党。

看到田承恩站出来挑了头,大殿之上的很多大臣都不由松了口气。

胡一舟觉察到了大殿之上的氛围变化,心中也是苦笑连连。

田承恩自幼伴圣左右,又曾有护主救驾之功。

所以,本就不怎么过问政事的景顺皇帝对田承恩的所作所为基本都是听之任之。

这也造成了阉党擅权的局面。

不说地方官员,就是这朝堂之上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官员早就已经投靠了田承恩。

以至于他这个当朝右相还没有一个宦官势大。

这也形成了宁国朝堂上的两大势力,即:以田承恩为首的阉党和以胡一舟为首的文党。

不过,胡一舟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以一介寒门之身身居相位。

曾经那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状元郎早就被岁月磨去了棱角。

官海浮沉,以胡一舟的眼力又岂会看不透这其中的关节所在呢。

皇帝需要一位寒门出身而又与宁国各大世家保持远距的人来坐右相之位。

所以才有了胡一舟后来的青云直上。

看透规则的胡一舟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可也正是看清了皇帝的用意,胡一舟对如今的大宁朝堂早就心如死灰。

说到底阉党与文党之间的争斗抗衡都是在皇帝的掌控和默许之中。

此刻,双方大臣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以胡一舟为首的文党虽然人少可这嘴上功夫却是他们最擅长的。

一时间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久不上朝的景顺皇帝听了半天,终于是有些不耐烦了。

“行了,那就杀一批,贬一批。”景顺皇帝一语定乾坤:“胡相,此事你就全权负责吧。”

“朕乏了,都退吧。”

“退朝!”随着田承恩的一声宣,朝堂上的这场口舌之争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从结果上来看,文党这次倒是罕见的占了上风。

可细想下来,皇帝实际上还是偏袒了田承恩一党。

这也让胡一舟的内心深处再次涌起了一股浓浓的悲凉。

这股悲凉并不是因为皇帝偏袒了田承恩之流,而是因为天下百姓的死活在景顺皇帝的眼里实在是太轻了......

-------------------------------------

“胡相,留步!”

散朝之后,沈千炼快步追上了殿外的胡一舟。

“沈大人?”

“胡相,咱们借一步说话?”沈千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胡一舟借步一谈。

“被京畿院的人叫住,可不是一件妙事啊。”

“胡相说笑了,您两袖清风忠君为国,又怎么会怕我们京畿院呢。”沈千炼对年过半百的胡一舟倒是颇为尊敬。

“有田承恩之流为祸朝堂,本官也只能是空有报国之心了。”

胡一舟在沈千炼面前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田承恩的不满。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根本就瞒不住沈千炼。

而且,也没必要瞒.......

胡一舟与沈千炼边走边说,身边百米之内已是无人。

“沈大人,有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了。”

“胡相以为这次的危机会不会动摇国本?”沈千炼停下脚步,低声问道。

“宁远卫的覆灭的确令人意外。”胡一舟皱眉道:“可朝廷还有装备精良的十二卫在各地平叛,只要其他地方没有官军跟着作乱,以十二卫的战力应该可以应付当下的局势。”

“如果朝廷这次赈灾之事不再出什么幺蛾子,这场祸事应该很快就可以遏制。”

“胡相真的这么认为?”

“难道沈大人对朝廷平乱没有信心?”

“如果是十天前回答这个问题,我与胡相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

“可现在我却没有胡相这般乐观了。”

“京畿院各地的密报,大宁二十七行省至少有半数都有不稳迹象。”

“我这里说的不是民心不稳,而是官心不稳!”

“官心不稳?”胡一舟心中一惊:“沈大人,你的意思是.....”

“陛下之所以急调虎旗边军平乱就是为了尽快遏制官叛之风。”沈千炼沉声道:“西北危局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宁国将彻底陷入大乱!”

“沈大人,如此机密之事你为何要单独告诉我呢?”

“因为胡相不仅是当朝右相,还是太子最尊敬的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