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开局葬神剑,我杀穿诸天 > 第六百八十五章 史翠珊的剧本高参

在一个理想的好莱坞世界,编剧的剧本都是有版权的认定的。而请人修改的剧本,也会传承有序,谁改得第几稿,贡献了多少最后定稿的文字,都是可以根据记录来找出来的。

但是实际上的好莱坞,很多时候是充满了谎言和欺骗。绝大多数的剧本,确定版权的就是那个被大制片厂出钱预购的时间点,谁写的那一稿里大部分的内容,谁就是被法律和工会认定的编剧。

电影的导演,或者融资者,也会因为想要项目顺利开拍,而在剧本上说很多的谎言。有一些导演,其实并不擅长把剧本定稿,然后再开始拍摄,他们总是希望保留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所以迟迟不肯锁定剧本,在开拍前,甚至开拍中,也要不停地修改,插入新的页面,做临时修改。

科波拉就是最典型的这样类型的导演,想要看到他拍摄的经典比如“教父”的剧本,其实那都是电影拍摄完成,甚至已经上映以后,电影公司为了再赚一笔钱而放出来的事后追认版剧本。其实是根据成片,然后再去反着修改的剧本。

这绝非“教父”开拍的时候,导演和演员能看到的版本,那个真实被用作拍摄的剧本,完全是杂乱的,要是你看那个版本,可能三分之一的戏都没有收录在里面,而另三分之一则修改了很多以至于认不太出来。

芭芭拉·史翠珊就是这样的一个导演,一方面由于能力不足,不足以管好一部电影开拍所要照顾到的方方面面的细节,也不是很有精力,或者说是意愿去管。

对她来说,可能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有人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做好,自己只要决定那些对“艺术表现”有决定性作用的事情就好了。

另一方面,芭芭拉·史翠珊自己的艺术品味也不怎么样。她对哪些细节处理好了,能让成片的艺术性提升,也不是很理解。她自己那些看重的东西,在罗纳德这样经验丰富的导演看来,其实很可能不重要,或者换一个办法又能省钱又能出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芭芭拉·史翠珊还有一些私心,她老是想把自己对于爱情和亲情的理解,加入到这部电影里面。比如她扮演的英语教授,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和同事数学教授之间,缺乏亲密的行为。

又比如比主角漂亮的多的姐姐和母亲,有着很多她所不能理解的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虽然每次危机到了最后,都要主角出面来帮忙解决,但是她们似乎还是比主角快乐的多。

当然,这样的内容和主旨,并非芭芭拉·史翠珊这样的新导演能够驾驭的。理所当然的,芭芭拉·史翠珊这样的著名明星演员,也就玩起了一些小花招,故意把这些想法藏起来,想要连哄带骗地让罗纳德和发行商三星影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开拍,然后她就能说了算了。

当然,这样的小花招,是瞒不过罗纳德的眼睛的。杨燕子去了芭芭拉·史翠珊那里一趟,然后和好几位已经被史翠珊解雇的编剧和剧组人员一聊,就明白她在打什么主意了。

史翠珊推三阻四不肯给剧本,杨燕子很简单的,就从被她解雇的一位编剧那里,拿到了截至他被开除的时刻的剧本拷贝。

“这个剧本还是挺有商业的眼光的啊……”,罗纳德看到了剧本,翻阅以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叫做理查德·拉格拉文斯的编剧,水平其实不错。

剧本里没有太多的聚焦“男人到底是爱女人的头脑还是外貌”,这个芭芭拉·史翠珊特别在意的主题,而是加入了很多传统爱情喜剧的元素,比如两位教授是怎么互相从讨厌到欣赏的,女主角和母亲和姐姐之间的关系如何从矛盾到和解等等。

尤其是那位母亲的戏份,尤其精彩,对逝去时光和容颜的遗憾,以及对长相不如自己的女儿的爱,交织到了最后才有一次高光的展现。

果然,找来编剧的简历一看,这位的另一部作品,就是去年拍完,现在刚刚剪辑完在试映的,华纳兄弟改编自的电影“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的编剧。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虽然有很多的业内人士不屑这部电影,还调侃有谁要看两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恋爱的故事呢?

但是这部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是1993年的全国最畅销的书。自从1992年出版,一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前十位置停留,到现在仍然没有退出的迹象。

这样的畅销书,累积的人气是令人畏惧的,罗纳德觉得肯定不可能和那些人说的那样会票房失败。上一次这样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1970年代电影整体疲软时代的“爱情故事”,卖座的简直像是黄金时代的电影。

打了几个电话,问了问几个看过试映的朋友,罗纳德得到的也都是溢美之词,表示自导自演的伊斯特伍德这次发挥一流,梅丽尔·斯特里普更是戏精上身,她演的中年女主角,都能让大学生男孩倾慕。

请理查德·拉格拉文斯来,罗纳德和他聊了几小时。情况就渐渐清楚起来。

芭芭拉·史翠珊肯定是有隐藏起来的计划,她在拿到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写的那一版剧本以后,一开始也是大家赞赏的。但是一周以后,她就有了很多新的想法,要理查德·拉格拉文斯修改。

这种情况也并不罕见,一般来说看一个剧本都会有一定的蜜月期,过了以后发现问题,编剧也欢迎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之后,芭芭拉·史翠珊就把他请到了她的家里,就在那里随时“指导”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应该怎么修改剧本。

当然,修改的方向,是很常见的明星病。女主角罗斯身上的毛病要减轻,她还不能像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写的那样真的难看,得是有一定美貌,只是不会打扮。

罗斯是家庭里唯一一个有理智的女性,母亲就只会尖锐地嘲笑她长得不好看还不会打扮自己。

数学教授格里高利则还是希望妻子善于打扮,变得漂亮,更有吸引力。他虽然能够欣赏罗斯的高智商,但是还是肤浅的要外表的美丽……

总之,这些配角都是有缺点的人物,只有在主角罗斯(芭芭拉·史翠珊倾情本色出演)的引导和教育下,才会发现女主角的美……

这也是明星做制片人,做导演,做编剧最常见的问题。她们总是以为好的电影是要围绕身为明星的他们来展开故事的,好的品质和故事都要发生在她们身上才行。

其实,如果只是做明星的话,这样想也不是什么错误。很多好莱坞商业片都靠明星来撑起票房,理所当然他们是要占据所有的美好品质的。

但是,作为总揽全局的导演,这样思考就会出大问题。既然你已经如此完美,还有什么故事要讲呢?那些配角也都变成了只会衬托女主角,像纸片一样单薄,好像他们在剧本里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衬托女主角是多么的美丽(外貌和心灵一样美),女主角的智商是怎么凌驾于众人之上(比如英语教授也要比数学教授更聪明)。

最让理查德·拉格拉文斯生气的,是住在她家里修改剧本的这段时间里,每次理查德·拉格拉文斯都按照史翠珊的意见,修改好了剧本的一些情节。

但是转过天来,芭芭拉·史翠珊就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一些“高参”的意见,她就对剧本里应该怎么突出明星的形象有了新的看法。

反正“高参”总有道理,理查德·拉格拉文斯每次想用电影创作的规律来说服史翠珊,第二天都被她从“高参”那里学来的理由给反驳了。

……

“芭芭拉,我听说你的新版剧本已经改好了?我能看了吗?对,三星影业的麦达沃伊先生也想要看看。毕竟现在哥伦比亚已经没有了CEO,任何电影的新项目要开拍,都得走比以前更加麻烦的流程……对,在开拍前一定要把定稿剧本送去索尼那里……对,你知道,东瀛人做事就是讲究繁文缛节……”

正巧,索尼哥伦比亚的CEO彼得·古贝尔的离职,正式宣布了。他拿了一大笔离职赔偿金,还有一个自己创建的独立制片厂和索尼哥伦比亚的发行协议,和索尼“友好”分手。

彼得·古贝尔在索尼哥伦比亚任职期间,各项收入的数字是保密的。但是从各个渠道披露出来的条款来看,他在索尼的几年间,赚了超过数亿美元的钱。

除了要请他过来,不得已收购他的公司花的两亿美元,古贝尔在索尼期间,每年的工资就有275万美元,还有任职期间一次性5000万美元的奖金。

除此之外,古贝尔还有丰厚的期权奖励。总体换算下来,大约相当于在他任职期间,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整体资产增值部分的8.08%。

当然,这期间由于古贝尔的能力所限,哥伦比亚发行的电影,虽然出现了不少票房和评论的佳作,但是失败的例子也很多,这部份的奖励他没有拿到很多。

总体计算下来,加上最后离职的时候一份为期三年的发行协议,和资助他重新建立自己的独立制片厂的钱,古贝尔在索尼期间的所得,外界都估计在3-5亿美元之间。

这个数字,让所有的好莱坞高管都羡慕不已。谁不想从东瀛人那里骗多点钱啊?

这也让索尼方面恼怒非常,但是出于在阿美利加经营下去的要求,他们也不可能剥夺古贝尔正常的离职所得,只能闭着眼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相比之下,索尼之前收购的哥伦比亚唱片的表现就好得多。摩图拉的经营才是实在地帮着东瀛的东家赚了很多钱。

因此,索尼方面对哥伦比亚影业的经营有了新的看法,他们暂时不再去寻找新的CEO人选,而是收紧了权力,要求更多的汇报。

暂时代替古贝尔工作的马克·坎顿,也没有被授予临时CEO的权力,所有的日常经营里出现的重要决策,都必须去索尼阿美利加分公司汇报,获得批准才能进行。

东瀛人也看不上这几年业绩很突出的三星影业总裁麦达沃伊,他们还是有些迷信阿美利加的赢家哲学。挑人就要挑那些一直都在赢的候选人。

麦达沃伊的老婆都被亿万富翁给拐跑了,不管是阿美利加还是东瀛的标准看,都很难称得上一个赢家。

所以,麦达沃伊只好放弃了当索尼电影业务家的想法,还是回来为罗纳德的项目出力,至少这位老板对待有能力的员工还是很公平的。

两人一合计,芭芭拉·史翠珊这样乱来,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电影票房大失败。但是对于明星,又不能直接冲突,还得想办法哄哄她们。

正好索尼方面收紧了哥伦比亚影业的决策权,马克·坎顿看上去也只会是一个看守内阁,两人就以向东瀛人备案为名义,要史翠珊乖乖交出新的剧本。

他们还吓唬芭芭拉·史翠珊说,索尼的人很刻板,在电影开拍的时候,还会派人来看每日样片,如果和上交的剧本不符,他们就会喊停拍摄。这些人早就学习过当年联艺影业拍摄“天堂之门”遭遇的挫败,知道要在微观上对电影进行管理。

其实,这样的条款只是针对哥伦比亚在古贝尔时期批下的那些电影和电视剧项目。对于三星影业的麦达沃伊,索尼方面其实是挺满意的。而罗纳德如果要参与的项目,他们也绝不会来横加干涉。

东瀛人对于赢家强者,是很佩服的,既然你票房评论都有连续的成功历史,那么就不要横加干涉好了。麦达沃伊不当CEO,管管电影项目,他们还是很放心的。

这个理由,被拿来搪塞芭芭拉·史翠珊,倒是非常的合适。她还打了几个电话给哥伦比亚影业的项目制片人,那些人都证明了这个说法是真的,索尼现在正在大规模重新审核古贝尔留下的一切摊子。

“别担心,我会找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和其他任何你认为合适的剧本医生,来配合你。你是一个艺术家,芭芭拉,我对你的创意很放心,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你脑子里那些绝妙的点子固定下来……”

芭芭拉·史翠珊没办法,亲自带着她自己真正意属的剧本拷贝过来,给罗纳德看看,想办法通过索尼的审核。

罗纳德翻开一看,果然和理查德·拉格拉文斯说的一样,剧本已经成了像沃尔玛超市的促销手册一样,充满了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纸张。

这是好莱坞剧本的惯例操作手法,每次新的修改,他们不是直接印一批新的拷贝,而是拆开剧本装订的铜钉,然后把修改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打印好修改部分的文字,重新装订进去。

这样就可以像一个日记一样,重头追索剧本修改的历史。这份剧本拷贝,里面的纸张新旧不一,最初使用白色纸张的稿子,已经被人翻得起了毛边,不同颜色的纸张新旧程度也完全不一样,。

最新的那张纸,已经用到了洋红色的纸张,非常新,罗纳德似乎还闻到了上面激光打印机碳粉的味道。

“这是最新的?”罗纳德翻着剧本说道。

“是的,这是我今早刚刚从打印机上拿下来的。”芭芭拉·史翠珊表示自己可辛苦了。还得学习怎么打印多份文档,怎么把剧本拆开,怎么把新的修改部分替换掉原来的旧版。

这些原来可都是有人帮着做的,自己正好辞退了理查德·拉格拉文斯,罗纳德又说的很吓人,自己不得已还得亲自动手……

“就这样,我和麦达沃伊去索尼找他们聊聊,尽量快点批准。然后你这里就开始找你喜欢的剧本医生,然后选角也要开始了,有什么人选就提出来……”

罗纳德把剧本留下,送走了芭芭拉·史翠珊。他想了一会儿,又拿出了剧本仔细地翻看了一遍。特别是那些后期加入的修改部分,他还拿出放大镜照了好几分钟。

之后他拿起电话,“Lee博士吗?我这里还有一份文件,希望你能够帮我鉴定一下。对,这次不送快递了,我让我的下属坐飞机送去。你的鉴定结果也不要在任何地方存档……好的,谢谢。”

体检结果还行,万幸血糖还是正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