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云掩初弦月 > 第17章 庭议,天子之忆

云掩初弦月 第17章 庭议,天子之忆

作者:咖咖奇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3:48:47 来源:小说旗

姐弟俩在书房里议事到四更天,云玄月才回房合眼了个把时辰。

天刚亮谭氏就来了。

知道云家公子竟然从北境赶回来了后,谭氏惊叹:“你这弟弟可真是了不得。”

居然充当急报信使连续奔跑三天三夜,就为了能送姐姐出阁。

这毅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

云家姑娘总算是有个至亲在身边看着她嫁人了。

若是没有兄弟撑腰,夫家那边的亲戚是会看轻新娘子的。

“他确实不错。”云玄月打着哈欠认同。

自己没当成婚是多大事,但弟弟如此紧张,说明他重亲情,这总归是好的。

她坐在妆台前受人摆弄,梳妆打扮都由谭氏带来的人帮忙。

嫁衣是知画让绣庄最好的绣娘绣出来的。

红锦银绣穿金丝,料子和手工都挑不出瑕疵,既不会过于华贵也不显庸俗,足以匹配柳家这样的门庭。

云家没有其他亲戚朋友需要招待,时间上很宽裕,弄好妆容后,姐弟俩一同到放置父母灵位的房间里祭拜一番。

然后家中下人和谭氏带来的帮手各开一桌吃席。

云玄度做为云家主人感谢了谭氏帮忙之劳。

而谭氏看到云家公子也容貌有损,心里直为云家这对姐弟感到惋惜。

都是五官看着挺好的孩子,老天爷为何不让他们好好的,非要折损了他们的容颜。

幸好云家公子走的是武将之道,要是走科考,这脸颊上的疤痕就断了他的仕途路了。

不过看他们姐弟两人都是豁达之人,即使容貌有疵,也是腰板挺直坦坦荡荡的做人。

这点很让人佩服。

推杯助盏间,谭氏对云家这对姐弟是愈发的喜爱了。

在云家嫁喜之时,朝堂上却人心惶惶。

乌古国蠢蠢欲动了多年,终是安奈不住的囤兵来犯了。

大战不同于小战,小战戍边的将领军士不用朝廷苦恼太多。

大战就关系大了。

不但要征集粮草供给,兵器马匹甚至士兵也得源源不断的输送,这都是要花大量银子的事。

昨日急报入京,皇帝就紧急召集大臣商议,结果大半日都商议不出什么良策。

今日早朝百官热议,但知道国库没钱后,众大臣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户部尚书葛时贞一一列出国库不丰的缘由,兵部尚书周顺已经急得跳脚。

“这都要火烧眉毛了你说没钱,你让镇北军喝西北风抗敌啊!还是不打就先举白旗?”

葛时贞也急也怒:“去岁江南五个州水灾,国库贴补了多少出去你难道不知道?

水灾后跟着税收锐减,去年底皇陵又被烧,至今都还没修复。

如今才三月底,上半年的的税要八月份才能收上来,要是国库剩的这点银子都掏出去征粮草,接下来五个月怎么办?

你告诉我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你怎么办,你管户部的,这些事情就得你来解决。

现在兵临北境,若是朝廷不及时做好后方应对,镇北军可顶不了多久。

还未开战你就先说钱粮不足,这要是给镇北侯知道,我告诉你,小心他回来拧断你脖子。”兵部尚书气呼呼的口不择言了。

钱的事不关他的事,反正一开战,他做为兵部尚书就得为军队争取后勤跟上。

要是跟不上导致镇北军落败,到时别说他官帽不稳,国都将不稳。

作为去过北境的大雍兵部尚书,周顺非常清楚鞑子的野心,北境的安危至关重要。

西北或者南疆出事他还可以给葛时贞一点面子,毕竟这两个地方的恶邻实力不足以跟乌古国相比。

但北境的鞑子不同,他们骁勇善战,兵强马壮,要不是他们有个战无不胜的卫氏镇北候在,大雍就跟前朝一样,不知道沦丧多少国土。

西北跟南疆不安生影响不到国祚根基,北境若是不稳,大雍还谈何大雍,会亡国的。

这不是夸大其词,满门忠勇忠烈的镇北侯府,就是大雍北大门的守门猛虎。

朝廷要是扯后腿,等于猛虎没了牙,没牙的老虎还怎么咬人,还怎么雄据边关守护大雍。

周顺就差没指着户部尚书的鼻子骂他要做亡国奴了。

“你个莽夫,就知道打仗要银子,要银子,完全不管有没有。”葛时贞不跟周顺生扯皮了。

生不出银子的他直接朝天子跪下:“陛下,如今国库真的没几两银子,若是起大战,臣等真的捉襟见肘无以为继,臣等无能啊!”

上司都跪了,户部其他官员也跟着跪地自愧。

龙椅上的皇帝自昨日收到北境八百里急报,就睡不着吃不下了,头疼得厉害。

他知道国库不丰,他登基时,接手的大雍尚有余力应付大战。

二十多年过去,在他统治下的大雍,没有向他希望的那样朝强盛大国发展,而是在强邻环伺下,越来越不安稳。

他不想承认自己能力不如先帝,但事实就是现在有大战,他疲于应付。

等底下有大臣提出没钱打就寻求和谈退兵时,皇帝竟然没有生气。

但当兵部尚书周顺说出:“未开打就和谈,是要让鞑子知道我们大雍是胆小鬼吗?大雍何时有过这般懦夫之举?”

皇帝心里一凛,目光都变了。

前朝朝廷腐朽,苟且偷生致民不聊生,先祖以武力夺取天下,建国大雍,不但收复了前朝丢失的国土,还把一个腐朽之国治成清明之邦。

大雍立国一百多年来从未害怕过周边恶邻。

这要是还未开战就和谈,那与还未开战就认输有什么区别。

这可是大雍从未有过的无能。

和谈只有打赢了,对方求和才有的事。

大雍从来不是求和的一方。

周顺的话让一向标榜自己有弘大伟愿的皇帝,很是脸热。

也许是他老了,才没了斗志,皇帝如是这般的安慰自己。

原来是他老了啊!

皇帝的目光转到三个在朝的儿子身上。

“你们几个说说看,如今乌古囤兵意指我们大雍,可有良策应对?”

信王率先出列,行礼后就开始侃侃而谈:“乌古兵临北境其实不用慌,他们年年骚扰我们大雍,今年不过是人数多点而已。

镇北侯掌兵二十万,想打,打就是了。

至于粮草兵马器,有就给没有就不给。镇北侯英勇,若是全力击退鞑子,说不定还能反抢他们。

父皇,儿臣觉得就该下旨让镇北侯反守为攻,用不着跟朝廷要这要那的。

想要什么,就让他去乌古国拿,总是这么被动做什么。

守了那么久北境,若是连这点能力都没有,还不如换人来做镇北领将。”

信王的话让朝堂顿时一静。

群臣都被他的话给震着了。

然后就有人附议了信王的提议,还说镇北侯守那么多年北境,都没想过主动灭了乌古,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比如以战稳权?

这话一出,以兵部尚书为首支持镇北侯的人都跳了出来,大骂他们小人之心。

说得轻巧,鞑子要是那么容易灭,前朝就不会被大雍取缔了。

先祖也不会留言后代子孙,让他们世代警惕鞑子的实力跟野心。

信王记恨当年镇北侯不给他留情面公报私仇就算了,其他人不该忘记先祖遗训。

众臣又吵了一轮,直到皇帝让安王出列。

安王没那么偏激,他提出军情紧急,国库没钱也不能不管北境安危,可以征点粮草运送过去,让镇北军不至于失了士气。

至于之后,那之后再议,先稳住将领让他们拼命守护北境,然后再看情况而定。

一场大战要耗费几十万上百万银子,谁也没办法一下子弄来,所以事情得一步一步来应对。

两边不得罪,深谙中庸之道的安王,也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议。

信王斜眼看安王,眼里的鄙夷一闪而过。

装好人装得上瘾了吧,伪君子一个。

到了宁王,宁王支支吾吾了一阵,才说出一番话:“儿臣觉得王兄们说得都对,有战就要打,不能退缩。

最好能擒贼先擒王,若是能杀了乌古大军的首领,鞑子说不定就会不战自败,我们也就不用头疼没钱打了。”

众大臣:......

要是那么容易擒贼首,镇北侯何须八百里加急的送急报入京。

他直接去杀了乌古大首领就好了,再把人头送入京领赏,还要什么粮草兵马器。

果然不能对宁王有期待。

三个儿子没一个能给出真正得用的良策,皇帝脸色相当难看。

大儿子心胸狭窄,刚愎自用难纳群策。

贵妃生的两个儿子孝顺是孝顺,但一个中庸无锐耳根子又软,容易被外戚所控,另一个纨绔贪玩幼稚不上进。

三个儿子感觉都难堪大任。

被禁足王府的那个更不用考虑,那是个早早就生出夺权之心的逆子。

没有一个儿子能让皇帝满意。

唉!要是当初的太子没死就好了,他就不用这般苦恼了。

朝臣在底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龙椅上的皇帝却在走神。

他想起自己那个惊才绝艳的二儿子,这二儿子做为太子文武了得,有勇有谋,处事稳妥有担当。

群臣都曾经交口赞过太子将来会是位有为之君。

而他这个当时在位已经近十年的皇帝,都未曾得过那等发自内心的赞誉。

他那般优秀的二儿子,却被他废了,然后死了。

皇帝感觉自己心病又犯了,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脸色倏然苍白。

“陛下?陛下?”贴身太监严公公连忙扶住人,“太医!快传太医!”

朝堂上争论的群臣一愣,就看到几位王爷飞奔去抢扶皇帝。

大兵压境,还没得出应对之策,大雍的天子就晕了过去,失去意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