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22章 竟然比我私房钱还多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22章 竟然比我私房钱还多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4:06:03 来源:小说旗

其实这些天他也在思索,有什么生意适合现在这个家庭,但是真正能够实现的真没有几个。

其一现在通用的做菜方式都是炖煮蒸一体,至于后世炒溜炸烹爆,煎塌贴焖烧,扒煮酥烩涮,蒸酿氽炖熬,焗烤熏煸腌和醉,拔丝蜜汁煨和糟,在他家几乎没有实现的条件。

第一没有铁锅。

第二没有油。(倒是有一点,但是显然不够做菜使的)

单这两样就将他的武功废了大半。

不过也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

后世美食千千万,他吃过的夜市,那更是数不胜数,想找一款适合自己家的生意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过也得满足几个条件。

其一: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会被别人轻易仿制。

其二:制作简单,适合售卖。

其三:吸引顾客,量大实惠。

而且还得走精品路线,毕竟能剥削地主老财就不剥削劳苦大众,劳苦大众才值几个钱。

而分家时,家里分到的几百斤稻谷就是他实现计划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倒不是王清晨不想做别的,实在是家里除了这个就只有后山那一片竹林了。

没错,王清晨想做的就是——稻芽糖。

他也想做麦芽糖,可惜家里没有麦子,估计他娘也不会出钱给他购买。

不过麦芽和稻芽应该相差无几,大概也许能做出来吧!

王清晨此时也不敢打包票,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而且糖和盐就是人的两大命脉。

盐,即便王清晨想碰也不是现在,抓住就是杀头,他相信县老爷是不会听他太多解释的。

不过制糖就完全可行。

王清晨现在还记得前世小时候吃的麦芽糖的香味,后来再吃就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了。

稻芽糖制作分几步?王清晨手把手教你。

第一:浸泡稻谷,清理杂质;

准备几斤稻谷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将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

第二:及时浇水,使其发芽;

用一竹筐置满稻谷,放置在阴凉地方,每日浇水使其发芽,这对于每年都制作稻种的王父来说完全没有难度。

第三:清洗淘净,切碎备用;

将手指长短的秧苗全部拔起来,清洗干净,切碎备用。

第四:糯米拌匀,充分发酵;

将煮熟后的糯米饭与秧苗全部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放置盆中,盖上盖子让其充分发酵。

第五:挤出水分,熬煮变色;

过个一两日待其发酵完成,将水分完全挤出,接下来将挤出来的水倒入锅里小火熬煮,在煮的过程及时搅拌,直到液体变成糖色且粘稠就大功告成了。

这时候的麦芽糖就是最原始的麦芽糖,如果一直扯一直拉,直到变得坚韧洁白,就会变成酥糖。

这些其实王清晨都能完成但是厨房不是王清晨想进就能进的,所以还得说服王母才行。

而且还要提防大房偷师学艺,所以糖水之前的步骤都要在自己家制作才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也是没有金手指的无奈,别人穿越不是做钢筋水泥混凝土,就是做火枪大炮战列舰,自己实在是给穿越者丢人了。

……

自从王家分家以后,王父一家就在自己家里用餐了,一张竹桌,四个竹凳,一家人围在一张小桌子上吃饭倒是难得温馨。

“爹,咱家啥时候制作稻种,我想和你买一些稻种”

他们这里一般四月播种,五月初开始插秧,七月中下旬收割,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播种的时间,到时候王清晨早点收割就是了。

他要的并不多只要给父母看到红利就成,到时候他们自然会向自己请教。

“你要稻种做什么?咋的?你有地?想下地插秧?”王父颇为好奇,王母也是惊诧,但是并未问出口。

“我自有用处,我付钱”王清晨的小金库现在差不多有二十几文,都是他和郑直玩的时候,王母三文两文塞给他的,毕竟也不想自家儿子占人家便宜,一来二去就攒下来了。

“你有多少钱?”王母自然知道自己儿子有小金库,一直也没管,毕竟钱都给出去了再要回来实在说不过去。

“哥哥有好多小钱钱”小丫头适时插嘴道。

“一共二十三文,能买多少?”

王清晨将藏在枕头里的铜板全都拿了出来,数了数一共就这么多身家。

他真是为这个家付出太多,我哭死。

臭小子,竟然比我私房钱还多!

此时一个男人心碎的声音传了出来,也不知谁的嘴角抽了抽。

“倒是能买一些,都是自己家的稻种,到时候我多给你抓点,只是你种哪啊?”

王父不动声色地想要收下这些铜板,却是抓了个空,对上王母不善的眼神只能讪讪缩回了手。

“这您就别管了,我自有用处,只是不往地里插,育种的时候告我一声就行”王清晨十分潇洒地说道。

看着王清晨小大人似的,两口子对视了一眼,也不知道自家儿子打的什么主意。

四月中的一天

王父和大伯齐齐拿出稻谷开始淘洗,王清晨便知道时机差不多了,这就是在为育秧做准备的。

“爹,别忘了我的稻种”王清晨提醒道。

“你小子,不说我差点忘了”说完便走进粮库,又加了两大勺,其实每年每家育种都会多育一些,宁多不少,多了可以载得稠一些,少了可就只能从别人家手里协调了。

这种插秧的关键时刻哪来得及重新培育。

所以经过多年的经验,大概都知道一亩地需要多少秧苗,王父又加两瓢,显然也不怕加多。

很快这些种子就被种进了专门育种的地里,这是农家最基本的育种方式,然后就等他发芽就行。

王清晨没有经验,想来都差不多。

现在温度正合适,王清晨每天都会和王父到育种的地里去看。

没想到,不到两天就有小苗破土而出,紧接着整块田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小苗。

一天时间小苗就有两厘米长短,差不多三天时间,就达到了王清晨的理想长短。

然后,王清晨就要背着小竹篓开始拔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